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探源:一名法律人的阆中游记
阅读数:1089
阆中人落下闳在《太初历》中定下一岁之末,新年之始为春节,这便是海内外华人一年一度的“新年”
文图/傅庆涛
近日,笔者乘坐北京直达四川阆中的航班,特地到阆中感受浓浓的年味。一下飞机,便被温暖舒适的空气包围,这里松柏郁郁葱葱,竹林秀丽高耸,银杏树叶铺满大地,红、粉、紫色的三角梅遍地盛开,让我这个在深冬的北京待久了的人,有些许恍惚。由此,我对这个号称春节发源地的小城,充满了好感和好奇。

春节探源:一名法律人的阆中游记-1.jpg

山水环绕的阆中古城。

阆中,一个有历史的小城
阆中,古称保宁,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阆中城周围群山环绕,嘉陵江过阆中时特意走了个“Ω”形,城市在“Ω”形的中间三面环水而建。2300年来,阆中居民都是在山水之间生活,只是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发展,才在“Ω”形的外围又开辟了新城区。
战国后期,巴国迁都于阆中。秦置阆中县。阆中是三国时期门户重镇,张飞曾在此镇守7年。自元朝升格为保宁府以来,阆中历代均是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清初曾在此设四川省会1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阆中是川陕苏区红军的重要根据地。
阆中古城,系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古城的建筑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形成“品”字形、“多”字形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的典型范例。阆中古城内街巷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若布棋局。各街巷取向多与远山朝对,古城中上千座的民居院落,主要为明清建筑,歇山单檐式木质穿斗结构,青瓦粉墙,雕花门窗。古城内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阆中文庙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一个被名字耽误的活古城
阆中古城,是一个当地居民在此世代繁衍生息的活古城,也是一个被名字耽误的古城。为了防止人们将“阆”字读错或者不敢读,古城宣传时经常会专门标注拼音“阆(làng)中古城”。另外,四川省内旅游景点丰富,阆中古城处在远离其他景点的川东北,科举之乡的阆中人处处透着文人风骨,乐于安静享受悠闲的生活,并不愿被外人打扰。因此,阆中古城虽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徽州古城齐名,却很少被人提起,成了四大古城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其他三大古城笔者都去过,大致的感觉是古建筑普遍保存完整,但商业味道浓郁,门面多被租给外地商贩,街上是全国统一的各色小吃,这使得游人总感觉差点意思。但在阆中,除了古城几条主街游客较多外,多数街巷的主题依然是当地人的日常起居,街坊邻居一边售卖地方小吃或者手工艺品,一边拉着家常。这里很少能碰到平遥古城中满大街的旅游团,也没有丽江古城中被酒吧包围的街道,整个古城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散发着浓重的文化味道。
科举之乡,阆中文化
导游介绍,阆中是古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这里有独具特色的巴人文化、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天文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众多民俗文化。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风情万种的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以及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广泛流传于阆中民间。
阆中是著名的科举之乡,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位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位状元,两对状元都是兄弟俩。建于清代的贡院,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清顺治九年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阆中是著名的风水文化中心和天文研究中心,拥有“天下第一风水古城”的美誉。阆中城是天然风水宝地,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在此形成合护。“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阆中城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
袁天罡断龙脉的故事
相传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天空出现“扫帚星”,太白金星又多次在白天“抢日”,接着蜀西发生地震。这一连串奇异的天象,被人们看作是改朝换代的前兆,一时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这天,火山令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被召入宫,唐太宗一脸愁容地对两人说:“近来天象奇异,又有大臣密奏西南出现‘王气’,而今蜀西又发生大地震。朕日思夜想,未知凶吉,二位爱卿长于天文术数之道,不知有何高见?”
李淳风略一思索:“日月星辰变异之象为历朝所难免。大唐自有圣上之贤德,近日无忧。但臣听巫师预测,唐三代之后,有武氏起而灭之。”唐太宗听了大惊失色,他沉思半晌说:“朕召你们入宫,就是为了这件事。如今天命已现,如何是好?不如将天下所有武姓之女尽斩杀之!”袁天罡上前奏道:“圣上万万不可,俗话说天意不可违!一代明君,岂可滥杀无辜?微臣自愿前往蜀西赈灾,兼步‘王气’。若真现‘王气’真龙穴……我便令地方官员征集民力,将地形破毁,则‘王气’自然断绝,大唐江山无忧矣!”
第二天,袁天罡骑上御赐宝马,扬鞭朝巴蜀飞奔而去。行至今广元朝天驿,远远望见阆中方向瑞气缭绕,似有“王气”之象,便急忙朝阆中赶来。袁天罡站在锦屏山,将整个阆中城一观,大小蟠龙山便展现在眼前。只见小蟠龙山如晃动的“龙头”,大蟠龙山如龙身盘曲蠕动、大有凌空腾飞之状,山顶瑞气盘旋、彩霞满天,山上山下绿树成荫、生机盎然。袁天罡惊诧道:“王气原来在此!”于是跃马下山,直奔阆中城。袁天罡将皇上旨意传达,阆州知府立即下令各县派遣民役,在大、小蟠龙山之间开山凿石,斩断“龙颈”,蟠龙山被“锯”断。自此,阆中人一代传一代,至今仍把这凿断了的山垭叫“锯山垭”。袁天罡、李淳风因喜爱这里的风水格局,就此留了下来,两人一直在阆中修身养性、著书研学,死后一同葬于天宫院。
在游览锦屏山“锯山垭”过程中,一位颇懂历史的朋友说,据传在锯“龙颈”过程中,民役偷懒、地方官员监督不力,蟠龙山并未被“锯”净,首尾仍偶有相连。后来,武则天登基篡位,李家被改朝换代,但由于受到龙脉被“锯”的影响,在武则天死后,朝廷终又回到了李家。在朋友的指引下,笔者抬头细望,龙脉似乎确是藕断丝连。
阆中人的春节习俗
汉武帝时期,阆中人落下闳领衔编撰《太初历》。《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推算出的农事“二十四节气”,科学无误,沿用至今。落下闳在《太初历》中定下一岁之末,新年之始为春节,这便是海内外华人一年一度的“新年”。春节始于落下闳,因此落下闳被人们尊为“春节老人”,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
腊月初八,阆中人家家都会杀年猪、熏腊肉,准备年货,阆中人就此开始过年了。这天,阆中家家户户都会熬上一锅杂粮粥给孩子们吃,而阆中古城的街道上也会摆满桌子,桌子上有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供人们免费品尝。
春节这天,阆中人会在门上贴上寓意吉祥的对联,家家张灯结彩,祭灶求福。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可口的美食,大家族的人团聚在一起,一边聊天打诨,一边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正月十六是阆中人的全民节日,称为“游百病”。传说这天登高游走,可以游掉身上的一切病灾,一年四季健康通泰。这一习俗已被列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项目。
农历二月二,阆中有“亮花鞋”的习俗。姑娘们会穿上花鞋,到娘娘庙祈福,比比谁的花鞋做得漂亮,并载歌载舞,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安康幸福。
整个春节期间,古城内的庙会、灯谜、舞狮、放鞭炮等活动交织,无不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年味。笔者在古城游览时,恰巧看到数位手持法杖、身着红色服装的“春节老人”,随着一声声“赐福了”,老人频频作揖,向游人发放装有压岁钱的红包和“福”字,送上新春的祝福。旁边商铺的大妈说,这便是阆中独有的“春节老人赐福”活动。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阆中出去寻找发展机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不论走到哪里,不论一年来的收成如何,在外的阆中人春节大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同准备二十四节气宴、保宁官府宴、蒸笼宴、全牛(羊)宴。陪同我们的朋友介绍,年轻人出远门前,都会被家族里的老人专门教导:走得再远都要记得自己是阆中人,都要记得阆中人的礼仪习俗。
春节与家人一起贴对联、放鞭炮,带小孩一起祭祖先、拜长辈,这是代代相传的风俗,年轻人都很自觉,一般不用老人特别叮嘱。谁要是改不回家乡口音,拜会长辈简单敷衍,玩手机耽误家族活动,都会被当作反面教材严厉训斥。
趁着春节,一年不见的年轻人喜欢聚在一起,衍生出一些的浪漫故事。说媒的人早早就开始活动,把年轻男女约在媒婆家里,双方看对了眼,谈妥彩礼嫁妆,一桩喜事就算定下来了。或者,自由恋爱的俊男靓女,相约在江边或山上,或者牵手徜徉在古城街巷,在春节的这几天里,感情发展往往突飞猛进。到了婚嫁年龄的,一般都会在古城买个房,外边挣得再多都只是挣钱的地方,最留恋的还是悠闲无忧的故乡。
阆中,一个休闲宜居的现代小城
长期以来,阆中交通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阆中的声名传播。但现在的阆中,已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成为辐射周边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新修建的阆中古城机场,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主要城市。兰渝铁路与成巴高铁在此交会,从阆中到西安、成都、重庆的高铁,路程都在两三个小时以内。兰海高速、阆营高速等穿境而过,纳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嘉陵江航道已全面建成,轮船可日夜通航,通达达州、广元、重庆合川等沿江城市。
笔者信步登上江边的“天下第一江山”白塔山。刚下过雨,空气湿润风略凉,树高叶黄微透亮。这儿真是俯瞰古城的绝佳场所,古城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嘉陵江水在旁蜿蜒流淌,宛如一幅山水相依的绝美画卷。山上的白塔建于明代末期,是一座密檐式和楼阁式结合的风水宝塔,白塔巧借山势屹立在东山之巅,与附近的大佛寺、状元洞共同构成东山园林景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白塔被拦腰折断,后恢复。
阆中城小而集中,街头水果摊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农贸市场熙熙攘攘,菜肉蛋鱼应有尽有。在锦华家园小区,笔者发现小区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三分离,小区内绿植茂密,水榭亭台,锦鲤在池中畅游。阆中人王仕华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烈们的英勇牺牲与无私奉献,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心怀感激。笔者走进小区一栋居民楼,迎面而来的是“百善孝为先”牌匾,小区居民在配套的休闲室娱乐,大厅公共卫生间明亮干净。
笔者是一名律师,因案顺道去阆中,相关案件并不在阆中,去阆中也存了考察开发当地重大复杂案源的心思。真到了阆中,却发现当地政清人和,人们内心平静,争议很少,有纠纷也是尽量协商解决。从白塔山下来已是傍晚,就近找了家火锅店饱食一顿,朋友提议走回宾馆。嘉陵江边微风习习,簇簇鲜花在路灯下妖娆舞动,行人三三两两闲庭信步,间或有姑娘小伙嬉笑打闹路过,让人觉得安稳放松。这不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吗?在笔者看来,阆中物产丰富,价格亲民,阆中人生活悠闲,幸福指数高。不上班的人们,不是在公园里载歌载舞,就是在嘉陵江边散步,或者在锦屏山上撒欢。正值年关,整个古城洋溢着幸福、祥和的景象。
阆中,藏在深闺人未识,一朝出世惊天下。我想,在不忙的时候,带上家人到阆中待上一段时间,享受生活的安宁与美好,应该是能够非常治愈内心的。


(作者系《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文章来源:《法制与新闻》杂志2025年2月上期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