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扰民,谁之过?
飞机在头顶穿梭,汽笛划破长空,这不仅是飞行员的日常,更是沿线居民的噩梦。一架架钢铁大鸟遮天蔽日,声浪震耳欲聩,让本就拥挤的城市生活雪上加霜。
这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高高在上的飞行员,与赤脚站在泥泞中的百姓。由谁来主持公平?由什么来制衡平衡?
事端由网友爆料引发关注。"我家在文峰新城,天天飞机从早上飞到晚上十一点,刺耳的发动机轰鸣声太影响生活了。"短短一句,道尽高空之上、陆地之下的矛盾。飞机飞得低,噪音便骤然增大;航线若移至人口密集区,扰民就在所难免。
为应对质疑,机场方须作出回应。官方表示,机场为军民两用,飞行活动受上级批准管控,民航起降时间从早晚6:30至次日23:35,军方行动则无硬性规定。言下之意,军方的特权不容置疑,维护国家安全远逾解决噪音扰民之需。
军民利益难两全,矛盾由来已久。庶民追求安逸生活,国防则要求最大弹性。在这对立面前,我们常常选择视而不见,甚至习以为常。可一旦噪音扰扰民,民愤就会像压抑已久的火山喷发般汹涌澎湃。
居民的愤怒,其实也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失衡。在单一的GDP决定一切的理念下,大多数人的切身感受未能受到足够重视。一味追求数字化飞速增长,轻忽对普通人生活质量的考量,终将酿成巨大灾难。
民怨渐起,如何化解矛盾?从军方、政府和科技三个角度着手或许可行。
军方首先要体恕于民,尽量避开居民区低空盘旋。军事行动固然重要,但稍作安排也没什么难度。飞行高度和航线对于国防能力影响不大,但对居民生活则关系重大。稍加调整,就能大大降低噪音扰民。
不过光靠军方自觉调整还远远不够,也需政府主导规划。毕竟,城市兴建、人口分布都与政策密切相关。未来闹市区和军事设施最好做到适当疏离。同时,对噪音扰民严重的区域可以酌情提供经济补偿,减轻居民负担。
除此之外,我们更要拥抱科技进步的力量。传统飞机噪音实在太大,若能研发更先进的静音航空器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科技创新不仅能缓解军民矛盾,还能促进军民两用航空事业发展。
当然,任何问题都没有完美解决方案。噪音永远无法根治,因为飞机本身就是噪音的来源。但只要大家珍惜和平年代、互相体谅,缓解矛盾就指日可待。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常见的民生与国防矛盾。军事需求和百姓安居乐业,不可能完全统一。但通过军地沟通、政府调节和科技创新,应该会将两难问题限制到最低。与其永怀芥蒂、夜噪难眠,不如以积极心态拥抱生活中这些不尽如人意。
毕竟,一个和平年代能有什么比这更好?一架飞机划过长空,吹响了和谐社会的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