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2月16日下午,北湖公园嘉湖书院内弥漫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南充有果龙门阵策划的“顺庆老街巷”佚闻讲座在此举行。南充文史研究者兰加兴以亲历者视角,带领大家穿越时光长廊,重拾南充城市肌理中的烟火记忆。
“每天往返胜利路到桓子河做工,休息日在深巷老院打扫卫生,这些年少经历让我成了大家眼中的老街活地图。”讲座伊始,兰加兴以自身经历为线索,将听众带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顺庆街巷图景。从西门别墅的雕花门楼到大碑坟石库院的青苔石阶,从龙王街十八号的丐帮轶闻到电厂炭渣堆旁“拣二煤炭”的咪娃儿,一个个鲜活场景让在场“老南充”频频点头,有人掏出老照片与邻座轻声印证。
通过泛黄的老城地图与珍贵影像,兰加兴梳理出南充城建千年脉络:宋元时期的县城遗址、明洪武四年迁城莲池坝的沧桑巨变、临江吊脚楼群的兴衰更迭。当课件展示出龙王古水井旧照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叹:“这口滋养数代人的老井,正是成就‘锅盔夹凉粉’名吃的关键。”“还有炭渣堆里拣出的二煤炭,烤出的锅盔格外酥脆。”
随着讲述深入,消失的市井百态重现眼前:巫家巷因聚居巫姓得名,其酥香扑鼻的巫油糕曾风靡全城;迎恩后街药铺传出的炮制曲声,与码头船工号子交织成独特市声;外铁佛寺的晨钟暮鼓里,丝绸商队的马蹄声渐行渐远......这些承载城市DNA的细节,令听众也沉浸其中。“原来每条街名都是文化密码!”市民张先生在笔记上认真标注。
讲解结束后,大家还就如何挖掘南充城市文化,留城市记忆,让更多的“新南充人”了解南充的地名历史文化,传承和宣传南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