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啦!川籍农民工的跨省返岗复工故事
强绝商爸摇 发表于:2023-2-2 07:49:0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01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杨芮雯 刘秋凤 图由受访者提供

节后返岗潮已来。

距离正月十五元宵节越来越近,刚过完年的川籍农民工又搭上火车,从四川前往全国东南西北各地务工了。

这些川籍农民工里,有跨省务工22年的木工张明;有对未来充满希望,想在新疆开一家餐厅的潘女士;还有在广州打工20年,准备让孙女就地上学的胡礼昌。同为川籍农民工,做着不同的工作,但今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带着希望返岗,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据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全省春节后返岗务工农民工已达1366.11万人,返岗率69.91%。

人勤春来早,从四川出发前往全国各地的千万余名农民工,开启了2023年的新征程。

1月31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返岗工作的川籍农民工,看看他们的新目标、新打算、新希望。

目的地:宁波慈溪

跨省务工22年

再干十年就回老家养老

张明52岁了,今年是他当木匠的第25个年头。

1月29日,正月初八,张明与妻子在南充南部升钟镇汽车站搭上了直达宁波慈溪市的大巴,返岗工作。

从升钟镇到宁波慈溪,1800余公里,不堵车的情况下,坐大巴要26小时,长途奔波,夫妻二人却备感安心。

上车前,小女儿塞给张明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四川腊肉和火锅底料,于他而言,带着家乡的味道返岗,就是幸福的味道。



张明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过完年很多农民工都会出省务工,为了让我们出省更方便,镇上会组织一种叫‘直通车’的大巴将我们送往务工地点。”张明感叹道,“大巴‘又大又长’,车厢内有热水、有卫生间,环境设施很好!以前我们需要搭车去成都坐火车,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坐大巴去上班,真方便!”

2001年,当了3年木匠学徒的张明决定出去单干,闯出一番事业。他和妻子商量之后,把十四岁的儿子和两岁的女儿留在老家南充市南部县升钟镇梁家桥村,二人跟着同村的亲戚来到了宁波慈溪。

“慈溪的工地多又缺木工,活路好找。”张明回忆,当年自己和妻子抵达慈溪的第三天,就找到了工作。“我在建筑工地当木匠,妻子在附近酒店当起服务员,这一干就是22年。”

张明透露,在他们那个年代,村子里有一半的人都外出务工,孩子则留给老家的老人带。“一年只有春节的时候能回来看看孩子,待上半个月就又要走了。”说到这里,他笑着告诉记者,“我家小女儿去年毕业就找到工作了,她是管理工地的,坐办公室不晒太阳,比我轻松。”

在建筑工地上,木工可以说是技术活。张明在工地上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建筑工地的放样要求,进行放样、封顶、校正、加固。他告诉记者,在工地上,木工基本是以小时为单位的,每个人的薪水都是按照时间单位来计算。

“我在这边待得久,接的活自然也多了,我和妻子的收入加起来比在老家务农收入高得多。”2015年,张明回老家翻修了旧房子。他感慨到,“每年过年回老家都有新变化,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楼房,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2023年,张明对木匠行业充满了希望。他说,“很多工地已经复苏开工了,活路会越来越多,再干个十年我就和媳妇回老家养老了!”

目的地:新疆

对未来充满希望

想在新疆开一家餐厅

“我们年龄虽然蛮大了,身体还是很好,打算多干几年,多挣些钱,以后回乡买个大房子和儿子媳妇一起住。”

51岁的潘女士住在新疆博州一处民居内,她给记者展示的照片中,小小的屋子整洁又温馨,不外出工作的时候,她最喜欢坐在窗前给儿子打视频电话,缓解思乡之情。这是她来这里务工的第24年。



潘女士和丈夫

1999年,考虑到家庭未来的发展,潘女士和丈夫把9岁的儿子送去爷爷奶奶家后,夫妻二人一路北上,乘着火车跨越几千公里远赴新疆务工。

在一望无亲的新疆,夫妻二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矿山凿石头。每天她和丈夫天不亮就来到山上,手持铁锤一锤一锤地把大块儿石头凿成小碎石,一凿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两人累得握筷子的力气都快没了。困极的时候,夫妻二人拿一块雨布铺在地上枕着石头也能睡着,这样的工作一做就是8年。

“最苦最累的时候,打电话听儿子在那边叫一声妈妈,我就浑身充满干劲儿。”2007年,夫妻二人凭着多年辛苦打拼,攒够一些钱在新疆博州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做重活,夫妻二人换了新工作。丈夫李先生买了辆三轮车去建材市场拉货,厨艺较为精湛的潘女士找到了一份饭店厨师的工作。

2023年1月,离别家乡多年的夫妻二人赶着春运坐上火车回到四川,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了多年来第一个团圆年。“儿子长成大小伙子,还带来正谈婚论嫁的女朋友见我们。”这给了夫妻二人对未来生活更美好的希望。

1月29日潘女士和丈夫就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新疆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潘女士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在新疆开一家小餐厅。“现在我们手上有存款,身体也硬朗,还能多干几年,想等挣够钱回四川买个大房子和儿子媳妇孙子一起住,安享晚年。”

目的地:广州

在广州打工20年

让孙女就地上学

“暂住证、社保都办了,我以后打算让孙女在广州上学。”年近60岁的胡礼昌来自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他已经在广州打工20年。

“我家有两个残疾人,儿子是三级智力残疾,女儿是聋人,二级残疾。早年在家做农活养不活他们。”胡礼昌说,2003年,他在广州佛山市建筑工地做工,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当时他和妻子住在一间出租房,1000多元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也比在家做农活挣得多。

2017年,儿子也跟着他去了广州打工,进了一家化工厂做搬运工,每个月有三四千元。女儿虽然是聋人,但画得一手好画,留在了成都找了一份工作。

儿子的婚事一直是胡礼昌的一块心病。这些年,他到处托人帮儿子介绍对象。终于,2019年,儿子结婚了,他已经心满意足。他把两人带到了广州和老两口一起生活。



胡礼昌一家人

2021年,孙女悦玥出生,很乖巧聪明,成为胡礼昌一家的心头宝,给一家人带来了欢笑,也让一家人的日子有了奔头。

“我想让孙女在广州读书,我都咨询好了,买了社保就可以读幼儿园。”胡礼昌说,今年下半年,他就让孙女上幼儿园小班,一家人在广州,充实地生活。

今年,他和妻子回成都过年,是因为得到一个喜讯,女儿结婚了。这是他第一次见新女婿。“如果他对女儿好,也算了了我的一桩心愿。”胡礼昌虽然和女婿不熟悉,但也对女婿表达了最大的善意。

胡礼昌说,他再干两年,干到65岁,就回四川老家养老。到时候他也会带着一家人从广州回老家,让小孙女回四川上小学。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