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双桂镇|秦汉“建”栈道 清初多会馆
hecgdge4 发表于:3 小时前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941
双桂在距离嘉陵城区20公里的西河畔,原名“遥遥坡”。早在明、清年间几经战乱和几次大规模移民(湖广填四川),于是不少外省籍人入驻于此,形成集市,因出入要经过陡崖窄道,故名“遥遥坡”,清初集市迁至山下西河畔,取名“双圭”。时有铺户数十户,随居者百余户,当时生丝、棉花等交易活跃。

嘉陵区双桂镇|秦汉“建”栈道 清初多会馆-1.jpg

公元1740年一-1791年间,镇上先后修建“禹王官”、“万寿宫”、“万天宫”,即今日的棉花会馆、江西会馆、田坝会馆。1788年(乾隆五十年)修建双桂石拱桥,当时宗族势力斗争激烈,苟氏宗族最为强盛,因该家族祠堂前有两棵两人合围的桂花树,为了显示家族荣耀,遂将“双圭”改为“双桂”。据《南充县志》记载,1910年(宣统二年),设双桂场,它是原南充县十八场之一。民国二年(1913年)双桂辖29甲,民国三十一年改乡辖保甲,双桂辖29保,隶属蟠龙区。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现在的石楼乡从双桂划出,成立双桂乡,1969年至1971年更名为坚强公社,1972年复原名双桂公社,1984至1992年更名为双桂乡。1992年将石楼合并到双桂更名为双桂镇,1997年石楼又从双桂划出。双桂镇幅员40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16500人,距嘉陵城区20公里,地处嘉陵、顺庆西充三县区交汇处。东与石楼、花园接壤,南与礼乐、桃园相连,西与太和、金山相接,北与同仁、兴复相依,场镇面积1平方公里。


镇境属丘陵带坝地貌,地势西高东低,西河自镇西大磨堰村入境,水流湍急,过肖家河环绕龙归院,迂回于大灵山下,受阻于临水院,形成大塘湾与太阳坪。它宛如一条长龙,从场镇中穿过,复折于观音堂,河水形成环形巨湾,有“三湾九道拐”之称,再直下石楼乡出境。西河水流经双桂,形成险滩八处,河面有桥五座,其中可共车辆运输的桥两座。镇内的大灵山、凤翔山地势陡峭,晴天可俯瞰南充城区建筑,山丘纵横交错,形成全镇的地形起伏状态,真称山峦叠障。境内矿藏资源丰富,有煤、油、石。其中油储量很大,煤也有一定储量,全镇有十个村的青江石和白岩石均为优质建材。


双桂镇土地肥沃,农田灌溉方便,升钟水渠贯穿八个村,农经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苕、花生、西瓜等为主。镇内有优质水果基地和疏菜基地。院坪山的花生远近闻名,龙归院的稻谷出米率极高,且口感很爽,特色农业正在形成。镇内盛产竹子,加工后远销成渝等地。境内有西充至南充的古栈道,现已改建为双檬公路、太汇双公路、双石公路、双太公路,交通十分方便。水运交通有六艘机动船和旅游船,行驶于石楼与太和之间,上下靠岸处
均修有码头、候船室。现已形成村通公路和水陆运输交通网络。场镇现有常驻人口2500余人。2000年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山建设试点镇。2001年投资500百万元新建开发区,为了保护省 级文物“田坝会馆”,投资150万元以及将双桂小学整体搬迁至园宝山。投资100万元硬化街道6条,引资170万元新建客运站、码头候船室及扩建自来水厂。新建移动通讯塔两座,通迅质量不断提高。双桂镇现已建成文化、商业、加工业等功能完备的新型农村小城镇。十一五期间,双桂镇政府正以南充市委、市政府开发嘉陵江旅游产业决策为契机,依托本镇独特的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临水院、大灵山、凤翔山等旅游景点,着力开发西河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打造双“T”型古街及省级文物“田坝会馆”,以及“江西会馆”、“棉花会馆”旧址。
田坝会馆又名“万天宫”,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是一组小巧玲珑的木石结构建筑群,因地处双桂镇场头田坝中而得名,“田坝会馆”总面积800平方米,由山门、戏楼、书楼、前后殿五个部分组成,2002年12月2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棉花会馆原名“禹王宫”,是双桂三大会馆中修建最早的会馆,距田坝会馆200米,现会馆内正殿、戏楼等大部分建筑已被拆除,只留下戏楼的厢房、龙头栏杆、二十步踏道及一堵风火墙。
江西会馆原名“万寿宫”,紧靠场镇东边的山崖下,正合了那句“江西会馆岩上爬”口头谚,会馆大部分建筑已经拆除,留下的只有一幢正殿和房子两边具有江西民居风格的高出房檐的风火墙。但墙砖上仍留有清晰可见的“万寿宫”等字样。
双桂镇的三条古街,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正街、南横街、北横街状如“T”型,老街总面积约有0.5平方公里。以前双桂老街正中央是一条两米宽的水沟,将正街分为南北两面,两边屋檐以沟边靠齐,雨水就顺沟流出。阳沟上约10米左右有一座小桥,供两边顾客购买东西时穿行。昔日赶双桂夜市,每当夜幕降临,火把如梭,行人如织。正街西边上端还塑有尊土地菩萨,凡过往行人都要上香祈福;正街东端有一面积为300平方米的魁星楼,共有三层,站在楼顶可观双桂四景:“望水鳞波”、“二老禅洞”、“茧洞金蟾”、“临水钟声”。正街的西端有一高大的万年台,它的楼下竖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万年台”三个大字,气势雄伟。此台是供当时唱戏,演杂技之用,与魁星楼遥相呼应,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万年台与魁星楼才被拆除,不复存在。据年岁高的老人讲,其雕刻、绘画非常精湛。现在“T”形街古朴依旧,单檐房顶、平板明挑、四合院的微型天井等清末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保留完整。伴着缓缓流淌的西河,双桂古镇呈现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与舒适。
南充记忆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