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行(三十五)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禹迹山大佛
馥琳 发表于:2020-4-14 12:27:2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83
























南部县禹迹山大佛寺位于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县东20公里的禹迹山腰(今碑院镇大佛寺村)离碑院镇5公里。此山嵯峨险峻,林木葱茏,岚雾缭绕,风景绝佳,为南部的"禹迹晴岚"胜景。









刻凿大佛的发起者是谁?这恐怕比大佛的身世还让人难说清。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它是当地一些佛教信徒发起的。为了完成这一宏伟工程,那些虔诚的信徒通过化缘、募捐等方式到民间筹集资金,然后花钱请来以刻凿佛像为职业的石匠对整个山石进行设计。

























佛高17.5米,腰宽6.13米,下摆宽5. 2米,肢掌长、宽均为1.3米。面颇丰满,两耳及肩,双目微启平视,鼻尖粗壮,鼻尾直贯额心,嘴角微微上翘,容态肃穆安详。头有肉髻,袒胸束腰,裸肘赤足,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托舍利一枚,右手高举,掌心向左,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扣,作施"说法印"状。身着僧衣,外为镶花袈裟罩体,刻工精细,造像严谨。面南而稍向西,负岩而立,除背上部与山崖相连外,全身不与岩石相属。下肢离崖2米,可环腿游览。

















禹迹山大佛的刻凿需要耗费多少时间,这也是一个未解的谜。有人参照乐山大佛作了简单的推算。乐山大佛高71米,刻凿花费时间是90年,禹迹山大佛原高18米左右,高度虽不及乐山大佛的三分之一,但是难度却因为是立佛,全身比例要求严而不亚于乐山大佛。如果在工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刻凿禹迹山大佛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唐宋年间,山顶建有禹迹寺,寺侧有巨人足迹,长丈许,世传为大禹治水经过此山,留下的足迹,故名禹迹山。下腰依岩凿有一尊大佛,通高18米,大佛两侧崖岩,天生左龙右虎二奇石,外建有五层楼阁覆盖,以避风雨。据明代曹学佺所著的《蜀中名胜记》记载:"南部县东南与蓬州相接,三十里为禹迹山。志云:禹治水所经也,山顶平衍,有小石泉,凿石为像,层楼覆之。"当时,阆中大像山和南部禹迹山的两尊石刻大佛,驰名全川。阆中锦屏山大佛是尊坐佛,仅高三丈(9.88米);而南部的碑院大佛是尊立佛,高五丈有余。宋高宗绍兴年间(约1135年),南部进士何汝贤游此山,作有《禹迹山院记》中云:"吾乡江山名天下,载在阁经者,若锦屏大像,而禹迹居其首焉。殿宇楼阁迭柏宏丽,中置释迦大殿,环以五百应真。"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重修大佛寺,正门镌一联云:"来自天竺国,丈六金身,化着九丈佛像,巍巍乎,山石为体,清泉为宅,龙虎为邻,久居此十丈明楼之内;重修嘉靖年,方圆台阁,共结四方人缘,朗朗然,庙貌永新,香火永盛,日星永照,长立于万方瞻仰之中。"大佛寺左有八仙洞,古有禹迹山石窟,窟中有40多间石室,高低错落,游者如旅迷宫。明末庙毁,清朝乾隆年间重修,光绪八年(1882年)再次重修,历代碑刻尚存寺内。

































1983年,南部县政府公布禹迹山大佛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保护标志,划定了保护范围。1985年,南部县政府成立了维修禹迹山大佛筹募资金领导小组。1989年,禹迹山大佛管理处成立。1991年,南部县恢复修建了大佛阁楼,同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禹迹山大佛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禹迹山大佛被列为南充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四川省文物局将禹迹山大佛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推荐单位。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