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思德乡丰收村里说丰年
冀苍鸾 发表于:2020-3-31 09:24:3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31
收获了25吨稻谷、2吨油菜籽、30吨玉米……9月12日,仪陇县思德乡丰收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环顾如今的丰收村,郁郁葱葱的山林间,白墙青瓦,美景如画。村道公路盘绕着青山绿水,连接着村头组尾,铺设到每家每户,安全放心的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村民们又迎来全新的丰收希望。

基础先行 打通脱贫致富路

“丰收村这个名字是有一段历史可寻的。丰收村原名红君一社,1958年,村里农业试验成功,兴修水利,还修建了小二型水库并取名为红金水库,当年粮食作物实现了大丰收,后来就改名为丰收村,一直沿用至今。”丰收村第一书记罗启庆说,虽然有了丰收村这个名号,但是村里道路不通、饮水困难、房屋陈旧,成了村民们心里一道无法逾越的坎。

“村里山高沟深,吃水靠挑,道路晴通雨不通。”在村里生活了60多年的村民张显学说,情况在去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仅村里通了水泥路,家家户户还修起了便民路,他还住进建在公路旁的新房。“我们现在出门都穿皮鞋了。”说起村里的变化,张显学十分欢喜。

享受到便利的不仅是张显学一个人,赵义和是村里有名的水果种植大户,2011年,在成都学习种植技术的赵义和回到家乡,把家里的5亩地全部用来种植水果,一心发展种植业。“枇杷、柑橘、核桃等,我都尝试着种了一些,果子成熟了,却没办法拉出去卖。”赵义和说,以前村里只有一条不到一米宽的泥巴路,车辆进不来,只能靠自己的双肩,把采摘的水果一篓一篓地背出去卖。不少水果因为错过了采摘时间,烂在地里,损失惨重。如今,村里修起了水泥路,只要到了水果采摘时节,就能看见一辆辆机动车满载新鲜水果从赵义和的水果园里驶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目前,丰收村新建通村水泥路5.1公里,修建便民路3.5公里,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整治山平塘5口,新建人饮井35口,部分群众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确保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罗启庆说,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丰收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户,完成D、C级危房改造19户,到2017年底实现了全村43户109人脱贫,预计今年底可实现整村退出目标任务。

重拾信心 扶志扶出新希望

9月12日,记者来到丰收村村民李仁修的新居,院坝里几盆月月红在雨水的浸润下,娇艳欲滴,李仁修正在院落里用机器打着玉米。李仁修是村里的贫困户,70多岁的他不仅靠着自己的努力脱了贫,精气神也越发充足,干起事来更是手脚麻利。见记者前来,李仁修一边热情招呼,一边关停机器,拔下插头,转过身来就迫不及待地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居。

记者看到,新居包括厨房、卧室、厕所等,设计合理,小巧舒适,水电全通。地板和墙壁都贴上了瓷砖,尤其是厕所,还安装了冲水马桶和洗澡设备。“我连做梦也想不到能住上好房子。”李仁修说,去年他家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新居,搬迁当天,他和老伴还放了两圈鞭炮,请了两桌亲友。

早些年,李仁修得了一场大病,家里欠下了很多债,小儿子在外面打工又意外去世。原本身体不好的李仁修更是一蹶不振,日渐消沉。令他重拾生活信心的是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和关怀。“如今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有新农保和低保兜底政策。作为一个老党员,我觉得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感谢党。”李仁修把对党的感激之心化作了脱贫的信心和行动,他重拾技术在责任地里嫁接了12棵良种枇杷,前年已挂果出售。夫妻俩每年养两头肥猪,自家吃半头,出售一头半。再加上种红苕、玉米、水稻、蔬菜等带来的收入,去年,李仁修已顺利脱贫。

“重拾生活希望的贫困户不止李仁修一个,住房、饮水、教育、医疗、产业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给每位贫困户带来了全新的希望,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罗启庆说,今年丰收村里丰收了25吨稻谷、2吨油菜籽、30吨玉米……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已然在丰收的季节里结出硕果。(记者 罗虹)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都, #仪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