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蜀道上的植被物产,北宋蜀道诗之叙事性
阿阳937 发表于:2023-8-19 07:29:0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91
蜀道是沟通巴蜀地区与其他地区的重要交通路线,与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功能。
蜀道还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丰富的文化内蕴吸引着文人墨客,是众多文人入蜀出川的重要道路。
正是因为蜀道的独特性,文人留下不少有关蜀道的诗歌,本文将对蜀道与北宋诗歌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蜀道与北宋诗歌的互动关系。
文章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主要是考述蜀道的自然人文环境。
考察蜀道的历史沿革,追溯蜀道的开辟与发展,梳理其交通情况与沿线自然、人文发展状况,共分为三节。
本章集中探究三个问题,对蜀道进行文献梳理,并结合北宋的交通情况与道路上的文学创作状况确定本文研究的具体蜀道---即川陕蜀道,也就是狭义概念上的蜀道。
以纵向的眼光溯源蜀道的开凿与治理,主要包括川陕蜀道的开凿原因,北宋之前及北宋对川陕蜀道的修筑与治理。
以横向的眼光把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作为出发点,整理蜀道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道路沿线的馆驿与城市情况,力求对蜀道进行整体性把握。
蜀道的自然人文环境
目前学界对蜀道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结合具体历史时期的交通发展与文人诗歌创作的情况,对蜀道进行概念的辨析,有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准确地分析。



蜀道在历史上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功能。
蜀道关乎着西部交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权的稳定,所以统治者们注重对蜀道的修筑与治理。
蜀道具有特殊的地理和文化意蕴,对沿线自然风光和历史文人景观进行整体性把握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蜀道的了解。

蜀道作为一条连接西南地区的重要道路,自开凿以来就受到各朝统治者的重视。
据相关史书记载,尽管是在战火频繁的战国时期、三国时代,对蜀道的修筑也从未停过。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交通发展迅速,蜀道各线都得到整治。
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虽然道路地位发生变化,但统治者对蜀道仍很重视,不断对其进行修整。
现对蜀道的开凿原因,宋前和北宋统治者对蜀道的开辟与修筑、治理进行整理说明。



蜀地的独特性使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十分看重,蜀道作为连接蜀地与全国各地的重要通道,统治者也十分注重对道路的修筑与治理。
蜀道在战国、秦汉时期开辟成型;在战争不断的三国、魏晋南北朝,蜀道在被破坏的同时又不断被修复。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政权统一,经济、交通不断发展,蜀道各线得到较为全面的整治,逐渐被辟为驿道;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虽然道路在交通系统中的所属地位发生变化,但统治者对蜀道仍很重视,不断对其进行修整。
蜀道途经关中、汉中、四川等地,是连接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战国时,统治者们注意到蜀地“天府之国”的同时就开始了对蜀道的开凿。
《太平寰宇记》记载了蜀王发卒千人,令五丁力士托牛成道的故事,反映了蜀道早期的开凿。



至汉代,刘邦在位时对蜀道进行了修复和整治,《郙阁颂》:“嘉念高帝之开石门,元功不朽”,赞颂刘邦对道路的修筑。
元朔年间汉武帝进一步修筑了蜀道,改善关中和汉中、巴蜀之间的交通。
《史书·河渠书》也记载了当时任命汤子卬至汉中调动数万人修筑褒斜道之事。
另外,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记载了对川陕褒斜道桥阁、邮亭、驿置等设施的整治。
《西峡颂》《天井碑》《耿勋碑》等都详细叙述了汉代对蜀道的修筑。
可以说,在政权常被分裂割据、各个地区战乱不止的唐前时期,蜀道常被用于军事战争中,其在遭受破坏的同时各朝也对其进行了修筑。

蜀道上的河流属于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河流支流众多,平均长度在1000米左右。



主要的河流如:汉江、岷江、洛河等多流经峡谷,水流湍急。
蜀道上的河流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被文人赋予独特的情感。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水经注》卷二十《漾水》中称嘉陵江因流经嘉陵道而得名。


嘉陵江全长1345千米,大约流经四个省份,分别为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嘉陵水“自陕西宁羌州而南入府境,历广元、昭化、剑州、苍溪,至府西后经南部县流入顺庆府界。”
嘉陵江是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含沙量高的河流,常有洪水、堵塞的问题。
《略阳县志》记载了嘉陵江发洪水时“蛙生灶中,浪起千层,舟行屋上”的场景。
在唐代元和年间,有山南节度使严励焚巨石、沃醯疏通嘉陵江之事。


嘉陵江以其清澈的河水、壮美的地理特点吸引着众多的文人。
如唐代刘沧《春日游嘉陵江》:“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杜甫《阆中歌》:“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都描绘出嘉陵江水的清透及周围景色的壮丽。



南宋范成大、洪咨夔、明代杨慎也都到过此处,并留下相关诗歌。

蜀道作为一条连接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重要道路,与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内蕴与现实主要功能成为文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
本文对“蜀道”一词进行历史文献梳理,并结合北宋时期的交通情况与诗歌创作情况确定本文研究的具体蜀道道路:狭义的蜀道--川陕蜀道。
在此基础上对蜀道的修筑进行整理,并分为横纵两个维度对川陕蜀道的自然人文情况进行研究。



在结合相关地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川陕蜀道各个支线的诗歌创作情况,根据蜀道的主要功能及行走文人主体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技巧进行研究。
主要对蜀道与诗歌的关系进行探讨,重点从行旅主题、蜀道交通情况与送别主题、蜀道历史文化积淀与咏史怀古主题和诗人对蜀道沿线独特的地理空间的诗歌创作四方面对诗歌内容进行研究。
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时重点论述北宋蜀道诗歌所体现出的抒情模式、叙事特点,巧妙运用动词和修辞的语言特色和雄壮与清丽兼具的艺术风格;在探讨其价值意义时主要从北宋蜀道诗歌对北宋士大夫精神风貌的表现;所体现出的典型的宋诗特征;促进宋诗的发展及其具有的地理历史价值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