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市南部县:耄耋藏报老人耕读传家
默默MYQ 发表于:昨天 10:41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995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自古以来,这则古训被不少家族或者家庭奉为家规家训,寄寓着长辈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南充南部西水镇檬子桠村的退休干部彭宗坤老人一辈子藏报好读书耕读传家,深受当地及周边群众赞誉。

彭宗坤出生寒微,但他始终如一对知识如饥似渴,痴迷于收藏报好读书,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四川南充市南部县:耄耋藏报老人耕读传家-1.jpg

视报如命 倾心收藏200余种

1942年2月,彭宗坤出生于西水镇檬子桠村。他的童年,父亲是一名村干部,母亲靠务农为生维持家庭生计。“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彭宗坤回忆,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生活条件艰苦,但父母对于他们教育十分严厉,常激励大家要饱读诗书,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当有人问起彭宗坤的收藏报纸源自何因时,他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娓娓道来。“母亲文化浅薄,有时看着母亲渴求知识的眼神,一辈子难以忘怀。”彭宗坤从那时起,珍惜书本的知识比什么都重要。初中毕业后,他靠着一股钻劲,跟随父亲学习村上工作事务,涉猎阅读了大量书籍和报刊。

彭宗坤小时候跟随父亲在村上工作,各类图书和报刊杂志资源丰富,加上母亲也喜好收集,他从这些丰厚的“精神食粮”里尝到甜头。自此,订报、买报成为爱好,也利用业余时间四处搜寻《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南充日报》等行业报。他乐在其中,集报事业就这样开始了。

1959年10月,该县经济社会百废待兴,摆在眼前的是如何发展?发展需要人才,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彭宗坤通过考试选拔,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先后在该县乡镇、县档案馆等单位工作,2002年7月退休回到老家颐养天年。无论工作和生活在那里,他总是喜好收集报纸,至今收集200余种、2万余份报纸藏于家中。

以报为乐 打造自己的藏报馆

走进彭宗坤的家,几间传统川北民居小矮房,虽然看上去没几间,他还是挤出了一间专用来藏报,10余平方米的小屋被塞得满满当当,文化气息溢满整个房屋。靠窗户的是一张长方桌和一张老式椅子,一面墙并排立着齐房顶高的简易木制报架,报纸层层叠叠地摆在上面撑得鼓鼓囊囊,每层贴有标签年代。还有一些没来得及入册的报纸,对折着码成摞、堆成垛。

翻起彭宗坤的藏报,很快便被那一篇篇洋溢着时代特征的报道,一张张浸染着岁月风云的图文所吸引。“每次看到它们都令我欣慰,它们带给我知识的同时还带给我快乐。”彭宗坤说,退休后他把大部分的时间泡在自家“报库”,对报纸进行整理,那些泛黄的纸张飘出的墨香让他着迷。

在房间一侧和中间书柜上,收集的古老电话机、雕塑、酒瓶等整齐摆放着。彭宗坤说,过去工作辗转多地,开始各类收藏报纸的同时,还收藏了古老电话机、古玩雕塑、旧书、报纸等,但最后他选择收藏报纸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这些爱好都成为彭宗坤晚年生活的乐趣。

满房“宝贝”,彭宗坤如数家珍介绍:“收藏这些报纸,也就是收藏每个时段的历史。我一辈子不抽烟、不打牌,就喜欢收藏报纸,为了收藏到自己喜欢的报纸,尽一切努力而为之,一生以报为友度晚年。”

“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旧报展示给世人,让大家了解历史,了解以前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彭宗坤说,这是他这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事,希望把这些有用的知识传输给子孙后代及身边人。

言传身教 耕读传家久

一生爱好藏报、订报和阅读,彭宗坤几乎占据了他的生活全部,把报纸视若珍宝珍藏至今,成为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耄耋之年,不堪回首。无论生活怎么变化,并没有影响彭宗坤的爱好和追求,书香气息弥漫着他的一生。

“家人们支持我这样的爱好。” 彭宗坤说,多年来,为了把这些报纸保护好,把这些“宝贝”书分门别类的珍藏好。虽然时间久远,大部分报刊都会返潮,但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总会腾出时间打理这些报纸。

好家风连着民风、党风和政风,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接受长辈的言传身教,受家风潜移默化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彭宗坤的儿子彭本德坦言,他的父亲从读报、爱书、藏报,父亲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一家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周围的人也都纷纷喜欢上了报刊杂志。

“儿孙们必须言传身教,在读书中探索未知,通过实际行动去延续好家风。” 彭宗坤深有体会,通过与儿孙们的互动读报方式,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把这种言传身教的家风变成“传家宝”,带动周边群众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形成良好的民风。

如今,正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已融入彭宗坤家庭每个成员的血脉里,成为特有的文化禀赋。他的子女和孙辈们人人成长为商业界的成功人士和国家党政机关的优秀干部,孙辈们成长成才,定居大都市成家立业。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