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
随遇而安428 发表于:2024-11-16 07:36:45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206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jpg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2.jpg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四川南部县在区域发展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撤县建市成为南部县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南部县撤县建市的进展与政策背景

1. 历史进展
- 早在 2013 年 12 月 26 日,时任南充市市长向东率南部县、西充县和市民政局有关负责同志,专程前往民政部汇报南部县撤县设市、西充撤县设区相关工作,民政部相关领导表示予以重视和支持。此次汇报为南部县撤县设市工作开启了积极的开端,使相关工作进入了国家层面的关注视野。
- 2014 年 2 月,时任南充市市长向东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南部撤县设市”,这一政府层面的明确表态为南部县撤县设市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导向,在市内层面统一了思想,为后续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 2018 年 11 月 29 日,四川省民政厅在回复网友询问时称,“南部县撤县设市属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事项,其审批权在国务院。目前正在按程序办理”,表明了工作在按正常流程推进,且在省级层面也在持续关注和协调相关事宜。
- 2020 年 5 月 21 日,网友咨询南部县撤县设市工作进展情况,南部县民政局回复称撤县设市工作正在按申报程序有序推进,体现了县级层面在持续落实和推进相关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政策背景
- 1997 年国务院作出了“暂停审批县改市”的决定,民政部也对撤县设市进入了严格管理与控制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政策调整主要是为了避免部分地区盲目追求城市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城市发展质量不高、资源过度开发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撤县建市的政策有所调整,在符合一定标准和条件的情况下,支持具备条件的县撤县建市。新政策更注重城市发展的质量、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要求撤县建市后的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撤县建市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因素,对拟设市区域的城镇化率、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有明确规定。例如,在人口方面,需要满足一定的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以保障城市发展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城市形态基础;在经济上,对 GDP、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等指标都有相应的量化标准,确保城市有稳定的经济支撑能力;基础设施方面,要求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能够满足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公共服务领域则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的充足性和均衡性。
三、南部县撤县建市优势条件明显

(一)地理区位与资源优势

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纬 31°04′ - 31°40′,东经 105°27′ - 106°24′之间,东邻仪陇蓬安,西连盐亭、梓潼,南界顺庆区、西充,北达剑阁、阆中。全县总面积 2229 平方千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嘉陵江贯穿南部县境,其境内航道长度达 175 公里,为我县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不仅为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充足保障,而且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水上旅游的天然条件。此外,我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重要的农业产区,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如柑橘种植面积达 20 万亩,年产量 10 万吨;脆香甜柚种植面积 15 万亩,年产量 8 万吨;蔬菜种植面积 30 万亩,年产量 82.9 万吨等,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口与城镇化发展

截至 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县常住人口为 817235 人,户籍人口达 121.7 万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从 2010 年的 32.5%提升至 2019 年的 46.47%,县城及重点城镇人口聚集效应明显。人口规模较大且持续增长的城镇化趋势,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也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发展机遇。

(三)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

1.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南部县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众多,文化内涵丰富。自西汉初(前 206 年)设充国县开始,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伏羲文化、“尚善文化”、“大禹文化”、“三陈文化”以及近现代的“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在民俗、传统技艺、建筑风格等方面均有体现,拥有 200 余处历史古迹,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5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67 处。民俗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傩戏等每年举办超过 50 场次,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木雕等传承至今,构成了南部县独特的文化魅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3.jpg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4.jpg

2.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境内有升钟湖、禹迹山等著名旅游景点。升钟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积达 56 平方公里,库容 13.39 亿立方米,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水上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被誉为“钓鱼人的天堂”。2024 年,升钟湖接待游客 3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25 亿元。其水上娱乐项目包括水上摩托艇 50 艘、帆船 30 艘,年参与人次达 10 万。禹迹山则以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闻名,拥有大量的石窟造像(共计 1000 余尊)等历史遗迹,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年游客接待量达 150 万人次。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5.jpg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6.jpg

(四)经济发展状况

1. 经济总量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南部县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3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72.1 亿元,同比增长 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0.5 亿元,同比增长 4.2%;第二产业增加值 208.7 亿元,同比下降 5.1%,工业增加值 123.4 亿元,同比下降 11.8%,建筑业增加值 85.3 亿元,同比增长 6.6%;第三产业增加值 172.9 亿元,同比增长 7.4%。民营经济增加值 286.3 亿元,同比增长 0.2%,占 GDP 的比重为 60.7%。

2. 产业结构分析

- 农业: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我县耕地面积约 91 万亩,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2023 年,粮食总产量 53 万吨,油料作物产量 10.8 万吨,蔬菜及食用菌(含菜用瓜)产量 82.9 万吨,水果产量 12.7 万吨。生猪年出栏量 87.8 万头,同时肉牛年出栏量 1.6 万头、肉羊年出栏量 29.1 万只。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1150 个,农产品加工企业 300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50 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工业:工业发展基础扎实,涵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截至 2023 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9 户。其中,机械制造产业产值达 50 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 30 亿元,食品加工产业产值 40 亿元。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方面表现突出,例如某机械制造企业投入研发资金 5000 万元用于新产品开发,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10%,农业机械在省内市场占有率达 2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

- 服务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023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37.7 亿元,同比增长 10.4%。除旅游产业外,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领域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 174 户,物流企业 80 家,金融机构 30 家,服务业从业人员达 15 万人。
四、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依据

(一)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建市条件

1. 经济规模与产业竞争力
南部县经济总量已具备一定规模,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工业企业不断创新升级,例如某电子信息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投入 3000 万元用于新技术研发,成功推出了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电子产品。农业特色化发展趋势明显,已打造“南部柑橘”“南部脆香甜柚”等 5 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竞争力,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农产品总销售额的 30%。服务业蓬勃发展,新经济业态不断涌现,如电商直播等领域发展迅速,2023 年电商销售额达到 15 亿元,同比增长 20%。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23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1 亿元,为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7.jpg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8.jpg

2. 产业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结构日益多元化,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且发展良好。围绕旅游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蒸蒸日上,已开发 10 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如升钟湖文化主题民宿、禹迹山历史文化体验园等,年营收达到 5 亿元。生态农业与旅游融合的新业态发展迅猛,如南部生态果园采摘游、农家乐等项目,年接待游客数量达 200 万人次。这种多元化发展模式有助于抵御经济波动风险,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撤县建市对经济稳定性和发展潜力的要求。

(二)城市化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建市标准

1.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集聚
南部县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从 2010 年的 30 平方公里增加到 2023 年的 50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县城人口从 2010 年的 20 万人增加到 2023 年的 40 万人,人口密度达到 8000 人/平方公里,形成了良好的人口聚集效应。大量农村人口和周边地区人口向县城转移,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也刺激了消费市场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9.jpg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0.jpg

2.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
- 交通设施:公路网络发达,公路总里程达 5366 公里,其中国道 109 公里,省道 214 公里,县道 692 公里,乡道 1322 公里,村道 3030 公里。全县有等级公路里程 5316 公里,其中一级公路 74 公里,二级公路 128 公里,三级公路 123 公里,四级公路 4991 公里。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 120 公里,与周边城市连接紧密,县城内部道路规划合理,交通标识清晰,公交线路达 30 条,公交车辆 500 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12.5 标台,居民出行便利。同时,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如规划建设城市轻轨 20 公里,新建跨江大桥 2 座,未来交通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1.jpg

- 市政基础设施:供水方面,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8%,供水能力为 20 万立方米/日,可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需求;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 100%,保障居民用水安全。供电可靠率达到 99.8%,供电设施完善,电网覆盖率 100%,年供电量 30 亿千瓦时。供气普及率达到 90%,天然气供应量 5000 万立方米/年,能够保障居民和企业的用气需求。污水处理率达到 95%,污水处理厂 3 座,日处理污水能力 15 万立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8%,垃圾处理场 2 座,日处理垃圾能力 800 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通信网络普及程度高,4G 网络全面覆盖,5G 基站 500 个,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 120 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30 万户,为城市的高效运行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1. 教育资源与质量
教育体系完善,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全县共有幼儿园 202 所,在园幼儿 3.5 万人;小学 98 所,在校学生 7 万人;初中 55 所,在校学生 4.5 万人;普通高中 7 所,在校学生 2.2 万人;职业中学 2 所,在校学生 1 万人,在校学生总数约 17.2 万人。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约 1.02 万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约 40%。教育投入持续增加,2023 年教育经费投入达 12.4 亿元,占财政支出的 22.5%。通过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如每年选派 500 名优秀教师进行城乡交流、投入 1 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教育质量在区域内处于较高水平,为城市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满足城市居民对教育的需求。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2.jpg

2.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1021 个,其中医院 22 家(包括综合医院 10 家、专科医院 12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86 个(乡镇卫生院 70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 家、村卫生室 906 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3 个。医疗设施先进,拥有核磁共振 5 台、CT 20 台等大型医疗设备,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 6 张。医护人员专业素质高,医护人员总数约 0.8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 3000 人、注册护士 4000 人。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通过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2023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 200 万,县级医院诊疗人次 150 万,能够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3.jpg

3. 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文化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馆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藏书量达到 80 万册,年借阅量 50 万册次;文化馆建筑面积 8000 平方米,每年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00 次(如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化培训等);体育馆建筑面积 2 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 1 万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如篮球赛、羽毛球赛等)50 场/年。此外,还有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 30 个,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休闲空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居民的幸福感。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4.jpg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5.jpg

(四)城市规划与管理能力符合现代城市要求

1.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南部县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2015 - 2035)和专项规划,规划期限明确,发展目标清晰,对城市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和建设布局进行了详细规划。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80 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占 35%、工业用地占 20%、商业用地占 10%等各类用地比例合理。规划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确定了生态绿地面积 20 平方公里,绿地率达到 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2 平方米,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同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项目审批和监管,保障规划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 城市管理水平与效率

城市管理部门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监管等方面管理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城市环境卫生保洁面积达到 1000 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达到 80%,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如交通信号灯智能调控、交通流量监测等)优化交通组织,交通拥堵指数从 2015 年的 6 下降到 2023 年的 4。市场经营秩序良好,加强了对各类市场的监管,规范了商户经营行为,居民满意度达到 90%以上。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6.jpg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7.jpg

五、国内撤县建市成功案例分析

(一)昆山市(江苏省)
1. 发展历程与策略
昆山在撤县建市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撤县建市后,昆山积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靠近上海),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吸引外资,特别是台资企业,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 成功经验借鉴
- 产业发展:南部县可以借鉴昆山的经验,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例如,依托嘉陵江的水运优势和交通网络,发展临港产业和物流产业;结合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壮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同时,政府要在政策制定上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如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 城市建设与规划:昆山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商业区、住宅区等功能分区。南部县也应加强城市规划,以撤县建市为契机,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对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二)义乌市(浙江省)
1. 发展模式与特色
义乌撤县建市后,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以小商品贸易为核心,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城。通过不断完善市场设施、优化市场管理和拓展市场功能,义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围绕小商品贸易,义乌还发展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2. 启示与应用
- 产业特色打造:南部县可以从自身的特色产业出发,如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以旅游产业为例,可以在县城或旅游景区周边建设旅游纪念品市场,将本地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通过市场的集聚效应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同时,要注重发展与特色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如旅游服务、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 品牌建设与国际合作:义乌通过长期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南部县在撤县建市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品牌建设,将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优势进行整合,打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国际旅游推介会、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提升南部县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
六、南部县撤县建市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意义
1. 增强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撤县建市后,南部县的城市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范围和带动能力将显著增强。有利于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更具规模和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中心。例如,可以更好地与周边的农业产区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
2.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城市地位的提升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投资,提升产业附加值。
(二)社会发展意义
1.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随着城市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将有更多资源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将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将得到更大提升,居民能够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比如可以新建更多的优质学校和医院,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
2. 增强居民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
撤县建市有助于提升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居民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居民将更积极地参与城市环境改善、文化传承等活动。
(三)文化发展意义
1. 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
建市将为南部县的文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挖掘文化价值,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例如,可以加大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举办文化节展示民俗文化。
2. 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使文化旅游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开发基于历史文化的旅游演艺项目,提升升钟湖旅游的文化体验。
七、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南部县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均已具备撤县建市的条件。同时,国内撤县建市的成功案例也为南部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撤县建市对于南部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南部县经济社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南部县撤县建市工作,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将南部县打造成为川北嘉陵江畔的璀璨明珠。

打造成渝西“西三角”明星城市 四川省南部县撤县建市的可行性报告-18.jpg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