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荣 | 卢浮宫 “温度:当代艺术展”
特朗普大爷 发表于:2023-7-5 08:02:3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16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

无论艺术语言如何变换,

艺术的力量,

皆来自于作品的内在温度;

而艺术的最终指向,

皆是指向人,指向人的生命。

“温度:当代艺术展”以视觉艺术的方式,

呈现艺术家对生命的思考,

探讨艺术语言与生命体验的关系。



展览名称

温度:当代艺术展

Température:exposition D'art Contemporain

展览时间

2023.3.31—4.2

展览地点

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赛尔展厅

Carrousel du Louvre à Paris

联合策展

法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ART SHOPPING2023全球艺术展

当代油画

协办

龙吟雅风美术馆



“温度:当代艺术展”前言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无论艺术语言如何变换,艺术的力量,皆来自于作品的内在温度;而艺术的最终指向,皆是指向人,指向人的生命。

“温度:当代艺术展”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艺术家对生命的思考,探讨艺术语言与生命体验的关系。

展览在艺术圣地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展出,一方面透过时空向伟大的艺术先贤致敬,另一面以当下的艺术语言展开交流与对话,让公众感知到,艺术家如何运用艺术的智慧拓展生命的维度。

展览为中法两国架起沟通的桥梁,以艺术的温度拉升文化交流的热度,定将在中法两国的艺术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印迹。



法国巴黎卢浮宫外景





《有解剖石膏的静物》 纸面油彩 36.5×29.5cm 1989

油画,永远的梦

——记杨国荣先生的油画创作

文 / 曹新林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原河南省书画院院长,著名油画家)

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指的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嗜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眼前空无一物,心浮气躁,无真情可言。推物及人,对物如此,对人都能好到那儿?所以不宜交往。嗜好,即爱好,即兴趣。兴趣或爱好,从何而来?天生的?后天培养的?都有,天生的多。生命的奇特与丰富,让人们眼花缭乱,不说梵高,也不说齐白石,他们的天才,因为他们天生的艺术才能,使其在美术史上彪炳千秋。即使是平民百姓,芸芸众生,因为个人的喜爱与兴趣,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谱写出各行各业的优秀。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四川省北边的南部县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个少年杨国荣,是普普通通农民的儿子,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在他的家族史中并没有发现有从艺的文化基因传承。偏偏杨国荣从小酷爱美术,四处求师访友,发奋努力,数十年如一日,现在成为一位享誉一方的油画家,三次荣获鲁班奖的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他的故事和业绩,足以励志,令人刮目。

杨国荣自小酷爱绘画,见了铅笔和图画纸如鱼得水般的快乐与兴奋。初中时,曾有王文炎老师启蒙,对绘画的神往如种子一般,扎根内心深处,发芽生长。初中毕业,父亲因生活所迫指令他接班粮站农管员工作,农管员的职责就是专管各乡粮食征购任务以及农户养母猪产仔的粮食补贴,经常下乡或驻村,兑现粮补,催收公粮。这份与绘画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工作并没有磨灭杨国荣对绘画的兴趣与追求,在山乡奔走,欣赏美丽的风景;与乡亲们交往,感受他们的神情动态,完成工作任务之余在村头路边,支起画架画板,稀罕的写生现场,已成为当地人们传颂的佳话。



《桃子和茶杯》 纸本油彩 31×25cm 1987

机遇总是关爱有思想准备的人。一次偶然,杨国荣认识了农村老人罗宗芝,老人十分欣赏杨国荣痴迷绘画的那股劲头,告诉他,相邻的西充县中和井,有位何立德先生,他弟弟是何孔德,中国著名油画大家,在北京工作。罗宗芝老人主动带他步行20多里山路,拜见何立德。“何立德先生有一副古道热肠,他从我渴求的目光中看到一个青年的执着,于是当即提笔给何孔德写了一封信介绍了我的情况,并希望何孔德先生对我加以指点,信寄出后不久,何孔德先生给我回信了,从这以后,我与何孔德先生建立了书信来往。”杨国荣回忆说。杨国荣是非常清楚同为四川人的何孔德先生当时在全国画坛的声望与地位的。



《鸭梨和茶杯》 纸面油彩 30×20cm 1987

何孔德先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受训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这是集全国当年最有才华的中青年油画家的学习班,他们来自各大美院及部队美术机构。詹建俊、靳尚谊、高虹、侯一民、汪诚一、袁浩等在列。这批人是建国后的油画天花板。何孔德先生就职于中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任副主任,对革命军事题材的美术创作贡献巨大,油画《出击之前》、《古田会议》、水粉画《生命不息 冲锋不止》,油画《军委全会》(合作)等作品,享誉画坛,乃至家喻户晓。其精湛的现实主义手法和高超的油画技艺,深得业内人士赞许和广大群众喜爱。当然,杨国荣更是五体投地,崇拜敬仰之情促使他产生去北京求学的愿望,希望通过较系统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此愿望得到何孔德先生的热情帮助与鼓励,在写给中央美术学院戴泽老先生的推荐信上,何孔德先生说:“这个青年很笃学,他希望从头学起,他将是一名大器晚成者。”在戴泽先生的关照下,杨国荣幸运地来到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进修学习。



《做核酸》 布面油彩 50×60cm 2022

这是1986年。杨国荣向单位请了两年长假,实际是停薪留职两年。没有工资收入,一家人全靠妻子张国秀的微薄工资维持生计,妻子在家哺育幼儿,奉养父母,每月往北京给丈夫寄生活费,这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真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味道。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的摇篮,中国美术守正创新的高地,画坛巨星云集,贤达满堂。校园里、课堂上、展厅中、讲坛内、茶亭、酒吧书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氛围,闪烁着中外艺术大师的星光,弥漫着强烈的生命情怀和浪漫的气息。两年的学习期间,杨国荣卧薪尝胆,筚路蓝缕,课堂内认真接受先生们严格的基础训练,课外加倍地补课写生,临摹和阅读。期间,先后得到戴泽、冯法祀、赵友萍、杨红太、李宏仁、文国璋、王沂东、钱绍武、叶毓山等著名教授及老先生们的指点与辅导。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从杨国荣两年来的课堂作业以及课外写生临摹等作品观之,一位零基础的学员,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如戴泽先生评价说:“两年间进步很快,从他的创作、人体油画,素描及人像等成绩看已达到大专程度。”可谓渐入佳境。如卫祖荫先生辅导的女人体作业(图),构图完整造型结构准确生动,色块分布讲究,色调朴素含蓄,笔触运用松紧有致,因此作品整体看,专业气息浓郁,是一幅完整的好作品;再看一幅油画《女人体速写》(纸本油彩 19.5*15.7cm ,1987年)(图),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激情四射,对人体形块把握,寥寥数笔,一气呵成,勾画出女人体的风韵态势,用笔收放自如,色彩冷暖变化有序,特别是女人体胸部的浑敦几笔释放出饱满的情怀。如此整体生动写意似的油画速写会出自一位零绘画基础仅训练不到两年的进修生之手!再看油画《静物》(54*70cm ,1987年)(图),这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常设课程。桌布为深棕色,背景由深浅不一的两块浅灰色衬布铺开。数量繁多大小形状各异的蔬菜水果撒落期间,浅色的蔬果与背景的灰色接壤,深色的蔬果与棕色的桌布相融,画面形成两大色系,简洁而大方。各类浅色与棕色蔬菜的微小色差的表现,以及体积空间和质量感的表达,丰富了画面的观赏效果。在简洁与繁杂、丰富与单纯中求得统一,是油画写生创作的高难度训练,也是写实能力提高的必由之路。冯法祀先生评价此画成绩为“5-”,这在央美油画系三画室属于高分。



《疫情,疫情》 布面油彩 120×120cm 2022

油画《期待》(61*72.5cm,1987年作)(图),应该是两年学习的结业创作,指导老师是冯法祀先生和高潮先生。画幅尺寸不大,构图十分饱满,三个人物半身,一背一正一侧,位置安排讲究;色调深灰,和谐微妙,三人的头饰或帽子各异,三人只露一张半脸的描写,也是情真意切,画面右上角的暗色,画面左上角的旧旧的红色广告,增加了画面的生活气息和色彩的生动性,画面正中,人物背面的神情刻画及双手的表情,耐人寻味,亦是构图的大胆,它告知人们,人物的精气神,不只在脸上,不只在正面,而是人物的任何部位和任何角度都可以显现出来的。此类创作实践,无疑为杨国荣结业后的油画创作提供了扎实的技能根基和实践经验,也为以后的创作实践植入审美参照,难得的课程,感谢老先生们的提携!

1988年,两年央美徐悲鸿画室进修课程结业后,杨国荣满载着何孔德及央美老先生们的教诲和含辛茹苦日日夜夜的超强度训练成果,回到四川老家,并在多方帮助下,进入县文化馆工作。从事全县群众美术组织辅导及美术创作。杨国荣终于能开心地画画了。九十年代前后,画了不少作品如《黄河的声音》、《小平你好》、《画前的妻子》、《有解剖石膏的静物》、《29岁的自画像》等。



《画前的妻子》 纸本油彩 35.8×19.7cm 1988

油画《黄河的声音》(80*100cm,1998年作)(图),1999年1月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第八届“群星奖”。1999年荣获四川省文化厅“98”年度“群星奖”三等奖。这是杨国荣从北京进修回来后的创作成果,他满怀激情,受何孔德先生的指引,讴歌时代,讴歌领袖,出于对改革开放的欢欣鼓舞,对总设计师的爱戴之情塑造出领袖伟岸的身影,滔滔黄河水及长城内外的场景,烘托出小平同志庄严肃穆的形象。这是早年留学法国,有着国际视野的面容,这是转战太行、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身经百战的身躯,闪烁着小平同志三起三落对党对祖国对毛泽东思想忠心耿耿的光辉。画面人物暗色身躯,坚定稳重,黄色波涛闪烁耀眼,长城内外的大地广阔无垠,人物面部与双手的成功刻画,使作品浑厚朴茂,简洁雄浑,获得好评是当然的。《有解剖石膏的静物》(29.5*36.5cm,1989年)(图)作品不大,属小幅油画,它好在画面空间的处理,十分讲究,石膏解剖在前,拉出来了,背景是个装有油画局部(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斯蒂安.勒帕热的《收割的农妇》)的平面,与解剖石膏平行的高脚杯和杯后的红色烛台,之间的空间关系也恰到好处,他们的空间保持了距离,又统一在画面范围内,这样的一种把控十分难得,画,不论写实与抽象,保住画平面的二维感,是一种高级修养!这是央美先生们评画时,经常强调的。画幅虽小,刻画精到,无论造型、色彩、空间质量感都近乎完美!



《29岁自画像》 木板油彩 23×20cm 1990

气息,是一种文化。我曾在京拜访一位老先生,他客厅挂了两张画,一幅是俄罗斯画家的作品(原作),另一幅是先生自己的作品,单独看,都很好,但比较看,俄国人画的更地道,它有一种气息,俄罗斯的,西方的,高级的。国内许多画家总缺乏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儿,曾以为颜料不好,其实是气息有高低之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学苏俄的先生们,也有在苏俄画的画与回国后画的作品的差异,我们无法简单地确认回国后画的差了,倒不是,但有一种高贵的气息去哪儿了?杨国荣在上世纪80年代从北京回四川不久,依然时不时地流淌出央美的味道,就如前面我提到的几幅小画那样,气息中,包含了老先生们的教诲,包含了艺术里只能意会的许多神秘......常年的浸泡、熏染、融会而来的无形的文化,中央美院的艺术气息。

新世纪二十年代初,是杨国荣油画创作的高产期,也即是2020年至2022年这三年中,杨国荣如过瘾一般。《寿比南山——钟南山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物理学家——杨振宁》、《小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桃红又见一年春》、《公筷公勺不能少》、《出发之前》、《城市里的环卫工》、《国家记忆——最美的逆行者》等作品不断问世。



《城市里的环卫工》 布面油彩 130×130cm 202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难料祸福。2020年初始,新冠疫情肆虐,社会秩序失衡,民众处在恐慌与混乱之中,人们如坐过山车般地遭遇心灵折磨。在武汉封城危难之际,钟南山院士携八十一岁高龄,冒着生命危险,考察武汉疫情现场,连夜赶往北京向中央报告,正是这等英勇,感动杨国荣,《寿比南山——钟南山院士》创作成功,作者未有将画面设在抗疫现场,而以陕西终南山作背景为院士造像,立意于肖像仰视,山水诗情画意,人物刚强硬朗,坚如磐石,画家心里满是终南山就是钟南山,钟南山就是终南山,对院士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伟大情怀,书写出赤诚的祝福!

油画《小崔》(100*80cm,2021年)(图),是杨国荣众多以女人为主题的作品中较为完整且较优秀的一幅,同一模特儿类似的作品《画室》亦是不错的。《小崔》以画面简洁婉约而显独特。“大道至简”,可追溯至五代时的《还金述》:“妙言至径,大道至简。”就是说,大道理是十分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油画《小崔》与《画室》最大的差异,前者背景是虚构的浅蓝色,后者是画室的具体实景。背景的抽象,几乎成了哲学问题。《小崔》画面只有两块颜色,浅蓝色背景和棕色地面,肤色在棕色系里,椅子作为唯一的道具其颜色并未单独立项,而与肤色亮部相类似,衣裙的方格肌理突出了人物的存在,面部神情的精微刻画以及双腿的准确生动描述,神采奕奕。抽象的背景给人物以更加开阔的想象空间,伦勃朗懂得,诗人们懂得。



《小崔》 布面油彩 80×100cm 2021

时势造英雄。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经济上的压力迫使杨国荣走上以文养文的道路,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商业大潮。他深藏的那份对工艺美术的天分,以及驾驭经济管理的才华,几年工夫下来,他组建并担任总经理的“成都菩提彩画装饰艺术有限公司”成为艺术工程界的知名品牌。杨国荣被授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2017、2019年三次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其代表作品《和合共生图》(附图)彩绘与木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木雕《龙腾献瑞》、《八宝图》由中国木雕博物馆收藏;木雕《说法图》中国佛教协会收藏。在公司承建的峨眉山大佛禅院,无锡灵山胜境、牛首山......等重大工程项目中,杨国荣对藏传佛教的精神领悟、对装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确确实实、孜孜不倦的修养与思考,浩大的工程布局,一丝不苟精微细末,需要超强的大格局思维与明察秋毫的眼力,100多位艺人与工匠的施用与调度不亚于交响乐团的指挥家高超的造诣,亦或如足球队的主教练,其临场指挥的智慧与胆识,意志与魄力。以上世纪末至新世纪的二十年,是杨国荣的金色年华,他的才情、智商意志与经历凝结成了鲁班奖、凝结成藏传佛教的道场,凝结成了《和合共生图》的辉煌!



《一切有为法》 布面油彩 173.5×122cm 2020

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云:“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杨国荣先生1961年生,已是花甲之岁了。他说:“无论过去成功的事也好,失败的事也罢,回首往事,所有的一切事情慢慢远去,慢慢淡忘,慢慢消失,哪一样是恒常不变的?都是如梦如幻。”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杨国荣集大半生的感悟,创作了大篇幅油画《一切有为法》(173.5*122cm,2020年)(图),该画取材于《金刚经》中的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画面,佛堂里,左侧玻璃上有如露的水珠,深处垂悬经幡,信众,善男信女来自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和不同身份,她们列队走进茫茫虚空之中,右侧,“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观自在菩萨,慈悲为怀,普度众生......队列两旁,一侧的蒲团上有《弟子规》小本本,一侧地上有一盆植物,即是生命。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去吧,去吧,大家快去了脱生死的彼岸吧......



《公筷公勺不能少》 布面油彩 80×60cm 2022



《出发之前》 布面油彩 110×90cm 2022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带得走的总是善心善行,其他什么都带不走。”杨国荣悟透了生命真谛,佛心自在。他还画有《佛光》、《上净下空老法师》等作品,还有那大幅的《国家记忆——最美的逆行者》、《出发之前》、《疫情疫情》、《公筷公勺不能少》等一批致敬抗疫英模的作品,其实都充满了佛之善行善意,阿弥陀佛,一片赤诚呵!

油画,纯艺术,几乎无物质意义。为生计,杨国荣驰骋艺术工程二十年。如今又回到油画架前,倾吐胸中之块垒,以慰初心,因为有梦!



《抗疫战士》 布面油彩 50×60cm 2022



《学佛是一种享受》 布面油彩 110×80cm 2023



《彩绘师旦巴》 布面油彩 100×80cm 2023





杨国荣

1961年生,四川省南部县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 年、

2017 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获得者。1986年至1988年结业于中央

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油画专业。

1992年开始从事藏式木雕、绘画(彩画)传承推广工作,先后在中央和省级报刊上

发表学术专著十余篇。早年师从我国老一辈油画大师何孔德先生、戴泽先生、冯法祀

先生、赵友萍先生、杨红太先生、李骏先生、李宏仁先生、文国璋先生、王沂东先

生,雕塑大家钱绍武先生、叶毓山先生,后拜中国木雕艺术界掌门人、亚太地区手工

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先生为师,潜心研究木雕技艺。





卢浮宫外景

法国卢浮宫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是巴黎的心脏,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始建于1204 年。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为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卡鲁塞尔展厅每年举办两次 ART SHOPPING全球当代艺术展,由来自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中国等艺术机构组织艺术家的作品参与,每一届展览吸引全球 15000 余名收藏家及观众,为各国艺术家提供了世界性的舞台。



中国驻法大使馆一秘陈罡先生出席主题展开幕活动并致辞



法国华侨华人协会会长蔡君柱先生致辞



法国法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段莉生女士主持主题展开幕活动后与嘉宾合影(左三)、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 梁成喜先生(左二)、 法国法兰西艺术学院通讯院士高立昂先生(左四)、中国驻法大使馆一秘陈罡先生(左五)、法国华侨华人协会会长蔡君柱先生(左六)



法国法兰西艺术学院通讯院士高立昂先生现场观摩作品



法国艺术家 瓦内莎·露德巴萝姬女士观摩主题展作品





主题展内现场观众人气爆棚















展览现场







进入卡鲁赛尔厅展览会场的观众络绎不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