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至田家·谋划话桑麻——记阆中市扶贫移民局到飞凤镇瓦店村开展帮扶工作
慧眼识英雄1 发表于:2020-4-22 18:14:0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21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冬霜盖大地,骄阳暖贫心。12月22日冬至节气,瓦店村三社村民不畏严寒,一早来到了约定的地点,围着火炉,与市扶贫移民局帮扶干部一道共享2017年接对帮扶工作,共商2018年该村发展规划。



座谈会现场,市扶移局纪检组长蒲波同志首先给村民宣传宣讲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从实际生活出发,同老百姓拉起了家常。帮扶单位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帮扶责任人首先要当好“宣传员”知心人与致富路上的同路人,走到群众中来,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群众身边,使党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要讲解好、宣传好自强不息的贫困户事迹,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克服等待救助的错误思想,使家庭面貌和生活日新月异。二是要当好 “服务员”,我们帮扶干部不但要帮扶好贫困户,也要深入到非贫困户家中,及时将群众的呼声、愿望、疾苦、困难等给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传达,让他们掌握第一手材料,早谋划、早部署,及时地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中去;教会村民和贫困户运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让他们也能赶上信息时代的新步伐。三是要做好“监督员”,帮扶干部要和村委干部一道设身处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换位思考,要督促贫困户的“一超六有”、贫困村的“一低七有”按照规划落实到位,保证脱贫路上绝不落下一人。



近年来,市扶移局结合瓦店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两山夹一沟地貌,找到当地的发展致富的“命脉”——引进了四川中义油橄榄公司入户,在该村前期已建成200亩、后期将建设300亩油橄榄长效产业园。同时鼓励村民户户发展庭园经济,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该发挥效益的刀刃上,用在真正能为老百姓带来增收的产业、集体经济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特色致富路。



“俗话说:‘家大业大,也怕坐吃山空。’一个人不自己努力,日子还是会越过越穷。感谢阆中市扶移局和南充日报社通过帮扶让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起原来我们村现在通了水泥路、改了电、按了水。”贫困户赵天福激动的说。的确,帮助贫困户和贫困村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并不容易,市扶移局会同南充日报社建立定期恳谈机制,多次针对瓦店村的情况走进群众中进行“会诊把脉”,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和需要,明确方向和目标,找准切入点,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修水利、建塘库,搞养殖、发展产业,贫困户得到了实惠,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让简单的“投钱送物”变成“输血造血”,让帮扶措施落地生根,找到 “造血”源泉才能得到群众的满意认可。



暖阳透过晨雾融化了冰霜, 2017年的帮扶给瓦店村贫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质的改变,温暖他们的心灵。随后,在村委干部的组织下,村民们怀揣梦想,纷纷踊跃发言献策,和帮扶单位一同畅谈着明年的发展规划,一起迎接2018年的春天。

(阆中市扶贫移民局 马军 供稿)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充, #阆中,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