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襄城居民的封控日记(四):解封喽
心随674 发表于:2022-5-23 16:41:1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28
编者按:
2022年新年伊始,疫情再次袭击河南,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喧闹的街头被摁下了暂停键,中原多地实施了封控管理。封控下的生活有哪些改变?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有哪些所思所感?许昌市西南襄城一位普通居民刘战伟,用心在朋友圈记录下他的每日生活片段。大河健康报特邀他为大家讲述这段特殊的居家日记。
“解封喽——”2022年1月20日,许昌襄城这座疫情笼罩下的千年古县,从封城后的落寞冷清,一下子跳到生活重启的喧嚣,市民生活开始恢复正常。襄城,正在张开温暖的怀抱,热情拥抱外界
14天,所有居家隔离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期冀着这一刻的到来。疾控中心门口,群众有序排队等候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同筑牢全民免疫屏障。不少门店开始对店内进行消毒,在门口张贴健康码、行程码,为开门迎客做认真准备。



得到的朋友圈点赞越多,幸福感越强

在家隔离就是给国家做贡献。这句疫情期间的流行语也算是给我们一个时尚的安慰吧。居家隔离,保护个人健康,就是国家抗疫胜利的希望。
我就是千千万万“居家战疫情”中的一份子。封控第一天,在复杂的情绪里,开始点滴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文字和图片形式,作为情感释放出口。



在朋友圈经营的这种“消遣式”生活方式,每天都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看来“社交媒体的点赞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这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并非空穴来风。
在“爆棚”的点赞和留言中,杜文奇老师的留言“感谢你干了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令我备受鼓舞!我的回复“杜老师鼓励,再接再厉”也是开心见诚的。
一句鼓励,温暖了彼此的朋友圈。



杜文奇老师是襄城县美协主席,他待人谦恭、低调。我们的第一次“交际”是间接的,是我执导的微电影《红薯稀饭》制片人邀请他题写了片名,那是2014年的事儿了。第二次正面接触是在2019年5月召开的市“文代会”上,我们加了微信,提起“红薯稀饭”片名题字,他一脸谦和地笑道“满意就好”。会议日程安排紧凑,这一次,我和他的交际时间,也就一个微信扫码时间。
2020年初,激情从艺的杜文奇老师创作的60多件抗疫题材绘画作品和抗疫英雄画像在一百多家媒体刊发,他以微薄之力为前方助阵,为同胞祝福。这一波疫情来袭,他牵头策划推出的“艺起抗疫 共克时艰 襄城县抗疫艺术作品网络微展”以丹青助力抗疫, 赞美在疫情期间默默奉献的人们,激发起众志成城的精神,鼓舞了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念。
如果不是疫情当前,我这会儿应该专程拜访杜文奇老师了。



开窗透气之时,树梢上叽叽喳喳的几只小鸟正在它们的世界里欢快交流着,晃脑摆尾的身姿给这萧条的冬季平添几分绚烂的风情。
四季轮回,暑往寒来。因为弱小,小鸟们必须团结一起,精诚所至,拧成一股力量,与天地一起俯仰生息,与太阳一起朝升夕落,这是生命得以延续的至高境界。
正当我沉浸在小鸟的世界里放飞思绪时,小鸟们犹如喊了号令一般,翅膀一扑棱,朝着远方飞走了。
哦,原来是志愿者突击队防疫消杀的动静惊扰了它们的聊天时间。这只教职工自发组织起来的青年突击队,负责着家属院消毒消杀、疫情防控、生活物资配送等事务,用奉献和坚守为战疫筑牢防线。



志愿者缓缓移步,消毒液味道弥漫在空气中,随风升腾,无孔不入,倾泻进书房,随即被十足的安全感妥妥包裹,好幸福。
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步履匆匆的人们似乎无暇经营大杂院里那种和谐融洽、饱含温情的邻里关系。突如其来的疫情凝聚起群策群力、联手攻坚的浓厚氛围,面对疫情,奋勇当先的大爱精神反而使邻里之间亲近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简单而融洽。
在这不平凡的特殊时期,祝愿我们的社区小院儿更加和谐美好。



解封了,上街吃烙馍卷豆腐去

老崔家住城关镇河西村,城南那条绵延县城西东的汝河是他“光屁股小孩儿起就在河里扑腾着长大的”。70多年过去了,每天他都离不开这条魂牵梦绕的灵魂河。
老崔慢慢解开拴系船舷的缆绳,腿脚往上一偏,随着把握的竹竿左右撩拨,小渔船轻盈得如同一只掠水的燕子,滑离水岸。



“解封喽——”2022年1月20日,仿佛是老崔雄浑有力的声声欢呼,让这座疫情笼罩下的千年古县,从封城后的落寞冷清,一下子跳到生活重启的喧嚣,市民生活开始恢复正常,襄城,正在张开温暖的怀抱,热情拥抱外界。
14天了,所有居家隔离的我们和老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期冀着这一刻的到来。
我打开手机,进入“贺岁微电影剧组群”,转发了大家纷纷转发着的“解封喜讯”,又即兴模仿几句顺口溜调剂热闹的群组氛围:冠冠一去不复返,必要事务去转转,转转回家吃饭饭,吃完饭饭咱算算,啥时开机拍片片。
群里随即热血沸腾起来:吉日开机拍片片,片片杀青过年年。
14天来,从足不出户的居民,到大白、志愿者、逆行者的夜以继日、死防严守,我们都在防守这座疫霾笼罩的城市,这是我们的家,我们守护她。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大寒在岁终,过了大寒又立春,又开始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春天将至,古县重生。我拎起相机,走进久违的街头巷陌,聆听日渐活络的市井喧嚷,记录这里的点滴日常。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南关大桥,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原来,堵车也是那么值得想念。
毛主席视察襄城烟区纪念坊下,行人、车辆渐渐多了起来。
烙馍卷豆腐片是襄城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两张手工烙馍,四片轻炸久炖的本地豆腐,三块钱就能一饱口福。如果还没吃过瘾,夹鸡蛋、夹鸡肠,是依你口味的随心自选喽。
“老板,葱花、香菜抓一大把。”
“好咧!”
疾控中心门口,群众有序排队等候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同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全面解除管控,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少门店开始对店内进行消毒,在门口张贴健康码、行程码,为开门迎客做认真准备。
朋友圈刷屏了,解封的由衷喜悦与解封后的各种畅想,迅速把朋友圈打扮得五彩斑斓,令人心潮澎湃。
“终于明白了,人潮拥挤,才是繁华盛世。”
“解封了,解封了,可以回公司上班了。”
“该有多少人会迫不及待地走上街头啊。”
“我们解放啦,致敬逆行者,爱你们哦。”
“阔别重逢,只知更加热爱!诗意襄城明天会更好!”
“今日万家灯火,明日依旧繁华。”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简单350 发表于 2022-5-23 16:42:17 | 阅读全部
好文。妙浯连珠,真实记录。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