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遇到的首位贵人,只用三招掌控西南,却为蜀汉做了嫁衣
肥皂沫沫盘 发表于:2023-3-10 08:24:4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14
刘备是怎么发家的?相信不少读者一脸茫然。因为和其他诸侯相比,刘备乃是布衣出身,并没有什么初始的政治资本。在此情形之下,罗贯中只好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安排了一位同样是汉室宗亲的人,来让他充当刘备创业的领路人。此人,就是刘焉。



在小说第一回中,因为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刘备素来有大志向,可惜却有心无力。在他面对朝廷张贴在城门口的剿贼檄文之时,只能长叹一声,来表达心中对国家百姓的担忧。不曾想到,这一声长叹,引出了一位好汉,最终演绎出了一个经典桥段:“桃园三结义”。令很多人忽视的是,派人张贴剿贼檄文的人,正是幽州牧刘焉。而刘备后来起义之后,投奔的第一个人,也便是刘焉。



刘焉何许人也?其实在历史上,刘焉与刘备并没有什么交集,而刘焉也从未担任过幽州牧。不过刘焉却给后来的刘备,间接提供了一份庞大基业——益州。而刘焉的儿子,便是后来的益州牧刘璋。而小说中之所以虚构出这一情节,也暗示了刘备将来会在巴蜀之地称雄,从而建立起一份霸业来。



说到这,便不得不谈到刘焉对于益州的治理成效了。东汉末年,朝纲崩坏,不少百姓流离失所。颇有远见的刘焉意识到,东汉王朝在不久之后将要彻底走向衰亡。正因如此,他向朝廷请求,要为大汉王朝镇守边境。随着一番运作,刘焉改立刺史为州牧的提议被汉灵帝通过,而他自己也被任命为益州牧。



就这样,刘焉带着朝廷的任命,光明正大接管起了益州。刘焉在来到益州之前,为掌控益州做了合理规划。接下来,他开始执行计划中的第一步——站稳脚跟。不过此时的益州,正处在兵荒马乱之下。蜀中此时还有以马相为首的黄巾贼在四处作乱。不过幸运的是,在刘璋抵达绵竹不久之后,这支叛乱便被益州本地势力给剿灭了。令人疑惑的是,刘焉却依然选择了在绵竹进行益州治理工作,这又是为什么呢?结合当时情况来看,恐怕还是绵竹更加有利于刘璋对益州的统治。其一,绵竹是黄巾贼起义的地方,是刘璋需要注意的地方。他在绵竹治理,也更加有利于对底层百姓的分化与掌控。其二。刘璋可以在绵竹优先发展自己的嫡系力量,为以后入主成都做好充分准备。



一段时间之后,刘焉成功在益州站稳了脚跟,最终迈进了成都,开始了他治理益州的第二步——拉拢张鲁。此人,正是后来割据汉中多年的诸侯张鲁。不过此时的他,还在蜀中以“五斗米教”道君的身份四处传教。在张鲁的蛊惑之下,他收获了汉中、巴西(阆中)等地绝大多数的百姓信服,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刘焉在进入益州以后,委任张鲁为督义司马,并派其前往汉中,就此切断了与朝廷的往来。



紧接着,刘焉的嫡系部队——东州兵,也逐渐强大了起来。这支军队从何而来?《后汉书·刘焉传》中有记载:“初,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在日益强大以后,刘焉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实施了治理益州计划的第三步——打压益州本地豪族。“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佗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士民皆怨。初平二年,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并反,攻焉。焉击破,皆杀之。”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刘焉终于“牢牢”把握住了益州。而他嫡系的东洲集团,也成功压得益州本土势力无法抬头。刘焉此举,看似是将益州治理的很好,但他在处理东洲派和益州派的问题之时,却偏向于采取暴力手段,以至于引起益州豪族的严重不满。此举也为后来刘璋的灭亡,埋下了深重隐患。



另外,刘焉在掌控住益州之后,也逐渐暴露出了自己野心。而他数次僭越的行为,也让他失去了益州士族的效忠。据《三国志·刘二牧传》记载:“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刘焉不仅公然享用天子的仪仗,还唆使西凉马腾进攻洛阳。据《后汉书·刘焉传》记载:“朝廷使璋晓譬焉,焉留璋不复遣。兴平元年,征西将军马腾与范谋诛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战败,范及诞并见杀。”刘焉的肆意妄为,最终让他远在洛阳的两个儿子遭受到了报应。刘焉心疼二子,“又遇天火烧其城府车重,延及民家,馆邑无余”。急怒之下,最终身患背疽而死。这样一来,有些庸弱的刘璋只能接过父亲留下来的这一堆“烂摊子”。



刘焉一死,张鲁便觉得刘璋软弱可欺,遂切断了汉中与益州之间的联系,从此割据汉中。除此之外,益州各部也多次发动叛乱,就连刘焉的老部下赵韪,也背叛了刘璋。因为刘焉已经得罪透了益州本地的士族和豪族,导致刘璋在治理益州期间步履维艰。无奈之下,刘璋只好请刘备入蜀,从而导致父子二人十几年的基业,就这样落到了刘备手中。不知刘焉得知,他会作何感想?

参考书籍:《三国志》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都,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