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四川阆中:“红色乡贤”唱响“脱贫奔康曲”
尘埃416 发表于:2020-4-21 19:11:2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17












阆中身影再现“人民日报”





“沙溪能有今天,多亏这些‘党员乡贤’在带领致富上发挥了关键的‘头雁’作用。”暮春时节,走进四川阆中市沙溪街道瓦口隘村、大河梁村、金河社区,处处听到干部群众类似的赞叹。

广引乡贤,注入乡村“活水源”

乡贤是中国各地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被本地民众尊重的贤人。古代乡贤大则以文化人、造福一方,小则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新时代的乡贤应该是什么形象呢?

“这些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发展,将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相结合,重点从优秀年轻党员中吸纳了一批本土能人回乡创业。”沙溪街道党工委书记侯强深有感触地说,“正是这些德才兼备的‘红色乡贤’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才有了今天乡村发展的生动格局。”

沙溪街道地处阆中市北郊,辖8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有农业人口1.32万人。近年来,沙溪以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为契机,依托城郊结合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支柱产业较弱、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最好吸引一批对家乡父老有深厚感情的本土能人回乡创业,带领群众脱贫奔康。”吃一堑长一智,沙溪党政定下了基调:重点从优秀年轻党员中回引带动能力强、群众口碑好、一门心思搞实体的本土能人。

用心用情,方能留得“凤凰栖”

收入稳定的国企主管郑胜回来了,年薪20多万的民企老板付波回来了,90后创业者郑月佳也回来了……“我们不仅要让本土人才引得回、用得上,更要让他们干得好、留得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回归 ‘扎根’。”沙溪街道在全力回引的同时,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为返乡能人搭建良好创业平台。

“没有家乡干部的热心扶持,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阆味香调味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郑月佳的肺腑之言。大学毕业后,郑月佳选择回乡自主创业,传承和发展家族传统手艺——手工豆瓣。为了支持郑月佳创业,沙溪街道积极为其开展协调土地流转、建房审批、企业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并安排外出考察、学习交流提升能力,短短几年就将单一的豆瓣增加到酸菜、豇豆、泡萝卜等10多个品种,销售范围也从阆中拓展到整个川东北地区。

“农村资源禀赋、种植传统千差万别,到底发展什么产业才好呢?”刚回家乡举棋不定的郑胜向沙溪街办求援----“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又不能盲目跟风,最好依托本地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水果。”得到点拨的郑胜多方考察后创建“碧胜农场”,确立了种植草莓、提子、火龙果三个主导产业品牌。

2019年7月,大河梁村付波回乡当起了“无薪村干部”。刚过不惑之年的付波在沿海地区打拚多年,创立的“昆山顺满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每年税收逾百万元,春风得意的他回来干嘛?原来,付波每次回家都听到返乡人士对家乡创业氛围称赞有加,得知市委市府大力倡导阆中籍在外优秀农民工企业家遴选进入村居“两委”任职后,做事果敢的他把心动变成了行动。

致富带富,只为报得“桑梓情”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沙溪“红色乡贤”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现实中他们又干得咋样呢?

青年创业者郑月佳在瓦口隘村流转土地20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通过资金入园、土地入园、务工入园方式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使38家贫困户每年不出家门就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目前,郑月佳已在二龙、飞凤、千佛等乡镇的40多个省定贫困村建立产业园发展订单,带动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余人。

“水果大王”郑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免费为乡邻提供技术指导,并负责联系销售渠道,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近年来,沙溪坚持错位发展,以洞子口、青包山为“乡村水果示范片”,成片发展柑橘蜜柚产业2500亩;以五丰、嘉陵为“乡村蔬菜产业带”,规模种植蔬菜2000亩……“多亏郑胜等乡贤带头示范、精心规划,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振兴模式才能顺利实施,老百姓也有了持久增收的路子。”沙溪街道办事处主任何英欣慰地说。

瓦口隘村的陈洪平等人资助家乡新建公路20余公里,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摘下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大河梁村汤代坤、张建,金河社区蔡永仁等人撬动社会民间资本在农村综合体、乡村民宿、户外游乐等项目上投资2.3亿元……“我们下一步要切实抓好农民工党建工作,积极回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集聚活水源泉。”阆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毅表示。

编辑:秦悠扬

来源:人民日报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四川, #嘉陵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