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四川篇(解放营山)
务川冷泉水鱼庄 发表于:2024-6-3 17:58:4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106


营山地下党为了牢牢掌握地方武装,营山地下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策反活动,积极创造和平解放营山的有利条件。营山县自卫大队共有3个中队,其中一中队中队长蓝锷是职业军人,性情豪爽,与县参议长唐绍虞关系亲密,人员、装备最强,最有实力;二、三中队队长唐帮杰、晏林武受外界影响大,把握不定。为了控制自卫中队,川东营山特支派李道镛、喻维庭与唐绍虞、李大椿(退役还乡上校副团长、兴业社副社长、任字袍哥舵把子)商谈,决定先做争取蓝锷的工作。在唐绍虞的帮助下,李道镛、李道涵在唐绍虞家与蓝锷进行了正式会谈,蓝锷表示同意起义,并与地下党达成了三点协议:(1)一中队接受地下党指挥;(2)保证在解放军解放营山时,不放一枪一炮;(3)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百姓安全。唐、晏二人在地下党代表讲明形势、晓以大义的情况下,也表示愿意起义,同时提出了三点要求:(1)起义后保护他们全家生命安全;(2)部队起义后暂不改编;(3)部队不调离县境。地下党组织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与此同时,为抗拒解放,国民党反动势力到处拼凑地方武装,作最后垂死挣扎。川东游击司令范绍增派儿子范子清前来营山笼络李大椿,委任李大椿为西南挺进军第6纵队司令,驻防营(山)蓬(安)仪(陇)。李大椿及时向中共地下党组织作了汇报。党组织认为,李大椿接受范绍增的任命,不仅有更大的武装指挥权可以为我所用,还能得到一笔军费和武器弹药。遵照地下党指示,李大椿接任西南挺进军第6纵队司令官之职后,立即给县自卫大队3个中队分别增拨经费300大洋,对乡、保自卫队负责人重新委任并制发新印章,并通告全县地方武装“敢有散兵游勇估吃霸赊、强买强卖、抢劫奸淫、扰乱社会治安、危害百姓者,一律严惩不贷。”同时,地下党组织要求唐绍虞、李大椿、李少雄等向亲友、部属通话,宣传党的既往不咎、一视同仁政策,走弃暗投明、迎接解放的光明大道。李少雄在刘天胤、陈子木的敦促下,在灵鹫召开了营山东路10多个乡的地方头面人物会议,劝告他们不要逃跑,不要抗拒,迎接解放,争取立功,争取宽大,为解放军从东路入境创造了有利条件。1949年12月上旬,营山县地下党组织派人深入各乡(镇)策动乡(镇)、保自卫队进行“枪换肩”,将枪“换到可靠群众的肩上”,听从地下党指挥。

李道涵化名黎大春前往双河,通过统战人士出面工作,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控制了营(山)仪(陇)边境的地方武装。唐绍虞、李大椿、李少雄联名向区、乡(镇)、保关卡发出“弃暗投明、迎接解放”的通电。李大椿派人为解放军准备粮食1万余公斤,组织人员秘密运到城守镇公所粮仓。唐绍虞、李少雄分别向蓬安仪陇的上层人士打电话、送信,要他们拥护共产党,走解放的道路。地下党员李道镛、李泸生等人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约法八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土地法大纲》等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秘密组织人员绣制红旗,教唱解放区歌曲,刻印宣传资料,书写标语,派人与解放军联系,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迎接解放的斗争中来。

解放军逼进营山时,观音乡乡长岳元清把武装拉到山上,准备与解放军对抗。李煜生得到消息后,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立即赶到观音乡对岳元清晓以大义,讲明利害,促使他立即把队伍撤下了山。在党的统一政策感召下,经过地下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解放军来营山前夕,李大椿率县自卫大队宣布起义,唐绍虞、李少雄宣布脱离旧政权,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方勉耕眼看大势已去,带着少数顽固分子仓皇出逃。至此,国民党营山旧政权彻底崩溃。

1949年12月13日凌晨,解放军向营山进发,行进到小桥青岩铺与国民党溃军相遇,在地下党领导的武工队配合下,经过一场激战,击退溃军并俘获敌师长1人,敌人仓皇逃窜。当晚,解放军顺利开进营山县城,地下党员、统战人士、起义投诚人士、学生以及工农群众走上街头,敲锣打鼓、鞭炮齐鸣、载歌载舞欢迎解放军。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营山, #仪陇, #蓬安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