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亩荒漠的织绿人
David902 发表于:2020-3-1 16:21:1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28
10年,把3000亩荒漠变成绿洲。

  你可知道,创造一个人、一片林、一段传奇的却是一位退休检察官。他以沙漠赤子的情怀,拖着羸弱的病体,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守荒漠一年又一年,亲手把几万棵树苗一棵又一棵栽上,终于赢得沙退绿来。

  他就是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渎检厅副厅级检察员岗位上退休的喻中升。

  “既然活着就要做点儿事情”

  2008年8月,距离退休还有一年时间,喻中升被查出患有肝癌。他先是接受了药物介入治疗和化疗,后来又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手术完成后的第二年,喻中升正式退休了。重获新生后,喻中升想回到自己曾经插过队、教过书,生活过10年,并视为“第二故乡”的正蓝旗五一种畜场,回到那片让他魂牵梦萦的土地上看一看。

  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距首都北京380公里,这个叫正蓝旗五一种畜场的地方,位于浑善达克沙漠南端、草原风口的下方,由于过度放牧,使得上风地段的草场严重沙化,春冬季扬沙不断,甚至淹没了居民的房屋,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居民们纷纷离开,人口越来越少。

  喻中升还清楚地记得1976年自己离开时,这里还是沃野良田,一派水草丰美的景象。可再回到这片土地时,看到大片荒沙,水库干涸,苍茫一片,几乎没有生命的迹象,他震惊了。而眼见当地的百姓和曾经的同事还住在低矮的土围子里,生活水准依然很低,甚至可以说还相当贫困,更让他热泪直流。喻中升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对这片土地的挚爱和眷恋,让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牧场重新焕发生机,让荒漠变成绿洲,造福子孙后代。

  起初,喻中升也曾邀请企业家来考察,希望他们能为牧场种树治沙脱贫致富出把力。可受邀企业家认为治沙没有利润,一口回绝了。喻中升却始终坚信,治沙恢复生态就是最大的效益,他决定自己干,利用自己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回乡”治沙。

  说干就干!喻中升单枪匹马来到牧场,争取各方面领导支持,所到之处受到一致欢迎。但等到真干的时候,连老朋友都躲着他走。原来,他们都暗地被喻中升的妻子说服了,都劝他:“回北京好好养病吧,别瞎折腾了。”

  做完肝移植手术后,喻中升的身体虽然总体状况不错,但由于长期服用药品免疫力降低,经常容易感冒,难免令妻子担心。喻中升只得向妻子摊牌:“做完肝移植,生命很脆弱。可是,到了我这个年龄,谁的生命不脆弱呢?既然活着,就要做点儿事情。生命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把我的第二次生命用在做一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上。你必须支持我!”

  家人拗不过喻中升,只好支持他。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各种力量也重新凝聚在喻中升的周围。

  “治沙就是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2010年春,喻中升重返五一种畜场,承包了3000亩沙地,开始了他的治沙计划。

  起初,喻中升查阅大量书籍、资料,仔细研究了正蓝旗地区气候、土壤、降雨、地下水情况,又对治沙的植物种类、栽种养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比对研究。他带领工人,拉来大量的黄柳条和2000株樟子松苗,紧接着自筹资金围封打井,移栽榆树,播种榆树籽,还委托他的中师老同学、从正蓝旗林水局党总支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李百泉,来到治沙现场指导种树。

  四五月是内蒙古当地的植树季节,也正是大风季节,风沙打在脸上睁不开眼,走路十分艰难。才挖出的树坑没等种上树苗就被沙土埋了一半。植树的人们只能看到头部,下半身被埋在了风沙里忽隐忽现。喻中升冻得龇牙咧嘴双手发麻,嘴唇干裂,手上磨出了水泡。一天下来,脸被风沙吹得爆皮,被强烈的紫外线晒得黝黑,身上的衣服从里到外全是沙子,就算连续洗上三次,水还是浑的。

  可最让人揪心的是喻中升身体的术后恢复问题,腹部两道各一尺长呈人字形的缝合刀口,经常疼痛难忍,喻中升常常要用绷带缠绕着身子才能防止刀口崩裂,缓解疼痛。

  治沙种草、种树、浇水灌溉是个苦差事,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虽苦犹甜。经过一年多的艰辛治理,喻中升的治沙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明沙基本被林草覆盖,快要吞没沙地下游居民区的沙龙被喻中升他们牢牢锁在了治沙区。

  然而一个新的梦想又在喻中升的心头萦绕,那就是要在绿化的基础上扩大松树种植面积,以永久保持治沙效果。2011年春天,喻中升又带领工人栽种了一批黄柳,从围场县拉来两卡车约2万株杨树、3万株苹果树苗。几经辛苦,栽种工作完成了,但浇水却成了大难题。一人多高的大树苗,第一次灌水要快要足,但由于水利条件有限,浇水不到位,最终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不到5%。喻中升投入的几十万元基本上都打了水漂。

  回忆起这次治沙的失败经历,喻中升说:“治沙就是为着理想勇敢前进,一会儿捉摸出个点子就很兴奋,一会儿又被无情的自然环境碰得头破血流。当然,我是越挫越勇。”

  2012年,在所剩不多的裸露沙地里,喻中升决定要再打一场治沙攻坚战——栽种榆树。一来榆树本是当地树种,易成活,二来也可增强治沙区内植物的多样性和观赏性。经过20多天的艰苦奋战,移栽1万余株、补植5000多株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能量

  治沙10年,喻中升遇到过两次重大挫折。一次是治沙区的树苗被闯进网围栏的牛吃了个精光,2000棵长了4年的樟子松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令喻中升伤心的是,故意剪断围栏放牛进来的,就是当地的牧民。另一次,为了彻底改变沙地面貌,喻中升投入了大量财力,决心种植35万棵樟子松,由于连续天旱,浇水不及时和牲口祸害,樟子松全军覆没,两年的辛苦白费了。

  几岁桃花红,几岁柳条绿。喻中升为治沙苦恼过、心寒过、沮丧过,但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生命短暂,去日苦多,喻中升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能量,燃烧自己,温暖别人。于是,他毅然决定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造福草原、造福百姓之中。

  喻中升说不清自己为治沙到底投入了多少钱,“反正每年都得补树苗,有钱就花呗”。袜子破了不舍得买双新的,吃饭就吃最简单的,他总是想:“多省一点钱就能多买一棵树苗。”

  治沙多年,喻中升一直也没有固定的住所。喻中升说,刚开始去的时候,他住旅馆,一天也就五六块钱。后来,旅馆住宿费涨到一天五六十块钱,就感觉住不起了。应老同事、老牧民的邀请,喻中升到老乡家里住。老乡们也很高兴地接待他,轮流请他吃饭。2018年,喻中升才盖了一排彩钢房,解决了吃饭住宿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喻中升10年来的不懈努力,3000多亩的荒漠,如今已是草木葱茏、绿荫一片。夏季,百花绽放,松树翠绿,杨树蹿天;秋天,牧民在草场放牧,马儿跑、羊儿叫、牛下犊、鸡下蛋,一派生机勃勃。更重要的是,这片林子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让当地居民看到了治沙播绿的长远意义。

  现在,已经70岁高龄的喻中升仍然坚持每年4月至10月间前往牧场,继续植树固沙,带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他计划着要多种一些松树,因为“松树虽然不易成活,可一旦扎下根,就能几十年上百年地活下去。”

  喻中升说:“我要把这3000亩土地建成一座花园,进一步做出示范效应。趁着身体还能承受,植树治沙这件事我就要一直做下去,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儿啊!”

  如今,一拨拨游客来到这片草场领略愚公移山般的神奇,还有一批批志愿者赶来为喻中升助战。

  “喻中升就是内蒙古高原的儿子,像他这种心里装着人民的人,脚步是永远不会停息的。”当地老百姓这样说。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南部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