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千年蜀道焕新颜,交旅融合绘华章
凡尘莲花1 发表于:昨天 22:24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958
依托《“大蜀道”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四川正以古蜀道为核心,构建“四廊五道”文旅新格局。作为古蜀道上的水陆咽喉与文化活化石,阆中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大蜀道”品牌建设的核心节点。未来,这座千年古城将乘着交旅融合的东风,书写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阆中:千年蜀道焕新颜,交旅融合绘华章-1.jpg

历史与地理:蜀道枢纽的千年积淀
阆中自古便是“由秦入蜀”的交通要冲,嘉陵江黄金水道与金牛道、米仓道、阆剑古驿道在此交汇,形成了“水陆并济”的交通网络。这里不仅是巴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更以阆中古城、米仓古道等10余处蜀道遗存,承载了2300多年的城市记忆。明代《寰宇通衢》记载的“保宁府锦屏驿”曾是全国驿路网的核心节点,印证了其“巴蜀第一县”的历史地位。如今,阆中仍保存着大量古蜀道石梯、摩崖石刻与驿站遗址,成为研究蜀道文化的重要实证。

阆中:千年蜀道焕新颜,交旅融合绘华章-2.jpg

方案赋能:从“交通走廊”到“文旅动脉”
根据《“大蜀道”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阆中被纳入“米仓文旅走廊”与“嘉陵山水风景道”两大核心规划,成为“四廊五道”中辐射川陕、联动全域的战略支点。

阆中:千年蜀道焕新颜,交旅融合绘华章-3.jpg

交通升级,激活资源串联
《“大蜀道”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500公里以上,实现米仓文旅走廊主骨架道路的旅游化改造。例如,S416广元黑石坡至曾家山旅游公路的建设,将强化阆中与剑门关、光雾山等5A级景区的联动。同时,通过增设文旅驿站、观景台与充电设施,阆中将构建“快进慢游”的交通服务体系,提升游客在途体验。

阆中:千年蜀道焕新颜,交旅融合绘华章-4.jpg

文化活化,打造沉浸式IP
围绕“阆苑仙境”主题,阆中将深化蜀道文化挖掘,推进《蜀道盛世》实景演出、蜀道博物馆等文化项目,并依托东道、米仓古道等遗迹开发徒步线路。例如,文成镇大桥村通过清理米仓古道大石坎段,复原古驿道风貌,为游客提供“穿越时空”的文旅体验。

阆中:千年蜀道焕新颜,交旅融合绘华章-5.jpg

生态融合,创新业态布局
结合嘉陵江生态廊道建设,阆中计划开发水上观光、低空飞行等特色旅游产品,并依托“康氧巴山”主题打造森林康养基地。此外,绿色公路设计、充电设施增设与智慧旅游服务的引入,将推动阆中向低碳化、智慧化文旅城市转型。

阆中:千年蜀道焕新颜,交旅融合绘华章-6.jpg

未来图景:从“古城保护”到“全域振兴”
到2027年,随着“大蜀道”方案的全面落地,阆中将实现三大跃升:
交通网络全域贯通:米仓文旅走廊与嘉陵山水风景道的完善,将使阆中成为连接成都、重庆、西安的“金三角”旅游枢纽,游客可通过高速公路、航空与高铁实现“无缝换乘”。

阆中:千年蜀道焕新颜,交旅融合绘华章-7.jpg

文化品牌国际彰显:蜀道申遗工作的推进与“阆苑仙境”IP的打造,将助力阆中古城跻身世界级文化遗产名录,吸引全球游客。
产业经济多元共荣:交旅融合将带动农业观光、非遗文创、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发展。例如,阆中已推出的杨家河游步道、大石坎石梯道等线路,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阆中:千年蜀道焕新颜,交旅融合绘华章-8.jpg

从“古驿道”到“新廊道”,阆中正以交旅融合为笔,绘就一幅“路景交融、古今辉映”的壮美画卷。这座千年古城,既是蜀道文化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文旅的开拓者。未来,它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讲述“蜀道传奇”,书写“诗与远方”的新篇章。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