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神溪水——仪陇客家人的广东情结(连载五)
醉于山水 发表于:2025-2-13 15:21:22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064
题记
湖广填四川,清政府抽调了广东乳源县周围一半的人口填四川仪陇。他们带上先祖的遗骨,经过几个月的跋山涉水,走到了仪陇县。由乳源的乡里乡亲变成了仪陇的以螺神溪为中心的乡里乡亲,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仪陇客家方言岛。
他们说广东话,建广东街,修广东庙,住广东沟……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不舍。为此,我们走访了石垭场广东街,六合场广东沟、东观的广东庙,体验了螺神溪的广东话和乳源老街。
那一场迁徙渐行渐远,人们生活在这里宁静、祥和、富裕、自由自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这里,年轻一代已经忘记了与广东的血脉相连的关系了。



螺神溪水——仪陇客家人的广东情结(连载五)-1.jpg

螺神溪水任然汩汩流淌
东观场广东庙

东观场有一个地方叫广东庙!在走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几处与广东有关的痕迹。


螺神溪水——仪陇客家人的广东情结(连载五)-2.jpg

东观场老街,是仪陇境内保存最好的老街了
1 这是东观场老街,
是仪陇县内最有老街样子的街。街头是朱德恩师刘寿川的房子,还有伪县长黄景常的房子,可惜都已经被拆除。刘寿川是客家人,实际上整个老街上住的都是客家人。我一直觉得东观场应该是东莞场,是后来的人写错了。这个名字应该是寄托了客家人的故乡情怀的。解放前夕,伪县长黄景常敏锐地辞官回家,卖掉田产,去外地教书去了,最后得以善终。他的兄弟是 东观场的伪乡长,他舍不得田地,没有走,解放后被枪毙了。

螺神溪水——仪陇客家人的广东情结(连载五)-3.jpg

东观苏维埃,前有标语川陕赤区
1933年红军解放了东观场,在此设立了苏维埃政府。目前苏维埃政府房子还在,但没有人打理,房子摇摇欲坠。老街上有很多红军石刻标语,但被国民党清乡团铲除了,如今只剩下斑驳的痕迹。苏维埃政府前有人还原了“川陕赤区”几个字。


螺神溪水——仪陇客家人的广东情结(连载五)-4.jpg

王家老房子,清早期修建。非常豪华

2 这是王家老院子
(离广东庙很近),正屋保存的相当完好,连瓦当都还在,正面全是板墙,这是非常豪华的房子了。这是清早期的建筑。王老人说,入川始祖先到的猪公垭,几年后买左家田地,而迁居来此。屋后名为左家寨,但无一人姓左,不知道姓左的人哪去了。这个房子风水很好,1933年红军徐向前在这里住过;从这个房子走出了两个举人:王连成、王武成,还走出了一个少将王以顺。1986年,王以顺从台湾回乡探亲,捐资20万元设立了教育基金,资助本家的大学生。20万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哦。

螺神溪水——仪陇客家人的广东情结(连载五)-5.jpg

老人所在地是广东庙旧址,解放前被伪乡长拆了
3 这里是广东庙旧址。
广东庙只有一个大殿,约40平方,供奉着观音菩萨。伪政府时期,一天,王礼成、王友山以及李渊群(凤仪伪乡长)带着枪而来,连夜把庙子拆了,把木料运走了。有这样的说法:凡庙子的门前,都不能建房。房子的主人都没有好下场。他们说这个庙门对着他们那里,让他们做什么都不顺,一直走霉运,所以他们要把他拆了。他们背着枪,没有谁敢阻拦他们!就这样庙子没了。至于为什么叫广东庙,老乡也不知道了。他们的上一辈说的话和现在的不一样,可能是广东话。

螺神溪水——仪陇客家人的广东情结(连载五)-6.jpg

广东庙是饶家人的家庙


4 广东庙是饶家人的家庙

饶家是从广东乳源县大桥镇移民过来的。1718年出发,历经两个月零一天,到了仪陇。仪陇饶姓出了三个进士。

一饶於勳 六岁时入川,25岁才开始读书,久考不入,气愤地砍了小手指一刀。迨64岁丙申年三月初四日出贡考取进士。饶於勳晚年是遭遇白莲教,避至仪陇县金城寨居住一年,至嘉庆三年染疾,回东观场伍家坝庄子居住,十余日病逝。文革初他家的桅杆房子被破坏。

二饶承元 生于乾隆28年,乾隆60年中武举第一名。乾隆乙卯科赐进士。出身武英殿,封为辅驾。

三饶卿台 生于乾隆46年,嘉庆癸酉科入京殿试,成绩优异,被录为拔进士。嘉庆皇帝60大寿,饶卿台献诗一首60 句,每句不离福,每句不离寿,每句不离禄。嘉庆见了大喜,随即召见卿台。嘉庆下旨暂为清河县令。他嫌官小不去,然后就彻底被遗忘了。最后,搭棚教书一生。

一门三进士,在仪陇这个地方算一个奇迹了。

广东庙给他们带来的好运。
三百年来物是人非,他们还记得那一段过往,广东庙寄托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
点关注进入主页,看更多的客家故事[握手][握手]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