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医者仁心”助脱贫昔日山村“久病治愈”换新颜
123456823 发表于:2020-4-24 14:13:0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44


村文化活动室一角



柑橘种植产业园

四川民生报道网讯(尹龄梓.靳青松.孙彬南充报道):凡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定神志,无欲念。展现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患者痛苦。不论患者贵贱贫富,老幼美丑,一律同等看待,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此可谓——医者仁心。

对口帮扶建立特殊“医患关系”

2014年开始,南部县人民医院成为了碑院镇大佛村对口帮扶的单位。接到对口帮扶任务的那天起,县人民医院和大佛村这么特殊的“医患关系”就建立了起来。南部县人民医院成立了以党委委员赵旭芬为组长,院长助理涂彪为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组。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如何了解该村贫困的“病情”?如何“医治”?如何保证医治后不再“旧病复发”?这些问题一个一个的摆在了驻村工作组的面前。

深入走访了解“贫困病情”

南部县碑院镇大佛村共有群众340余户,12342人,其中贫困户104户。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全村情况,驻村工作组开展了深入全面的大走访活动。从2014年下村工作的那天起,驻村工作组就制定计划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对每户群众的走访活动,一户都不能少。但驻村工作组真下村走访的那天,却傻了眼。原来大佛村除了村口几公里的水泥路外,全村其余道路基本都是泥土路,而且凹凸不平。尤其遇见下雨天,那路面全是没脚的泥浆,出行相当困难。在这种条件下,驻村工作组硬是深入到每家每户进行了调查走访,真心倾听每户群众的心声。

经过调查走访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路,路是当前群众最强烈的诉求,更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驻村工作组意识到,路就好比人体的血管,血管不通则全身血脉不通,基础设施差是该村的硬伤。驻村工作组立刻着手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工作组一方面寻求道路项目支持;另一面发动群众大家筹款;同时利用国家的扶贫政策。多管齐下,终于通过努力,全村的水泥不仅建了起来,连到了各社。驻村工作组进一步向县医院争取至此,最终把水泥路通道了每家每户,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真心换真情建立“和谐医患”

驻村工作组意识到,要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首先得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只有取得困难群众的信任,驻村工作组才能“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在当地村两委的配合下,驻村工作组对104户困难群众展开了真心换真情活动。工作组要求工作人员要将每户困难群众的想法、诉求都记录了下来,对每户群众的情况都要做到详细掌握。

77岁的冯润昌老人是该村的一户贫困户。2017年8月17日,记者跟随驻村工作组组长赵旭芬以及驻该村第一书记涂彪来到冯润昌老人家时,老人大老远就喊到:“赵主任,涂书记你们快来坐,这么热的天,快来喝水,坐下来休息”。我们一行人就坐在冯润昌老人新建房子的院坝里聊了起来。

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家中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到了外地,儿子身有残疾,但为了生活一直在外打工。两个孙女跟随自己和老伴在家生活,自己腿脚也带有残疾,不能干农活。以前全家人的生活都职能依靠在外打工的儿子每个月寄钱回来维持。

冯大爷说着指了指院坝前面的一块地说到:“小伙子,你看,我们以前住在那里,是土房子,住了几十年,只要下雨就要拿着盆子到处接水。你看看我现在住的这房子,新的。建这房子政府不仅给我家补助了6万块钱,还帮助两个孙女申请了贫困助学,现在娃娃上学基本不花什么钱了。我住了几十年的土房子,哪想到现在70多岁还能住上这新房子。这些都要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人民医院的驻村工作组。他们就是我冯润昌的亲人,就是我的恩人。我现在一天看不见赵主任,看不见涂书记就感觉心里不踏实,但我又不希望他们这大热的天还来回奔波,看着心疼啊”。

四处奔波找项目“对症下药”助增收

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经过前期的深入走访调查,发现该村除了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外,缺乏产业支撑,是导致该村贫困的主要问题。群众没有持续可增收的方式,如果依靠硬投入,一时间虽然可以改变表象,但很快会“旧病复发”,这就好比治病过程中,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一样。于是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决定立足本村优势,积极寻找项目支撑,引进可发展的产业项目,邀请群众“入股”解决群众持续增收的问题。

驻村工作组根据村实际情况,发现近年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劳动力的缺少导致村里存在大片闲置的土地。如果能够引进合适的种植项目,邀请群众“入股”,岂不是可以达到双赢。通过考察,驻村工作组决定引进丑柑种植项目。企业老板来租地种植,群众不仅可以获得出租土地的收益。同时还能以“入股项目的方式参与”年终分红,部分群众还可以在种植园里打工赚工资。另外村两委将村已投入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生产效益中,按照一定比例年终分红,此举可以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从而保证村集体有能力持续投入大佛村的后续发展和建设。

“久病治愈”稳步致富奔小康

大佛村党支部张书记告诉记者,南部县人民医院的驻村工作组从2014年下村开展工作以来,本着“医者仁心”的工作理念深入扎实的开展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工作。全村104户贫困户,2014年脱贫44户,2015年脱贫2户,2016年脱贫47户,预计2017年脱贫11户。在驻村工作组努力争取下,县人民医院帮助村里建设了崭新的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村里引进的各项目产业也在正在有效发展,群众收益明显,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如今的大佛村,正犹如“久病遇良医”,一定会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步稳健的前进。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