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时期南部县大事记
六翼天使494 发表于:2023-7-21 07:09:07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035
资料来源:《南部县志》

帝制时期南部县大事记-1.jpg



西汉初(公元前206)
置充国县,治所在今大桥镇东北14公里。
东汉初
充国县并入阆中县,至汉和帝永元二年(90)复置充国县,仍隶巴郡,设有盐官。
汉献帝初平四年(193)
分充国县地置南充国县,设治于今南隆镇。置南充国县后,充国在西,后称西充国县。
汉初平间(190~193)
南充国县西19公里(今三官场)有大盐井,日产盐可易一马,称宝马井。南充国县人张嶷任县功曹,因随刘备定蜀,屡建战功,调任越太守,封关内侯。
晋惠帝太安元年(302)
李特率兵围困成都,河间王颙派都护衙博前往救援。特遣李荡引兵击博,先战于梓潼,继战于掌天山(今西河乡龙尾山)。衙博败走,众皆归降李荡。
晋太安二年至永兴三年(303~306)
李雄母罗氏死,归葬故里(今丘垭乡李封观山)。罗氏对李雄创业有战功。李雄据蜀建“大成国”称帝,追尊罗氏为皇太后,后遂呼罗氏墓为“皇娘坟”。
晋义熙元年(405)
南充国县人谯纵,称成都王后,于今大桥镇境内筑谯王城。
南朝宋元嘉人年(431)
改西充国县为西国县,南充国县为南国县,两县均隶北巴西郡。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
改南国县为南部县。此为本县得名之始。
南朝梁大同中(535~546)
于南部县置南部郡,领南部一县。复改西国县为西充国县,并于县置木兰郡。同时,于掌天戍地置掌天郡,于金迁戍地置金迁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
改南部郡为新安郡,仍领南部一县。木兰、掌天二郡并入金迁郡。改西充国县为晋城县,金匮县为晋安县。均属金迁郡。
北周闵帝元年(557)
裁撤新安郡,南部县改属隆州盘龙郡(治阆中)。
隋开皇元年(581)
始设县学,地址在县治西。至唐开元六年(718),县学改称书院。
隋开皇三年
晋安县并入晋城县,其治徙今升钟镇桥坝头(旧名晋安坝)。
隋大业元年(605)
西河泛涨,水毁西水县城。西水县移治彭定故宅(今保城乡境内)。
唐武德元年(618)
更晋城县名为晋安县。同年分南部、晋安二县地置新井县,治所在今大桥镇。
唐武德四年
分南部、相如(今蓬安二县地置新城县。旋因避太子讳更名新政,治今仪陇新政镇
唐开元年间(713~741)
西水县人、侍御史何焕告老回乡,明皇赐其乡名为“柏台”。
唐天宝中(742~755)
吴道子奉敕驰驿绘嘉陵山水,曾寓居今三清乡罗寂寺,于石壁上留篆笔观音像。
唐天宝十三年
鲜于仲通卒,遗骸归葬故里度门乡。仲通,新政(今属仪陇)人,开元时蜀中大豪,后官
至剑南节度使,因忤杨国忠,贬邵阳郡。
唐广德二年(764)
春,杜甫寄寓阆中。过访故友南部县令裴迪,以诗相赠,题为《赠裴南部》,中有“独醒时所嫉,群小滂能深”之句。
唐(618~907)
县人冉仁才被招为驸马,奉救于故里建度门寺。
宋端拱元年至咸平三年(988~1000)
新井县(今南部大桥镇)人陈省华三子尧叟、尧佐、尧咨先后登进士,其中尧叟、尧咨中状元。后尧叟官至枢密使同平章事,尧佐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宰辅),尧咨善射,官至节度使。时人并称“三陈”。
宋景德三年(1006)
“三陈”父陈省华卒,归葬故里积庆寺(今黄垭乡)。省华,初事后蜀孟昶,任西水尉。至宋,官至左谏议大夫。卒赠太子少师。
熙宁四年(1071)
撤销晋安县建制,改置为镇,隶西水县。
宋元祐初(1086)
县人、翰林学士蒲宗孟在故里(今宏观乡)建“清风楼”藏书,告诫子弟:“寒可无衣,饥可无食,书不可一日失”。
宋元祐六年(1091)
县人马涓状元及第,回乡省亲,适遇溪水泛涨,乡人在溪上架木桥迎接,后称状元桥。
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
重建禹迹山院竣工,邑人何汝贤作《禹迹山院记》。
绍定四年(1231)
八月,拖雷率蒙古骑兵逾大散关南侵。一路掳掠至西水县(今西河乡一带)而去。
宋端平三年(1236)
冬,由阔端率蒙古骑兵突破阆中,兵分三路,一路取普城(今剑阁县南),一路取顺庆(今南充),一路从新井县(今南部大桥镇)西进,攻取成都。
宋淳祐二年(1242)
县治徙跨鳌山,采用山城设防,抗御蒙军侵扰。
宋宝祐六年(1258)
十一月,阆州守将杨大渊降蒙,随即配合蒙军进攻南部、相如(今蓬安)等地。南部县度为蒙军占据。次年,南部复为宋朝所领。此后十多年成“拉锯”战区,至景炎元年(1276 终归蒙元。
元至元二十年(1283)
西水、新井、新政三县并入南部县。
明洪武四年(1371)
县治所从跨鳌山迁回原址,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县城。
设柳边马驿、盘龙水驿。
明洪武五年
明洪武十四年
开辟田土、订正田赋册籍,整理赋役。于宝马井(今三官场)设“福兴盐课司”,隶“四川盐课提举司”,由县提督。
明永乐四年(1406)
县人冯翼探花及第。
明弘治间(1488~1505)
知县陈伯龄拆县城周围木栅,沿今炮台路、乐群路、水巷子、西桥巷(原顺城街),用土石筑墙,开四门。
明正德六年(1511)
鄢(本恕)蓝(廷瑞)起义军首领扫地王廖惠转战剑州,路经县境,一度据柳边驿。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知县童福重建城墙,置城楼。是年,全县有1108户,共15448人。
明崇祯十七年(1644)
张献忠部将姚天动、黄龙率众攻破南部县城,知县郑梦眉自缢死。
清顺治三年(1646)
十一月二十六,清豪格率大军由广元急驰南部。当晚得悉张献忠驻地,次日凌晨驰往西充凤凰山。献忠死讯传入南部。
清康熙三年(1664)
明大将王弼后裔王百户将世袭禄地粮民册献交南部,富村驿(林山场界牌垭以东)成为南部县辖地。
清康熙二十年
县人、工部尚书李先复回乡参与校修《南部县志》并撰《序》。又撰(《烈妇断臂行》,碑犹存。
清康熙二十四年
湖广(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居民开始迁入南部县,插签占地为其业产。
清雍正六年(1728)
全县有18521户,74185人。其中女34586人。
清雍正七年
在西水口(县西35里)置巡检司。清乾隆元年(1736)裁归富村驿。
清雍正八年
在宝马井设立复兴(盐)厂,随上、中、下纳税。发给商人运销食盐的专利权证。
清乾隆元年(1736)
县丞署(清初设置西水口)从西水口迁驻富村驿。
清乾隆二年
裁撤富村驿县丞,改设盐大使。
清乾隆四年
御祭鲜于朝柱墓,并题“为国尽忠”碑额。朝柱,南部县大桥人,雍正年间,以军功封扬武将军,威震云、贵两省。后于九股(湖北建始县)阵亡,遗骸运回故里安葬。
清乾隆三十三年
裁撤盐大使,又于富村驿设置县丞。
清乾隆五十四年
县人、永定河道观察陈琮卒。琮治永定河有功,撰《永定河志》,制《永定河全图》,均贮藏懋勤殿。
清嘉庆二年(1797)
白莲教义军入县境,首领罗其清、王三槐率众攻山夺寨。大事记
清嘉庆四年
县令王赞武命团总谢德玉于老鸦岩至泸溪场嘉陵江沿岸一带设防,用炮轰击白莲教军。白莲教军退走营山
清嘉庆五年
白莲教军攻保城寨后,转战富村驿。南部县令王赞武率兵镇压,被白莲教军杀死。
清嘉庆六年
白莲教军与清军激战于碑院寺,教军首领徐万富阵亡。县武举张拱辰与白莲教军激战,白莲教军退走。
清嘉庆十八年
夏旱、秋霪,河水泛涨,至冬始平。
清嘉庆二十年
大旱歉收,民以树皮、草根充饥。兼之疫疠流行,不少人贫病而死。
清道光五年(1825)
县丞署从富村驿移驻新政坝,富村驿设巡检分司。
清道光十九年
夏旱,秋收大歉。县令徐徽劝富户捐粮,令各市镇设粥厂,三日一赈,时约两月。五月十八,出现特大洪涝灾害,嘉陵江水从四门灌入县城。
清道光二十三年
七月,全境出现特大洪涝灾害,嘉陵江水暴涨,试院(今招待所)被淹。
清道光二十九年
王庆瑞、徐畅达等重修《南部县志》三十卷首一卷,付梓。
清咸丰十一年(1861)
十一月,云南农民军首领蓝朝柱(蓝大顺)率众至顺庆(南充),兵分两路向南部县挺进。一路经东坝、盘龙进攻县城,一路经富村驿、花牌楼直抵小元山,声势浩大,全县震惊。后因地主武装阻击,义军向达县、剑州两处撤走。
清咸丰年间(1851~1861)
双桥子(今金星场)武举杨兴尧,率盐工抗加盐税。
清同治二年(1863)
县令黄起元于鳌峰山顶建文笔塔。此塔巍峨壮观,后毁于“文革”初期。
清光绪四年(1878)
知县颜钟运创办盐厘,开始对食盐征收厘金。
清光绪十一年
武举杨蜀达等数十人捣毁南部县天主堂。其后,蜀达被官府抱捕。时称“南部教案”。
清光绪十三年
盐委赵会城将鳌峰书院改作盐局。邑令李葆芳移修书院于凌云洞侧,命名凌云书院。
清光绪十四年
基督教新派耶稣教英籍女教士谷桂馥来南部传教。
清光绪二十一年
连续五年蝗灾后,又遭蝗灾。
清光绪二十九年
六月初五,嘉陵江泛涨,人称“癸卯大水”。水位高343.62米(黄海高程,下同),水位变幅21.20米,县城大部分被淹。
九月初一,始建南部县邮政代办所。
清光绪三十年
大旱,人称“甲辰大旱”。是年,四川共有61州县受灾。据四川总督锡良在奏章中说: “草木焦卷,几有赤千里之状。乡民奔走十数里以求勺水………”
县人张瑾雯、敬心地、汪彦洋留学日本。
奉札改凌云书院为凌云高等小学堂。当年至三十四年于县城开设初等小学堂4所,于乡下开设初等小学堂99所。
清光绪三十一年
设天足会,宣传妇女放脚。
县人、四川义和团首领之一何如道曾配合同盟会会员李实(四川绵阳人)进攻江油、剑
阁。翌年又于光木山(今光中乡)聚众起义。
清光绪三十二年
县人王道履(菼敷)撰写《南部县乡土志》。
设县团练局(清宣统二年改名为团防总局),专门组织民团。
清光绪三十四年
始设初等女子小学校1所。
设育婴局,养婴孩76名。
清宣统元年(1909)
始创县立初等农业实业学堂。民国2年(1913)正名为乙种农业学校,14年改为县立职业学校。
始建平民习艺所,收平民子弟、孤儿学艺谋生。
清宣统三年
推行自治,遵清颁(《自治章程》,成立县议事会、参事会。
南部县保路同志分会成立,先后购铁路股款银3300两、租股款银36790两。由陈壤夫、陈任民等赴成都参加活动。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南部知县伏衍羲闻讯称病不出。南部县于12月1日和平易帜,
周学夔奉大汉四川军政府扎委代理县事。
民国元年(1912)
3月5日,四川军政府委马仕珍署理南部县民政长。两个月后改称“县知事”;新政镇县丞、富村驿巡检司均更名为分县知事。
3月中旬,川北宣慰使张澜莅县视察,宣示四川军政府令:前清成立议事会、参事会一律有效。
8月,推行新礼制,一律行鞠躬礼。
同月,县行政公署陆续设置民事股、刑事股、军警股、教育股、盐务股,以取代七房机构。
编辑整理:祝志全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