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幺闺女张皇后撕碎凤袍,“撕衣撕衣”!阆中有了思依的地名!
馥琳 发表于:2020-4-22 19:48:3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48
作者:冉云明 敬权
导语:自阆中古城出发,曾有一条青石板“官道”,逶迤西行,直达剑阁、梓潼的皇柏大道,这就是始于汉代连接阆中与成都的一条古驿道。传说驿道旁的古柏为张飞所植。 而古驿道阆中、剑阁段沿途的许多古地名,又与三国时期的蜀国后期一些故事紧密相关,更是让今人叹奇。



古蜀道张飞柏
话说公元224年4月,三国蜀主刘备长子刘阿斗的亲娘糜夫人在长坂坡投井而死之后,小阿斗刘禅便在张飞家寄养。张飞夫人夏侯氏很贤惠,视阿斗如亲生,成天让他与张苞几姊妹一起读书嬉玩。后来,刘备为关羽报仇,兵败死于白帝城。阿斗继位后,立张飞大女儿为后,不幸张皇后青春早逝。阿斗与张家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恋情,便再立张飞二女儿张灿仙为皇后。



刘阿斗生性愚顽,灿仙皇后多次劝说他要砺志图强,远小人、亲贤臣。而他只是口头上答应,背后仍听信宦官黄浩的怂恿,一味溺于声色,昏庸之极。诸葛亮死后,他更加不理朝政,西蜀开始走下坡路。
张飞被奸人所害,头埋云阳、身葬阆中后,夫人夏侯氏含愤成疾。灿仙皇后为人孝顺。这年,她听说母亲得了病,便从成都启程前往阆中探亲。不料刚到阆中,成都就传来紧急驿报:“魏将钟会、邓艾领兵取西川,偷渡阴平道,从摩天岭裹毯而下,诸葛瞻父子战死于绵竹,邓艾大军已直逼成都。”听到这一消息,张皇后归心似箭想赶回成都协助后主共同御敌。这一路上由镇殿将军贾翊护驾开道。



网络图片
她带着车驾,从阆中南津关古渡出发,前行不远翻过古城北郊的“欢喜梁”。张皇后想到世事骤变,国已破零,此后能否有机会再次返回阆中探望娘亲,不禁潸然泪下。哪料挥出的泪水溅到了岩上,使这原本是干燥起尘的山岩,顿时有了汩汩浸水。当地人从此便把这地方称为“滴水岩”。继续前行,不久又接到探报说:“成都失守,后主刘禅已投降了邓艾。”这一消息,使张皇后肝胆欲裂、痛不欲生。悲愤之中她将所穿的袍服脱下,撕成了碎片,发誓与国家共存亡,故此山被后人叫做“撕衣山”,后来逐渐演变为如今阆中的思依镇。



思依“风饶寺”
此时,蜀汉大将姜维仍拥兵镇守剑门关。张皇娘含悲忍痛,带队北上,想与姜维会师剑门。当他们向前行到二十里处时,认为形势紧迫,便命令仪仗队丢弃开道的大锣大鼓,轻装前进。走了一阵,又有探报:“姜维与钟会在剑门关鏖战不下。”于是又命令随行将士将所有辎重物资以及仪仗队用的小锣小鼓一齐抛掉,加速赶路。此后,人们便分别把阆中思依镇境内的这两座山称为“大锣山”和“小锣山”。沿着驿道走了十余里,来到阆中与剑阁交界的地方,张皇后在此稍作休息,等候落在队尾的小儿刘璩,人们便称此地为“候子铺”。天长日久,当地百姓又叫成了“厚子铺”。从厚子铺前行了十余里,张皇后得到准确哨报:“五子北地王刘谌杀家告庙,以死拒降。”她站在这荒野的山岩之上,遥望成都痛哭流涕,祭奠死去的谌儿,后人又称此岩为“望儿岩”。
由望儿岩继续前进,进入剑阁境内的一座山岗上,有探马再次报道:“姜维已经开关投降了钟会。”张皇后是个烈女子,这一消息使她复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完全破灭了。她悲愤绝望,对随从人员吩咐道:“现在蜀国已亡,我张灿仙不能为恢复蜀汉效力,只有在此以死尽忠。死后你们就将我葬于此山吧!”。说罢,不顾随从人员的劝阻,以头撞石而亡。后人故称此为“皇后山”。
在前面开道的镇殿将军贾翊,闻听张皇后自尽,想到邓艾已经占领了成都,姜维也投降了钟会,自己虽有报国之志,但无奈大势已去,孤掌难鸣,就在与皇后山相遥望的一个山垭上拔剑自刎了。后人为纪念他,便将此山垭叫作“镇殿垭”。有人在张皇后坟前立碑,刻联赞颂:“一门忠烈姊妹辅刘汉,两代英魂父女震蜀川!”



古蜀道“翠云廊”
岁月如烟。如今,这条古驿道已成为三国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成都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