胶东春节民俗之忙年
冀苍鸾 发表于:2022-5-3 04:52:3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46
忙年,顾名思义,就是忙着过年。这个词在胶东地区春节期间是经常听到的词儿,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一过腊八节就开始了忙年,但是真正全家齐动手的忙年是开始于腊月廿三。那忙年都忙了些什么呢?



“廿三,辞灶天;廿四,扫房子;廿五,做豆腐;廿六,割年肉;廿七,宰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全都有;三十下黑儿满街走。” 这是胶东地区过年期间有名的年俗顺口溜。从这里顺口溜我们就能看出来年前到底忙了些什么,具体我来跟大家聊聊。
1、辞灶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工作,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祭祀灶王爷,送灶神爷上天,所以又称“送灶”、“辞灶”、“醉司命”。我们胶东地区一般称为“辞灶”。 小年晚上,胶东地区的家家户户在灶神前供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烧香磕头,希望灶王爷吃了灶糖,上天说好话、言好事。再讲究一点的要在灶王爷的供品旁边摆放一盘黄豆、一束草,饲喂“灶王的马”,以便灶王爷骑马风雨兼程奔往天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扫房子的日子。扫房子,亦称“扫房”、“扫尘”, 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不过我们胶东地区民间春节的扫尘,倒不一定拘泥在二十四日。譬如莱州习俗,进了腊月门就可以扫屋,但必须选择一个吉日。如果当天不方便扫尘的话,也可以象征性地先扫一下梁头,以后随便哪天都可以扫了。
3、蒸饽饽




馒头胶东方言称为“饽饽”。过年蒸馒头,也就是“蒸饽饽”,取“蒸蒸日上”之意。忙年期间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蒸饽饽了,勤劳的主妇们要把整个正月吃的饽饽、豆包、蒸饼、包子等做好以备春节期间食用。至今,这种蒸饽饽的习俗还在农村地区盛行。

过年蒸的饽饽除了平时食用还有专门上供用的。主妇们做蒸饽饽的时候是有着神圣的仪式感,比如做大饽饽,要求每个饽饽要有一斤重,在做饽饽的时候,主妇们都要挨个用称来称足重量,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除了大饽饽,还有大枣饽饽、花饽饽。每一样都有一个说法,大都取喜庆吉祥的寓意。大枣饽饽,寓意来年小日子蒸蒸日上,早发大财;莲子,寓意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圣虫,放在面缸里,寓意富贵有余,饽饽永远也吃不完;元宝,是供财神的,寓意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囤,是除夕之夜供天地的,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了“蒸饽饽”,还要做蒸饼、豆包、包包子。蒸饼很有意思,把面团放入木质的模具里,模具里一般是雕刻好的鱼、花等图案,这样一个有着鱼图案的饼儿就出来了,非常有意思……
4、煮“下货”、“打冻”




忙年的时候,女人们忙着“蒸饽饽”,男人们则是忙着收拾“下货”。所谓的“下货”是胶东地区的方言,就是指猪内脏。当然煮的时候可不仅仅煮猪内脏,还要煮猪头、猪蹄等。猪头、猪蹄用松香或沥青褪毛,再用“火勾”将沟壑处烫掉,猪下水洗净,放到锅里炖煮,煮好后捞出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顿。东西捞出后,剩下的汤再加入小公鸡、猪皮等继续煮,最后用生抽调色,放到户外,汤汁冷却凝固后弹软鲜香,十分美味。
5、赶年集




要想感受年味儿,春节前农村的大集是一定要赶的。与平时赶集不同的是那些卖春联、年画、鞭炮的摊子。入眼处一片红,红的喜庆,红的有年味儿。小时候对于鞭炮的管理不是很严,集市上买鞭炮的不时要放几挂鞭,点几个炮仗,热闹极了。熙熙攘攘来往的人们多多少少脸上都带着过年的喜意。
6、备“年货”

这个应该算不上民俗,说起来倒是属于我的儿时记忆。小时候过年感觉有年味儿,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备年货。今天买个芝麻糖,明天买套下货,后天拿来一箱子的鞭炮……那时候家里的花生、瓜子都没有买的,都是自己在家里炒制。年后宴席上的菜可以提前准备的也都要做好,比如做扣碗用的炸鱼、炸排骨、炸鸡腿等等。大年三十要贴的春联、过门钱、门吊子、窗花、年画,过年准备的家谱、各路神仙的排位、祖先的排位,上供的纸钱、香、蜡、干果、水果等等。就在这备“年货”的忙忙碌碌之中才能感觉到年的味道!
7、理发洗浴




胶东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再加上这边有“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一般人正月里是不剃头的,所以大都是小年以后才开始理发。尤其是那些中老年妇女,不摆弄摆弄头发那过年都不好意思出门!

至于洗浴那也是小时候的记忆了,如今家家户户供暖,随时都可以洗澡,小时候可是不行,一个冬季洗澡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我们这边都是赶在腊月二十九日之前将打扫卫生、炸鱼炸鸡、炒花生等这些脏活干完,赶在年前去澡堂子洗个澡,因为人多,小时候都是天不亮就要去洗,这种洗澡让人颇有一种过年的仪式性的感觉。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风来时狂放 发表于 2022-5-3 04:53:31 | 阅读全部
民俗文化[赞][赞][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