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 我在6到9岁的时候,父母把我寄养在大巴山里的通江县叔父家,那里有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每天上学我和堂姐要翻过两座山头。夏天,山路两旁的溪沟里常有毒蛇纳凉、洗澡。我们提着棍子,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地敲敲打打。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回到父母身边,我有个表兄(年龄和我母亲差不多大)在文化馆工作,我开始从他那儿借书读。读过《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等,最喜欢岳飞。还读过《封神演义》,喜欢雷震子。看过《铁臂阿童木》的连环画,阿童木是我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卡通人物。
Q :什么样的缘起,让您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道路?
Z : 感谢我的师兄、著名儿童文学家杨鹏,他曾提醒我:“写散文是需要人生历练的,但你有童年记忆、中学生活嘛,那就是你现成的写作资源,你不妨先写写儿童文学?”写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经历,我倒是很有信心。1998年暑假的一天,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写成了我的第一篇儿童小说《怎么回事?》,不久写了第二篇少年小说《爸爸,您别泄气!》,均刊载于《儿童文学》“佳作”栏目。
Z : 初二那年暑假,邻家上高中的“叔叔”告诉我,他在写诗。夏夜,我们常常在屋后的小山坡上纳凉。他给我背诵他写的诗,我觉得很美。没过多久,我告诉他,我也想写诗。从此,我摸爬滚打在文学之路上,痴心不改。而“叔叔”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现在在成都生活。
Q :从事儿童文学写作,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洞察想来也是很深的?
Z : 我想,现在的孩子最排斥的应该是成年人板起面孔“说教”。他们最需要的是“知己”,一个能够读懂他们心灵颤音的“良师益友”。我一直认为,童年和少年阶段,是人生中最没有安全感的时期。尤其是当他们面临生活的“非难”时,他们往往无力自救、自助。如果得不到及时、真切的呵护,他们就难以茁壮成长。因此,我一直尝试着用我的文字铺一条通向他们心灵深处的小路。
Q :您的作品多为刻画当代少年的生活。您是怎样获得这些选题、素材的?
Z : 虽然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孩子所面临的成长环境不同,但他们心灵律动的轨迹是大致相同的。我常常以我少年时的心境去感知当代少年的悲欢,尝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报刊、电视上所讲述的有关少年的故事,常常让我感动。从我那些当中学教师的同学那里,我获取了不少创作的灵感。有时候,我会参加他们的班会、郊游。今年5月,我就到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搞了一场互动活动,和少年们亲密接触,我会从这些活动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