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画卷,在乡村大地徐徐铺展
冀苍鸾 发表于:2020-3-28 10:52:1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67
12月26日,在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曲径通幽处,栋栋房屋粉墙黛瓦,室外流水潺潺;文化广场上,乡亲们扭起欢快的秧歌,孩童在追逐嬉戏;民宿门口,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合影留念、或拍摄乡村美景。

如今的五龙村,刷新了游客对新农村的认识。

农稳天下安,民富天下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南充作为四川传统农业大市,在这场乡村振兴大幕中,如何起步、如何破题?

南充加力加压加劲推动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改善、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精准发力,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一幅壮丽多姿的乡村振兴大美画卷正在嘉陵江畔的南充大地上徐徐铺开。

富民产业支撑 群众腰包鼓起来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南充是四川省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市(州)之一。2014年,经精准识别,全市有129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1万户、57.8万人,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占全省贫困总数十分之一、占南充农业人口十分之一。

农民不富,谈何乡村振兴?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满足农村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

发展产业,助农增收,振兴乡村。南充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根本之举,以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培育脱贫奔康长效产业,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带动贫困群众入园发展、稳定增收。

寒冬时节,走在阆中市脱贫奔康万亩产业园,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园区晚熟柑桔树有1米高,村民们在园区劳作。“园区建设已投资3.5亿元,建成晚熟柑桔5万亩,其中3万亩即将挂果。”阆中市农业农村局一名负责人说,柑桔产业带覆盖河溪、洪山等5个乡镇(街道),辐射带动105个村、7543名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顺庆渔溪镇集凤寺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里,萝卜、白菜、莴笋、花菜等蔬菜长势良好。村民伍志琼一边熟练地拔萝卜,一边同身边的村民聊天。“现在我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园区务工收入,对如今的生活感到满意。”伍志琼说。

占地3200亩的蔬菜基地是顺庆区渔溪镇面积最大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吸纳2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入园务工,每人每年务工收入8000元左右。如今,渔溪镇建成4个脱贫奔康产业园,有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30余个。

走进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但见民房错落有致、村道宽阔平坦,高标准建设的脱贫奔康产业园似棋盘般铺展开来。年逾60岁的村民蒲世春给记者算了笔账:村上建起脱贫奔康产业园,发展桃子、李子、柑桔等产业,他把家里的6亩地流转给业主,每年能得3000元土地流转金,加上他在产业园务工、发展庭院经济等收入,一年能挣2万元左右。“如今,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红红火火。”蒲世春说。

贫困群众往往因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等因素导致贫困,受自身条件限制,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脱贫奔康。针对这一问题,南充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贫困户向园区集中、政策资源向园区集中”思路,搭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平台,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成为业主大户或家庭农场主,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政策资金入股,享受产业发展红利。

目前,全市7个国省贫困县全部摘帽,12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村村有脱贫奔康产业园,57.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历史性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

绿色发展 乡村自信的新坐标

行走在营山县绿水镇锁口村村道上,举目远眺,水洞坪、猴坪两座高山与锁口古村落隔河相望,村道两边古树参天,民居四周绿树掩映,风景如画。锁口村“母亲河”文殊河蜿蜒流淌,河水清澈见底,若玉带般穿村而过,勾画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生活环境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只有农村人居环境良好、宜居宜业,才能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图景。”南充干部群众意识到,乡村振兴战略,核心要义就是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在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探索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农业大市南充,现代有机农业傲然西部前列,今已收获系列“金字招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四川省农副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中国四大蚕茧和丝绸生产出口基地,粮油、水果、蚕桑、畜牧、林业等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四川全省前列。

怎样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怎样让农民赚上“生态钱”,怎样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家园?南充不断为之探索、实践。深入推进绿色山川、绿色产业、绿色城镇“三大行动”,河(湖)长工作制全面推行,全力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美丽南充,坚决守住嘉陵江最柔美的身段、川中最秀美的丘陵、巴蜀最宜居的环境,让绿色成为南充最靓丽的底色、最独特的优势、最响亮的名片。截至去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64%,新增森林蓄积62.4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达2328.05万立方米,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2处、森林公园7处、湿地公园5处,嘉陵江干流、升钟湖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按照《高质量绿化南充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到2021年末,全市将完成造林营林总面积9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41%以上、绿化覆盖率50%以上。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南充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还农村“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诗意环境。

“每家每户都有两个垃圾桶,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类。”蓬安新园乡吕家山村村民何莉花说,以往不要的东西,随手一丢就了事,现在丢垃圾前都要想下“会不会造成污染,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蓬安县结合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实行“四位一体”运作方式,即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形成了一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流水线”。

蓬安县新园乡环境的变化,是南充全市在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面”上的一个“点”。“清理房前屋后堆物堆料,打扫庭院卫生。”“包卫生、包绿化、包整治。”“全市乡村开展‘六顺六净’活动,实现农家家具摆顺、农具码顺、小件搁顺、床铺理顺、柴草堆顺、畜禽归顺,房顶干净无蛛网、地面干净无垃圾、水沟干净无淤积、厨房干净无油污、厕所干净无臭味、圈舍干净无积粪。”……新习惯带来新生活,如今,行走在南充各乡镇活动室,门口的农村垃圾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等格外引人注目;活动室里存放着村民与各村签订的“门前三包”责任书。

在调动村民积极性的同时,相关措施也在形成,并层层落实。全市各乡镇把各村(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年度村级工作及农村工作考核范围,考核内容涉及环卫设施、村容村貌、农户卫生、基础工作等。

南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名负责人介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南充全面排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达标情况,列出问题清单,限期挂账销号,南充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市辖城区、阆中市、县城(建成区)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8%、95%、85%和70%以上。

在污水处理方面,南充大力实施乡村居民聚居点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启动农村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按照“小厕所、大文明,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全力推进乡村“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

随着环境不断改善,如今,南充广袤农村,青山绿水公园、花香果硕田园、返乡创业家园、休闲旅游乐园……绿色发展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美丽家园,绿色发展成乡村自信的新坐标。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

在南充刚刚闭幕的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南充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全力推进“199”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1”总体目标,全力构建组织建设、乡村发展、城镇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精神文明、政务服务、基层监督“9”大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党建引领、科学决策、群众自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改革创新、社会协同、科技支撑、制度执行“9”大治理能力,构建新时代南充基层治理新格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南充一直在探索基层治理的有效举措。

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营山县新店镇千坵村总是热闹非凡,环村路上的小轿车排起长龙,熙熙攘攘的游客走进村里,或观景赏花、休闲品茗,或体验蓝染工艺、品味地道美食,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了“旅游村”,游客纷至沓来。

在实施基层治理实践中,千坵村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打造“十二篱院”“千坵八景”,建成农事体验、亲子娱乐、文化传承、院落经济等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带,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千坵村美丽“蝶变”。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滕明鹏介绍,在基层治理探索实践中,南充围绕村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乡村法治、乡村德治、协同共治五大重点,不断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抓示范。

如,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统一领导,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里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实施千名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万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程等,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突出民主管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群众自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突出尊法用法,实施乡村普法“六个一”工程,开展“法律七进”主题活动,积极推进法治示范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等,推进乡村法治。

突出崇德尚实,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法治文化广场、德孝文化长廊、政策明白墙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社会风气突出问题治理,挖掘和弘扬优秀本土文化,选树最美人物、五星级农户、好家规好家训等先进典型,夯实乡村振兴道德高地。

突出共建共享,坚持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互补、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的格局。

目前,全市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全国文明村镇9个、全省文明村镇15个,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南充正在描绘一幅可望可及的现代农村多彩画卷。(记者 李奎 实习生 刘颜滔)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