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阆中市激活土地要素资源 谱写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luly靓 发表于:2023-3-28 11:26:3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59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_市县联播】

自2020年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以来,阆中市按照“抓发展促增量,抓示范提质量”的思路,通过破解土地流转需求困境、优化发展环境、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达3500个,比2019年底新增1843个,增长111.2%,先后创建示范农场712个,其中:省级37个、市级125个、县级550个,示范场数量比2019年底新增537个,增长3.07倍。家庭农场生产经营面积达34.92万亩,占全市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30%以上,2022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0.68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收入达30.5万元,家庭农场正从农产品生产的“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

一、用好“工具包”,破解土地流转需求困境

出台了《阆中市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扶持细则》《阆中市家庭农场承接农业项目及用地用电用水政策扶持细则》,构建用地申请、种养项目和生产经营能力审查、绩效评估、事前价格指导、标准合同签订、办理土地经营权证、事中事后监管、后续问题处置等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一是破解“流转难”。面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以及部分田块撂荒的现状,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转包、出租、互换及入股等流转方式的内涵实质,帮助群众细算“流转前后对比账、土地经营收益账、农场务工收入账”等“三笔账”,坚定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信心。二是破解“流转贵”。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监督机制,综合考虑本乡本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资源环境、生产成本及盈利状况等因素,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价格,引导流转双方理性确定流转租金;推行“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保底”计价方式,并建立收益调整机制,保证流转价格处于公平合理的区间。三是破解“流转慢”。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联络员的作用,规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标准,引导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平稳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引导家庭农场主积极与本村本组农户充分协商,减少流转纠结时限。

二、打好“组合拳”,集成资源优化发展环境

依托“一村一品”、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一带三片”(江天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江东现代农业示范片、江西特色产业示范片、江北生态产业示范片)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推行“大产业+小业主”“大园区+小业主”等模式,集成力量、资源和要素,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形成互动共进机制。截至2022年底,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入驻家庭农场1504家,占全市农场的43%,带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19.53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46.6%。一是集成力量,确保“落得实”。建立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自规、财政、发改等多部门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压实属地乡镇(街道)、村(社区)推进责任,对入驻家庭农场发展实力、生产经营能力进行审查,特别对亩均投资、吸纳就业、带动农户等准入标准进行合同约定,通过“圈”状形成基础信息和规划“一张图”,落实优势特色产业种养规模,确保特色产业基地连片扩面。二是集成要素,确保“引得进”。推动入驻家庭农场优先享受支持政策,优先使用高标准农田,优先完善基础设施,优先使用流转土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优先满足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等项目,让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园区内“引得进、稳得住、可持续”,有效带动了各类资源要素集聚,激发了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活力。三是集成改革,确保“满盘活”。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为切入口,统筹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设施用地、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三地联动集成改革,为家庭农场建设仓储、晾晒场、冷链库、农机库房等设施建设夯好基、铺好路。近年来,市自规局协调解决柏垭镇家庭农场粮油产业联合体、黄家坝家庭农场等13个家庭农场农业设施用地50余亩。

三、走好“共富路”,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发展家庭农场,由自然农户转变为法人农户,没有适度规模经营,就没有效益,也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为满足家庭农场对适度规模、集中成片、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权的需求,建立家庭农场与村集体、农民群众共建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一是“家庭农场+生产托管”模式,推动产业增效。应对外出务工或无劳动力农户全环节托管服务需求,由家庭农场给承包农户提供育苗机插、分包生产、代种代养、订单回收、保底销售等“一站式”托管服务,其托管土地农产品按照七三分成,托管方占七成、承包方占三成,有效支撑了适度规模经营。2022年,全市参与托管服务的家庭农场73个,托管服务面积达2.6万亩,受托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村集体+预流转”模式,联动集体增收。即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下,先期签订承包农户的流转意愿协议书,明确拟流出的农户、地块、面积、价格和用途等,流转前不使用土地,也不支付租金,一旦家庭农场等主体有需求,就立即将土地交付经营。2021年,天宫镇石狮村面对土地大面积撂荒的困局,率先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将全村1000余亩撂荒地、弃管的产业园以及零散土地进行了集中流转,统一流转给阆中市石羊家庭农场等3个家庭农场经营,实现了村集体、家庭农场和小农户共富共赢。三是“家庭农场+撂荒耕地整治”模式,带动农户增富。推动全市214个家庭农场整治撂荒地2.3万余亩,占全市整治面积的41.8%,推动全市469个家庭农场复耕撂荒地2.94万亩,占全市复耕面积的53.5%,既壮大了家庭农场生产规模,也唤醒了“沉睡”土地,更发挥了带动农户、吸纳劳动力等共富作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