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联主席陈智林:“蜀道”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首个全国生态日特别策划
随遇而安428 发表于:2023-8-16 07:30:0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955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旁古柏何人植,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度。”起先秦、经蜀汉、至明朝,走过千年历史尘烟,有着两万余株千岁、百岁柏树的翠云廊,被喻为“蜀道明珠”和“森林活化石”。蜀地之上,另一文化“活化石”——川剧,同样为世人熟知,且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蜀道和川剧相交,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封面新闻联合四川省川剧院推出《蜀道翠云 两千年见树如面》特别策划,在悠久历史和新潮创意的碰撞中,共同讲述青山之间的生态智慧。

穿越千年苍翠如昔

昔日“蜀道难”今天“蜀道易”

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携手剧院青年演职演员张浩、尹莲莲、杨鸿宇、张芮钒,穿越千百年前,还原了宋、明、清时期,蜀道翠云廊大规模植树、护路的盛况,阐述了古蜀道及柏树的意义。陈智林感慨:“对于翠云廊古柏的保护,2000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



陈智林

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陈智林说:“蜀道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曾经难以通行,正如李白诗所写:‘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昔日的‘蜀道难’已经变成了今天的‘蜀道易’。每天汽车、高铁、飞机往来不息,蜀地与世界的距离不断拉近!”

在陈智林看来,蜀道是中国人奋进精神、执着精神的体现,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有着2000多年发展历史的翠云廊,让当今的我们重新感受到了蜀道的人文情怀、人文温暖以及人间烟火气。千年之后,这里苍翠如昔,一如我们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坚韧不拔。”

生态保护一脉相承

“我们的今天就是明天的传统”

“剑州路旁多古柏,霜皮黛色高参天。”据了解,翠云廊区域内拥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其中剑阁境内现存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陈智林认为,翠云廊有序的生态结构,得益于自古以来先民对蜀道生态、自然的保护。“在岁月长河中,翠云廊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绿意与希望,离不开国人一代一代传承,‘张飞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陈智林拍摄中

据悉,历史上在翠云廊大规模植树先后有6次,其中第二次的倡导者就是张飞。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市)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成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如今,翠柏成荫下的翠云廊,更多了一份人情冷暖,更多了一份历史厚重感。“它们的长青,在告诉我们,要尊重和敬畏自然,要为这世间,继续传一份遮风挡雨的智慧。”

陈智林表示:“蜀道可以分为‘内’蜀道和‘外’蜀道,‘内’是内修,是对精神的培养;‘外’是与全国各地的连接,出了蜀道可以与天地接壤。内外之间,是一种衔接在各个环节中的感情延续与拓展。”与剑门蜀道相伴而生、互为依存的翠云廊,“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知识遗产、情感遗产。其一脉相承的‘植柏护柏’生态保护理念、传承两千多年的历史,让我们的情感得以寄居,思想得以赓续和传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陈智林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推广与发展。“我经常说,我们的今天就是明天的传统。蜀道文化、川剧文化皆是具有丰富历史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与现在的科技对接,与新的审美情趣对接,为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我们应该有的贡献。”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