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记》:豆瓣8.7分,是枝裕和的温情家庭片
杨柳657 发表于:2022-5-4 08:10:3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42

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海子

作为日本当代可以称之为大师级别的导演,是枝裕和所拍摄的电影类型很广,包括喜剧、奇幻、悬疑、犯罪等等,但他拍得最好的电影,还是聚焦家庭的剧情片,而这类型的片子口碑也最佳。是枝裕和有6部家庭片在豆瓣上获得了8.5分以上的高评分,其中就包括他于2015年拍摄的《海街日记》,这是是枝裕和第一次执导由漫画改编来的电影。



《海街日记》讲述的是:在日本海边的镰仓小镇上住着香田家的三个姐妹。自小父母离异,各自成家,两个妹妹由大姐幸抚养成人。15年后父亲的葬礼上她们遇见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她们决定接纳这个失去双亲的妹妹浅野铃。岁月流转中,铃终于彻底融入这个家庭,四个姐妹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导演是枝裕和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一幅细腻的生活画卷。电影整体呈暖色调,故事情节以温馨为主,然而家人之间的矛盾、亲友的离世亦是导演是枝裕和想要表达的重点。是枝裕和则是在一种沉声静气、从容自若的方式,缓缓触碰人们心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他所导演的这部电影告诉观众:并非只有跌宕起伏的才能扣人心弦,波澜不惊的日常,亦能打动人心。

第一场葬礼:选择,是双向的

第一场葬礼,是父亲的葬礼。



与父亲阔别十五年,再见时却是父亲的葬礼上。对香田家三姐妹来说,她们的父亲并非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父亲,当年抛弃她们而另娶别的女人,而且此后再未有任何联系。



浅野铃,便是那个拆散她们一家的女人和父亲生下的女儿。在葬礼上,三个姐妹第一次遇见她们同父异母的妹妹。这个幼小的妹妹在正常葬礼中都表现的乖巧懂事,而这份懂事超出了她的年龄。

大姐幸知道铃以后将跟着和她毫无血缘关系的继母生活,因为父亲在铃的母亲后又再娶。或许是出于同情,也或许是出于血缘关系所带来的那份言不清道不明的牵绊,大姐幸决定邀请铃来到她们在镰仓的家。就像《夏目友人帐》中塔子阿姨对夏目说:“如果你愿意的话,要不要到我们家来?”而浅野铃在这一刻毫不犹豫地说:“我去。”






这场葬礼,赋予了香田三姐妹和浅野铃一个选择的机会。

香田三姐妹选择邀请铃,铃也选择走进这个家庭。实际上,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选择都是双向的,尤其是和情感有关的。这种双向选择代表着彼此之间愿意建立一种特殊联系,是在你伸手的时候,另一个人握住了你的手。



香田三姐妹接纳了一个虽有血缘关系,但在此前十五年的生命里与她们毫无关联的一个人;而铃也选择了她们,这些虽是名义上的姐姐,却从未参与过她人生的三个人。

第二场葬礼:宽恕,是解开心结的钥匙

第二场葬礼,是外婆的葬礼(实际上是外婆的七周年祭)。



电影中并没有出现外婆这个角色,然而从三姐妹的只言片语以及行为中,我们可以得知,姥姥是一个很温暖的人。在她们父亲和母亲双双抛弃她们组建家庭后,是姥姥在照顾她们,并且把老房子留给了她们住。三姐妹保留着姥姥穿过的衣服、十年前做的梅子酒,而且还会做姥姥以前做过的菜。

而在妈妈离开后,大姐幸就担任起了长女的责任,俗话说:长女如母。幸,的确如母亲一般照顾着两个妹妹,守护着这座老房子。然而幸一直都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原因有二:一是她在自己和妹妹们年幼的时候抛弃她们,有了新的家庭;二是母亲没有在外婆去世的时候因为距离远而没有赶回来参加葬礼。于是,在平静而和缓的剧情中,《海街日记》在荧幕上出现了第一次争吵:大姐幸与母亲的争吵。大姐抱怨母亲的无情,母亲则表示自己当初做出那样的选择实属无奈。



在那个梅雨天里,大姐幸和母亲一起去给姥姥扫墓。在母亲的忏悔中幸得知,原来母亲并非无所不能,她也有自己无法言说的痛苦。幸终于原谅母亲,并且把当年外婆做的梅子酒全部送给了母亲。



这场葬礼给了幸和母亲重逢的机会,也给了幸宽恕母亲的契机,解开了她们母女之间的心结。






自此后,母亲不用带着遗憾和自责活下去,而幸也找回了那份缺失的母爱。在母亲面前,她不再是那个平日里担负起整个家庭,照顾好妹妹们的大姐,而只是一个需要人照顾和关心,在她雨天里奔跑的时候有人提醒她“小心点”的女儿罢了。

第三场葬礼:生命,悲苦亦美好

第三场葬礼,是饭店老板娘的葬礼。



海猫食堂是香田家四个姐妹常去的一家饭店。这家饭店已经延续了三代,然而不幸的是,女主人二宫女士得了重病,很快便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二宫女士的葬礼,却并未让人觉得太过沉重和悲伤。



葬礼上,二宫女士用的照片是她生前看樱花时拍的,照片上她的笑容灿烂。虽然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凋零,然而在她最后的生命里,她看到的却是樱花的美好。

在临死前依然能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是美的,这对一个人来说实乃幸事。



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大姐幸在父母离异各自组建家庭后独自抚养自己的妹妹,为此她一直未嫁,守着这座外婆留下的老房子,她甚至像父亲一样陷入不伦恋,爱上有妇之夫;二姐佳乃情路不顺,总是被小白脸欺骗;小妹浅野铃亲生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又再娶,在这样的家庭里她势必会受委屈,幼小的她不得不过早成熟……然而最终她们都成了更好的人,大姐放弃与爱情没有跟那个男人去美国;二姐决定把精力放在事业上并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小妹浅野铃,也在三个姐姐的关怀下彻底打开心结,成了姐姐们最爱的小妹。



小铃终于真正的融入这个家庭,虽然她是另外三个姐姐同父异母的妹妹,尽管她的亲生母亲拆散了她三个姐姐的家庭,尽管她一开始像个外人一样拘谨,然而在不知不觉间,她早已融入这个家庭。



这些不知不觉的瞬间,或许是在大姐抱着她跟她谈心的时候,二姐给她涂指甲油教她谈恋爱的时候,是三姐给她做好吃的食物的时候,是当她们坐在院子里一起摘梅子做梅子酒的时候,是她们一起穿着浴衣放烟花的时候,是小铃的身高也被添上老房子门柱上的时候,是铃敢大方在姐姐们面前说起怀念自己的母亲,和逝去的父亲的时候……



这场葬礼,在告别过去,正视生命悲苦的同时,提醒她们仍记得生命中的美好。



电影的最后,四个姐妹一起走在海边的沙滩上,大姐说:“爸爸虽然是一个失败的人,但他说不定是个温柔的人。因为,他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妹妹。”四姐妹一起在海边笑闹着,一起讨论着自己临死前会想到的美好的事物是什么。在这一刻,生命里那些悲苦仿佛被遗忘。

萦绕整部电影的“物哀”思想

《海街日记》这部电影中,处处透露着日本大和民族的“物哀”思想。

“物”为万物,“哀”为悲哀、哀伤。“物哀”是一种深藏在日本民族骨髓里的审美意识。这种从日本平安朝时代起延续至今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与地缘因素有关。日本这个岛国在地缘上处于高危地带,地震、海啸这些天灾非常频繁,久而久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会生出“生命无常”的感慨。生命稍纵即逝,再美好的事物也终将化为乌有。紫式部所创作的《源氏物语》,就是一部典型的“物哀”文学作品。而自《源氏物语》创作的公元1000多年开始,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一直延续至日本文学的现当代。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包括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都受到“物哀”文学观的影响。



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叶渭渠教授曾说:“‘物哀’除了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外,还包括哀怜、同情、感动、壮美的意思。”

《海街日记》整部电影的开端和结尾,都是围绕葬礼开始和结束,是枝裕和把最日常化的这一幕放到了电影中,是因为在它看来,葬礼是生活的一部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并非坚不可摧,反而脆弱且易逝。电影中很多元素也都和“短暂”有关,比如烟火、樱花,它们都曾耀眼而鲜活,但在极尽绚烂后很快便消散。然而这也恰恰是最独特的日式的悲情的审美意识——他们一边为易逝的事物表示哀愁,又同时认为这些的事物格外美好。



比起夏花的绚烂,他们更喜欢渐渐从枝头掉进土壤的秋叶。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生命并非绝对美好,它苦乐参半,它有悲欢离合,然而当仲夏、海边、烟火、梅雨、樱花隧道、梅子酒、沙丁鱼、电车……这种种元素扑面而来的时候,那种对生命的向往,对美好的期待油然而生。恰如海子所说:“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或许,是枝裕和最终想要告诉的观众的只是:生命会有痛苦,但如果用心去感受,依然能捕捉到美好的事物、隽永的情感。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