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府八景,书里都能找到!《保宁府志》锦屏春晓、嘉陵秋月
王俊杰2017 发表于:2020-5-18 10:29:5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18
阆中市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馆藏几千册古籍善本。这些古籍多为清代古籍,不乏孤本。其中,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保宁府志》算是该馆“镇馆之宝”,是研究阆中历史文化的权威蓝本。




《保宁府八景图》之锦屏春晓

近200年历史

展示川北风土人情

01

PART

4月28日,记者前往阆中市图书馆,对《保宁府志》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详细探寻。

  在古籍特藏书库,古籍管理人员张华打开一个书柜,小心翼翼地端出两摞10厘米厚书籍,木板封面颜色老旧,上刻有《保宁府志》四个大字。翻开书籍,由于时间久远,纸张颜色发黄,书籍的前几页还有虫蛀现象。“从1821年至今,已经有近200年历史,几乎完好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张华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曾对《保宁府志》虫蛀、破损进行过修复,近年来还通过数字化复制,让其为更多人所用。

  翻阅书籍可以了解到,清道光《保宁府志》以分巡川北兵备道、盐运使黎学锦为总裁并作序,史观为总纂,王庆年为分纂,徐双桂为参阅,其余或为提调、或协理、或采访、或校阅、或督梓等,共16册、62卷,1035篇,48万多字,插图15幅,木刻本,成书列名49人。

  保宁府,元、明、清时期设置的行政区划。清时,保宁府下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巴州、通江、南江、剑州共9个州(县)。“书中不但对9个州(县)有详细记载,还分列天文志、舆地志、食货志、人物志、艺文志等,内容详尽,是研究川北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阆中市图书馆馆长李翔云介绍,该志除阆中市图书馆、档案馆有存,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等亦有全套馆藏。
弥足珍贵 为留住历史文脉提供参考02PART

仔细翻阅《保宁府志》会有很多发现,而其中保存完好的15幅插图,可谓弥足珍贵。其中《保宁府城池图》《保宁府文庙图》《保宁府书院图》等,真实记录了清时阆中城及城内建筑分布、建筑形制,为今天保护阆中古城,留住历史文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阆中自古以来风景秀丽,在《保宁府志》中《保宁府八景图》描绘细致,亭台楼阁、山川名胜栩栩如生、清晰可见,分别为:锦屏春晓、石匮凌云、星台晚眺、玉台积翠、剑门天险、朝天晚霞、嘉陵秋月、巴山夜雨。

  据说,玉台山上的玉台观规模宏大,观景亭可以纵览嘉陵江古城,后人为了纪念滕王李元婴,将观景亭称为滕王亭。《保宁府志》中记载,“滕王亭在玉台观,滕王元婴建。”《保宁府八景图》之一“玉台积翠”中三座佛塔后面的建筑,据考证就是滕王亭,后来民间将滕王亭称滕王阁。

  唐代诗人杜甫在阆中留下了《阆山歌》《阆水歌》等千古名篇。其中,在《阆山歌》开篇,杜甫便写道:“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古诗中的“玉台”、古画中的“玉台”也为今天的阆中玉台山留下了生动的历史注脚。

  “《保宁府志》是不可多得的古籍,保存数量少,内容涉及阆中周边县(市),覆盖区域广泛,虽然时间不是馆藏古籍中最久远的,但是历史价值重大,将尽一切力量保护好这本志书,让其永久流传下去。”李翔云说。

  在阆中市图书馆还有很多珍贵的古籍,如清乾隆八年《明朝功臣图》、清嘉庆木刻本《四川通志》、清咸丰木刻本《阆中县志》、清宣统手稿孤本《四川阆南盐务图说》等书,图文并茂,详实记录了川北及四川几千年历史的风云变幻,为研究阆中、川北、四川历史以及风土人情和地方治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小档案

《保宁府志》

创作时间:清道光元年

内容:保宁府,元、明、清时期设置的行政区划。清时,保宁府下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巴州、通江、南江、剑州共9个州(县)。书中不但对9个州(县)有详细记载,还分列天文志、舆地志、食货志、人物志、艺文志等,内容详尽,是研究川北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

内容来自南充日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