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四川解放后,刘伯承指示政委梁文英:一定要想办法寻找小叶丹
随遇而安428 发表于:2022-5-29 09:48:0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13
引言

1949年12月27日,成都战役胜利,成都正式宣告解放。从此,一个旧时代宣告结束,四川人民迎来了新时代。

成都解放后,决定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也是在此时,刘伯承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嘱咐184时政委梁文英:“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小叶丹,让他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

小叶丹是什么人,刘伯承为什么要下令寻找他呢?事情,还要从14年前说起......



四川解放后,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人在开会

中央命刘伯承通过彝族地区

1935年5月,军委纵队和红一、红三、红五军团渡过金沙江来到四川会理。这段时间,红军先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部队都有些疲劳,毛泽东便下令让部队在此进行短暂休整。

但红军上层领导没有休息,在会理城东北郊外的铁匠铺里召开了会议。会上,大家研究了一个重要问题: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经众人讨论后,毛泽东决定命令红军继续北上,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实现川西北和第四方面军会合的目的。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此时担任红军先遣队司令的刘伯承。

之所以让刘伯承承担这个任务,毛泽东就是考虑到他熟悉地理、民情,尤其在军事上善于谋略。让他为全军开路,可以让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区。

从历代反动统治者到国民党时期的邓秀廷,他们对彝族进行了罪恶统治,推行的反动民族政策给彝族同胞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极大加深了彝族与汉族之间的仇恨和对立,形成了民族间的报复和仇杀,限制汉族与彝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因此,这也直接造成了彝族地区长期落后贫困,致使整个彝族地区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广大的彝族人民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

对于历代反动者的压迫,彝族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抗和斗争。每个家支都拥有一定的自卫武装,还有相当数量的快枪和土枪。

据国民党二十四军宁属垦务局调查,仅沽基家就有枪一千三四百支,罗洪家有枪一千一二百支。彝民的枪法也很准。

在反抗外来的武装进攻中,他们利用复杂的地形,重创来犯者。当地有句谚语曰:“你有千军万马,我有高山老林;你有大枪大炮,我有大山大坳。”

1869年贵州提督周达武在进兵彝区后,于越县晒经关刻石立碑,碑文说:

治夷(彝)之道,有三难焉……建南之中,群山所部,峻途绝险,足茧艰步,难一;倮夷(彝)野处,蹊径熟悉,猱猿善登,如履平地,常以羊皮裹数日行粮,力强轻战,难二;夷(彝)地辽阔,群蛮散处,不能聚歼,败则兔脱,胜则蜂屯,善于攻之整,袭人之疲,乘人之危,常以数十人敌千数百人之众,难三。



旧社会的彝族同胞

这说明彝族人民善于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致使反动统治者无可奈何。即使在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统治时期,也往往是“兵来彝服,兵去彝叛”。

在彝汉杂居地区,彝族同胞和汉族人民为了反抗共同的敌人,进行过联合斗争。1934年3月,越惠县的彝汉人民曾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统治的武装起义。他们拿起武器,围攻越县城达三天三夜之久。

从上述情况可见,红军长征要通过彝族地区,既存在着严重的困难,也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方面,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和国民党、地方军阀长期以来对彝族同胞的压迫剥削和屠杀,造成了彝汉民族间的严重对立,彝族同胞对汉人充满疑惧,特别是对汉人军队痛恨至极。

红军到达这里要使他们很快认识到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本质区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这里的社会矛盾极为尖锐。

彝族同胞苦大仇深,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发动彝族同胞与红军共同对敌,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武器就是党的民族政策。



刘伯承

在红军的感化下,小叶丹改变心意

5月21日晚上,刘伯承率领先遣队抵达俄瓦垭口已经是晚上了,黑沉沉的大地沉浸在一片黑暗和寂静当中。

刘伯承便命令部队在明天行动,一个人在破旧的草屋中翻看地图。他深知自己和部队继续前进就要来到彝族聚集地区了。

相传,这里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这一带地区野草茂密,重峦叠嶂、道路崎岖,非常难走。

更加重要的是,刘伯承深知红军能否顺利通过此地,直接关系到红军能否迅速北上。他还希望能将红军的民族政策在西蜀地区广泛传播。



刘伯承

第二天上午,队伍按照计划开始前进了。这时天下起雨来,春雨悠悠地飘洒着,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给大地抹上了一层新绿的色彩。刘伯承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浑身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让萧华领导的工作团走在队伍的前面。当红军到了谷麻子附近时已近中午,雨也渐渐地停了。

突然,从山林中传来一阵叫喊声。只见山路上有几百彝族青年,他们手中拿着枪支、棍棒、长矛、石块和弓箭,不停地奔跑和呼啸着。

这些彝族青年,便是当地的武装部队,趁机袭击走在队伍后面的工兵连,不仅将红军的衣服扒光,还抢光了他们的器材、枪械,导致个别战士牺牲。

对于彝族人的挑衅,红军战士们气愤不已,但还是保持了克制,严格遵守了党的民族纪律,绝对不向彝族的同胞们开枪。

此时,萧华上前和一个身材高大、骑着骡子的中年彝族人耐心阐述了红军借道北上和红军的宗旨,还表示愿意和他们合作,一共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萧华

而这个中年彝族人,便是族沽基湖家族的首领,小叶丹的四叔。当他看到红军部队纪律严明、纪律严明,和当地的四川军阀并不一样,随即下马让武装部队后撤。

萧华见状,继续向他们说明:红军是为了帮穷人打天下,反对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队伍,如今是要借道北上,保证会秋毫无犯,还说明刘伯承司令愿意和彝族首领修好。

为了表示诚意,萧华还送给小叶丹四叔一只手枪和几支步枪。很快,他便收到回话。小叶丹为红军的诚意打动,表示愿意和红军结为兄弟。

小叶丹,全名果基约达,于1894年出生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乡人,同时也是罗洪家支的首领。

只不过,此时的小叶丹想要和红军的结盟,还另有计划。因为当时彝族的两个家支“罗洪”和“沽基”正在进行械斗,他希望借助红军的力量打败罗洪家支。

另一边,刘伯承正在先遣指挥队因为红军前进受阻而焦虑不已。当他收到小叶丹和红军结盟的消息后激动不已:

“我们和彝族朋友即便是不结盟也是兄弟,结盟后更是兄弟。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成为团结各民族的模范。”

刘伯承亲手送了一面红旗

结盟仪式在袁居海子边举行。海子位于冕宁县的中心乡,在横断山脉的山谷中,面积约5万平方米。淡蓝色的海子湖静静地躺在绿色的怀抱之中,宛如镶嵌在天然翡翠上的蓝宝石。

这天下午,刘伯承一行骑马来到海子边。过一会儿,小叶丹带着十来名随从,骑马来了。刘伯承仔细看着,只见小叶丹脸色微褐,身披形似披风的彝族服装,身材高大,骑着一匹黑色的烈马。

萧华把刘伯承介绍给小叶丹。小叶丹见眼前这位司令戴着眼镜,态度和蔼连忙摘下头帕,按照彝族最虔诚的礼仪下跪行礼。

萧华给小叶丹介绍刘伯承。小叶丹见眼前的这位司令态度和蔼,连忙按照彝族最为虔诚的礼仪下跪。

刘伯承见状,赶紧将小叶丹扶起来,亲切地说道:“我也是四川人,曾经还为川军做过事,深切了解了旧军队的反动和国民党的腐败,才毅然决然参加了红军。如今,我们红军也愿意和彝族同胞成为亲密的兄弟,帮助彝族兄弟过上好日子。”



小叶丹告诉刘伯承:“我们彝族人民的生活很苦,这是你们完全体会不到的。你们还能种地耕田,可我们的地盘却被汉族官僚地主霸占,长时间住在深山,常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说着说着,他掉下了眼泪。

刘伯承听着,泪水也模糊了他的双眼。他摘下眼镜,用衣袖擦了擦,动情地说:

“红军是保护穷人利益的,我们打仗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压迫你们的人消灭,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应该结为兄弟,联合起来,打土豪,打汉官,不要自己打自己。

短短一席话,小叶丹心里暖暖的,他忽然站起来说:“刘司令,你的话句句戳在我心窝。按照我们的传统习惯,我们要歃血为盟,以兄弟相称,你同意不同意?”

刘伯承爽快地答应:“当然同意!”小叶丹吆喝了一声,几个彝族人便跑上前,只见对方手中拿着一只羽毛艳丽的大公鸡,手中端着两碗清清的湖水。

小叶丹左手拿着大公鸡,右手握着大镰刀,将鸡的喉咙割破,嘴里念着:“今天是5月22日,上有天,下有地,小叶丹和刘司令在海子湖边结为异性兄弟,今后要是反悔,如同这只鸡。”



结盟仪式一结束,已经是夕阳西下。静静的海子边,顿时间一片欢腾。刘伯承见天色已晚,便约小叶丹来红军营地过夜。小叶丹高兴地说:“好,我信得过你们红军,今天晚上就和你们住在一起。”

红军先遣队营地的夜晚被火把照得通亮。刘伯承知道彝族人爱喝酒,便让机关同志从驻地买来许多好酒,盛宴招待小叶丹叔侄等。

刘伯承一边热情招待他们喝酒,一边反复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讲述过去彝汉族之间的隔阂和彝族内部不团结现象造成的危害,反复强调彝汉族要紧密团结,穷人自己不要打自己;鼓励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他还伸出手来打比方说:“一个指头没有劲,十个指头握成拳头力量就大了。”小叶丹叔侄等人听后,都表示要记住刘司令的教诲,团结起来。小叶丹尤其兴奋,他冒失地问刘伯承:“我想建立一支和你们一样的队伍行吗?”

对这位年轻人的想法,刘伯承笑道:“搞队伍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组织起像红军这样的队伍不是件容易的事!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是正义之师,要保护大多数人不受欺压和剥削,还要做到不能为个人和集团的利益去拼杀。像你们和罗洪家支的矛盾,就应该商量解决,再不能用武力来解决。”

小叶丹看到刘伯承苦口婆心,一心想着他们,便动情地说:“兄长,我们一定按你说的去做,今后看我们的行动吧!’说完,他端起酒碗,咕嘟嘟喝了个碗底朝天。

一直到深夜,刘伯承和小叶丹依旧在促膝长谈。刘伯承将红军一面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红旗送给小叶丹。小叶丹由衷感受到红军的诚意,更加坚定了通过凉山彝族区的决心。

诸葛亮七擒孟获,刘伯承为何这么快说服对方

次日清晨,天气格外晴朗,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山峦。刘伯承等人率领着红军先遣队朝着彝族前进,小叶丹叔侄则走到前面为红军带路。

只见崎岖的山路上站满了彝族的群众,这时彝族群众已经不像原先那样怒容满面,端着茶水,横道呐喊,热情地欢迎红军从这里经过。

离别之际,刘伯承送给小叶丹一批武器和一只手枪,并嘱咐道:“你一定要把队伍带好,勇敢地坚持斗争,狠狠地打击敌人!”



小叶丹觉得红军在他这里呆的时间太短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这么好的官职。他不忍心让红军走,但又挽留不住。他将一匹心爱的大黑骡子赠送给刘伯承,“兄长,前面路还长,还需要它。你千万要保重啊。”

刘伯承看小叶丹一片诚意,就高兴地收下了大黑骡子。就这样,刘伯承和小叶丹神奇般的相识,又匆匆分别了。小叶丹紧紧握着刘伯承的手,心中酸酸的,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刘伯承也为这个汉子的情感感动。可他毕竟是征战沙场的将军,只是在小叶丹的肩膀上拍了拍,随后转身率部离去。

送了一程又一程,小叶丹一直把红军送到他们的地界边。为了表示不辜负红军兄弟们的期望,表达他们的友谊和敬意,还特地派了联络员继续为红军带路,以保证红军顺利通过别的家支地段。

刘伯承走了,但小叶丹伫立在山坡上,深情地目送着红军队伍消失在林海当中。而红军先遣队靠着彝族同胞的帮助顺利通过彝族地区,继续朝着大渡河挺进。



之后,红军主力部队通过彝族地区时,小叶丹和男女老少聚集在路边,一遍一遍欢呼着红军万岁,还端着稀饭、甜酒、热茶,热情地邀请红军品尝。

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后,毛泽东举着大碗米酒,高兴地对刘伯承说:“祝贺先遣司令和干部战士们!”

接着,毛泽东幽默地问道:“要知道诸葛亮当初七擒孟获才让对方心服口服,你是如何一下子将小叶丹说服呢?”

刘伯承非常谦虚地说:“主要是我们严格遵守了党的民族政策。”毛泽东又好奇地问:“你真的和小叶丹跪在地上发誓了吗?”

刘伯承说:“那是当然,彝族人最讲义气。他们正是看我们如此诚心心意,才愿意信任和帮助我们。”

刘伯承和毛主席

刘伯承去世多年,小叶丹后人和刘太行再相见

红军走后,果基小叶丹牢记刘伯承的教导,在“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支队”旗帜的鼓舞下,继续坚持不懈地与国民党地方军阀作斗争。

当时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国民党要追究果基小叶丹与红军结盟的罪责,强迫他交出“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和12000两白银以及120头母羊。

为了保护旗帜,小叶丹将这面旗帜珍藏在背兜下特制的夹层里,随身携带,格外珍惜。也因为小叶丹不愿意交出旗帜被国民党逮捕了。被捕之前,小叶丹和家人说:

“像红军和共产党这样的军队讲究民族平等,这样有情有义的军队一定还会回来的。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有机会交给刘伯承司令员。”

1941年,地方军阀邓秀廷在国民党军阀的支持下,挑拨离间,分化了彝族内部联盟,镇压彝民革命群众。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在国民党反动派挑起的械斗中身亡,去世时年仅49岁。



1950年春,冕宁解放后,果基小叶丹的妻子从山洞里取出珍藏的“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支队”的队旗,亲手交给了冕宁县人民政府。

当刘伯承得知小叶丹早已经牺牲的消息, 悲痛不已。悲伤之余,陈毅命人寻找小叶丹的后人。但让人遗憾的是,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找到小叶丹的后人。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央政治委员李铁映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消息声称小叶丹的后人还在世,如今生活艰难。

原来,小叶丹牺牲后,他的四个孩子先后去世,但孙子们尚在人世。他们的孙子孙伍龙哥沈建国正在凉山读高中,生活困难。当地一家媒体得知小叶丹后人情况,便对其进行了报道。



李铁映

对于小叶丹后人的情况,李铁映给予了关注。在得知事情属实,他立即作出一项批示:立即将小叶丹的后人接到北京读书。

在李铁映的特批下,小叶丹的后人终于有机会得到叫好的学习机会。后来,李铁映得知刘伯承元帅的后人一直在寻找小叶丹后人,特地安排他们见面。

1995年的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中,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和小叶丹的后人沈建国终于见面了。为了庆祝这次重要的会面,特地摆了三桌酒席。他们紧紧握着手,激动地心情掩盖不住。

对于刘太行而言,他终于圆了父亲这么多年以来的心愿。刘伯承元帅尚在世时,他亲自寻找过。刘帅年纪大了,自己和弟弟寻了几次,但一直没有任何线索。这,也成为刘伯承生前最大的憾事之一。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多年,刘太行终于替父亲完成了生前的愿望。



小叶丹的孙子和刘伯承之子

而小叶丹的后人中,也先后出现了许多大学生,为祖国和民族团结做着贡献,传承红色精神。如果当初的小叶丹和刘伯承泉下有灵,想必也能欣慰了。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成都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