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石:打造山地村的振兴样板——南充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南部县谢河镇磨刀石村工作纪实
六翼天使494 发表于:2023-1-3 21:32:09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496
  “市人大帮扶我们以后,感觉村里面的变化好大呀。”
  “是啊,有两年没回来了,这次回来,道路越来越宽了,河水越来越清了,文化广场越来越漂亮了,回到老家都不想走咯!”
  ……
  在磨刀石村文化广场,几位返乡村民正讨论着家乡的变化。




  磨刀石村,是南部谢河镇下辖村,路远、地少、缺劳力,是典型的山地村,多年来一直都是老百姓眼里的“落后村”。2021年7月起,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磨刀石村,通过整合帮扶资源、创新帮扶方式,推动磨刀石村实现了乡村振兴良好开局,昔日的“落后村”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磨刀石:打造山地村的振兴样板——南充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南部县谢河镇磨刀石村工作纪实-1.jpg



高位推动,让帮扶力量强起来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始终把定点帮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摆在突出位置,选派3名年轻干部长期驻村开展工作,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组织动员机关干部职工230余人次到村开展帮扶活动。
  不到一年时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潘国华先后3次专题研究帮扶工作、6次听取帮扶工作汇报、4次到村现场调研指导,亲自研究发展规划、协调项目资金、解决具体问题,为磨刀石村定点帮扶工作把脉定向。
  一年多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协调市、县两级财政、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部门,争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经济、阵地建设等帮扶项目12项,为磨刀石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划引领,把发展蓝图绘出来



  乡村振兴要干什么、要怎么干,科学规划是前提。刚到人大不久,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潘国华就明确提出,要立足磨刀石村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尊重民意”的原则,科学编制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用规划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实施。
  今年初,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县、镇、村成立工作专班,在现场调研、走访交流、咨询专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磨刀石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22-2026)》,对磨刀石村乡村振兴作出了阶段性谋划,明确了夯实基础设施、做优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基层治理等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为磨刀石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遵循。
  为了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还依据规划制定了年度计划,梳理了包括具体举措、工作内容、完成时限、责任部门的《工作责任清单》,明确了磨刀石村乡村振兴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规划落地落细。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指导推动下,经过市、县、镇、村各方不懈努力,2022年度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磨刀石:打造山地村的振兴样板——南充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南部县谢河镇磨刀石村工作纪实-2.jpg



新改扩建,把基础短板补上来



  “以前村上的路很窄,经常错不开车,还有好多地方都是年久失修的烂路,路基塌陷,路面开裂,既不方便,又很危险。现在,新路建起了,旧路扩宽了,烂路补好了,完全是两个样。”村民唐元双激动地说着如今村组道路的大变样。
  产业要发展、生活要改善,完善基础设施是前提。磨刀石村是典型的山地村,道路狭窄,山高缺水,原有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较差,部分年久失修,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实施。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帮扶重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新建道路2公里,扩建道路5公里,新建山坪塘2个、蓄水池8个,磨刀石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普遍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指导下,磨刀石村建起立了基础设施管护制度,由公益岗位人员担任管护员,明确其定期巡查、日常维护、及时上报等工作职责,并规定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共维护基金,为基础设施管护提供资金保障。


重拳治污,让罗米河水清起来

  罗米河从磨刀石村蜿蜒流过,为这个偏远山村增添了一分灵动。距离磨刀石村委会不远,有个20多年前自发形成的小场镇,紧邻罗米河,60余户村民聚居于此。因建设时间较早,场镇没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河中,加之村民在河两岸养殖家禽,对河水造成了严重污染,水体发绿,臭气熏天。更令人堪忧的是,罗米河是嘉陵江支流,场镇污水直排将影响着嘉陵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这一直都是中省环保督查的隐患点。
  2021年12月1日起,《南充市乡村污水处理条例》正式施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以推动条例实施为契机,以农村聚居点污水治理为抓手,把磨刀石村小场镇污水治理列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跟踪监督、持续推进。
  今年3月,潘国华主任亲临现场调研,听取场镇污水处理系统规划选址、工艺设计等情况汇报,要求污水处理设施要符合实际需求、采取先进工艺、维持原有生态,要加强运行管理、建全维护机制、降低运行成本,在磨刀石村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场镇污水治理经验。
  今年12月中旬,磨刀石村小场镇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用,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100%,日均污水处理能力达80立方米。场镇生活污水经过5级过滤,出池水质达地表Ⅲ类标准,再通过生态水渠循环后排入河中。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磨刀石村还同步开展了养殖整治和垃圾清理行动,划定了禁养区,设立了禁养标志,劝导沿河村民转移了养殖地点,清理了河道垃圾。相信不过多久,罗米河又会恢复水清岸绿的自然生态,昔日的“臭水沟”又将变回曾经的美景河。



磨刀石:打造山地村的振兴样板——南充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南部县谢河镇磨刀石村工作纪实-3.jpg



引进农机,把撂荒土地种起来



  随着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谁来种地”成了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共性问题,这一情况在磨刀石村也很突出。驻村工作队到村后就对此做了统计:磨刀石村常住人口460余人,仅占总人口19%,其中劳动力人口330余人,不足总人口14%,全村共有耕地1445亩,人均土地负荷高达4.4亩,土地撂荒、闲置、低效的情况十分普遍。
  解决“人少地荒”的问题,无外乎两条路:一是实行土地流转,二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磨刀石村以山地为主,成片土地很少,实行土地流转没有优势。潘国华主任在综合研判后亲自点题:成立农机合作社,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耕种率,增加农民收益。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联系协调50万帮扶资金,购买了适宜山地作业的中小型农用机具20余台,交付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固定资产。
  农用机具有了来源,但如何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让农机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之间建立起最深的利益链接,成为了摆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面前的首个问题。经过深入研究,磨刀石村提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创新模式,即由5名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个人出资,先把农机合作社办起来,然后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财政投资的农机作为实物入股,成为合作社的“最大股东”,再由村民以土地入股,成为“多数股东”。农机合作社的经营收益,村集体经济占大头,村民根据土地出资比例享受收益分红或者服务折扣。如此一来,村集体经济、农机合作社、村民就成为了紧密联接的利益共同体。
  农机合作社对磨刀石村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如何有效经营是磨刀石村需要完成的首要课题。今年秋季,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指导下,磨刀石村抢抓秋收、秋播时机,开展农机合作社试运行,实施撂荒土地整治、复垦生产,由于农机小型化、低成本等优势,农机服务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今年秋季,磨刀石村“仁信”农机合作社试耕220亩、试收140亩,实现纯收益4万元,帮助农民减支22800元。下一步,磨刀石村将加强农机操作手培训,扩大农机服务范围,提高农机合作社收益,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


认种认养,把传统产业扶起来



  传统种养业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农民最懂、最熟悉、最有把握的产业。近年来,有的地方为了发展特色产业,大面积占用土地资源,但终因市场影响和管护不善等原因,特色产业被荒废,传统产业也被“丢弃”,最终“两手空空”,得不偿失。因此,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规划指导磨刀石村产业发展方面,要求决不标新立异、决不贪大求洋,按照“做优原有特色产业、壮大传统种养产业”的思路,在稳定发展中药材种植、毛叶山桐子种植等原有特色产业的同时,利用撂荒地整治契机和农机合作社优势,把壮大传统种养业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销路问题是发展传统种养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其主要原因是本地农产品与外地农产品相比,在价格方面没有竞争优势。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把打开销路作为发展传统种养业的“突破口”,抓住磨刀石村农产品“原生态”的品质优势,通过“认养认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卖给谁”的问题。
  “认种认养”活动,包括认养几只鸡鸭、认种一亩油菜、认种一亩高粱等等。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与磨刀石村村民签订“认养认种”协议,村民采取不喂饲料、不打农药的原生态方式进行种养,干部职工利用联系走访群众间隙查看长势情况,也可以参与种养劳动实践。当农产品成熟后,经过初加工,比如榨成菜油、酿成高粱酒等等,再按照协议保底价卖给干部职工或者其亲戚朋友。通过认养认种,既让干部职工买到了放心的“土”产品,又帮村民解决了农产品“卖给谁”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2022年下半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认种土地60亩,认养家畜10头、家禽230余只,农民预期销售收入达18万元。
  在大力发展种养产业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化”,设计了极具原生态特色的“磨刀石农场”logo和农产品外包装,为下一步打开电商市场、做大特色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磨刀石:打造山地村的振兴样板——南充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南部县谢河镇磨刀石村工作纪实-4.jpg



结对共建,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这下我们几个支部就是一家人了,感谢你们赠送的学习书籍,欢迎你们多到村上来开展党建活动”。今年11月,磨刀石村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三个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后,磨刀石村党支部书记唐善清如是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建强“两委”班子,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头羊作用。为推动磨刀石村基层组织建设,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支部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党建引领、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增强磨刀石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结对共建活动以共筑组织基础、共享优势资源、共办实事好事、共谋双方发展为内容,协议约定共建党支部每年以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专题党课等方式,共同探讨基层党支部党的建设工作,每季度开展1至2次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每年要向磨刀石村党支部赠送党建工作、农业技术方面的学习资料,组织引导干部职工参与定点帮扶,每年解决发展难题或者民生实事不少于2件。磨刀石村向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提供实践平台,为党员干部开展调研、走访和农业生产实践提供资源和协助。


十大行动,让帮扶举措实起来



  “感谢市人大给我送的化肥,我们更有信心了,今年一定把油菜种得更好。”村民张祥照收到市人大农委赠送的化肥后激动地说道。在送化肥活动现场,三台小卡车满载15吨复合肥,从村委会出发,把关爱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这样实实在在的帮扶举措,只是诸多帮扶活动的一个缩影,这也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工作的又一特色亮点。为了充分发挥市人大相关委室的职能作用,增强定点帮扶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潘国华主任提出把人大各委室的力量调动起来,开展多样化的帮扶活动,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推动定点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立足磨刀石村发展需求,制定出台了《深化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技能培训、农资捐赠、健康保障、文化惠民、法律服务等10项帮扶行动和30项具体举措,并明确了帮扶内容、责任委室、开展时限,有效发挥了人大委室的专业优势,推动形成定点帮扶的整体合力。
  今年四季度,市人大相关委室共开展“十大行动”帮扶活动6项,机关干部职工参与帮扶活动96人次,惠及群众1200余人,实实在在的帮扶举措,得到了磨刀石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磨刀石村的山绿了、水清了、村美了、人富了,点滴变化凝聚着干部群众的勤劳实干,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人大机关和人大干部的倾情帮扶。磨刀石村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让我们更坚信,只要充分发扬“坚毅顽强、拼搏实干”的磨刀石精神,乡村振兴的道路定会越走越有奔头!


图文来源:李泳龙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xinting_6ym 发表于 2023-1-3 21:32:55 | 阅读全部
转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