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城市评论丨阆中归来话阆中:一个古城的复古与新生
十二音阶囤 发表于:2020-5-25 17:53:0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19
文丨胡小兮(方塘传媒编辑)

随方塘城市沙龙走访阆中古城,一路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风情。行走嘉陵江畔,方觉“石黛碧玉相因依”的秀美。深入石板巷道,古树参天,古城静谧,珊珊可爱。是可谓,风景一路,沉醉一路。

阆中商周时属梁州,春秋时属充国,战国后期,巴国灭充国后迁都于此。巴人与汉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于一体,自古就有“阆苑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是历代“川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阆中获批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阆中晋升全国5A级景区。

与其它很多已经完全景观化的古城古镇不同,阆中的美感还来自居民的日常生活。阆中有大面积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如今保存下来的达61条之多。这些街巷承载了世代的衣食住行,使阆中这座风水古城“活”到今天,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延续着她的生命力。

阆中人依山傍水,倚街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手工作坊式的小店小馆连绵古街两侧。这里书院林立,沿街行走,不时听得琅琅书声。置身这样的生活空间,很难不被她的素朴古风打动。



阆中古宅古街

阆中的古宅古街异于城市高耸的写字楼,阆中人的“慢生活”异于自身每天浸淫的快节奏。我作为一个观者,一个游客,从忙碌的日常中超脱,觉得阆中是美的。那么,这种美感是不是一个外乡人强加给阆中的糖衣呢?显然不是。且不说自然风光的灵动,通过与当地人接触,不难发现他们对阆中之美的热爱和认同。

据当地人讲,阆中除了山好水好,民风也淳朴,传统习俗到今天仍然体现在居民的生活中。比如伏羲八卦演化成的风水说,强烈影响着阆中人对家庭生活的决策;又如阆中人的张飞情结,深深植根于他们的信仰,今天张飞祠得以保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居民对这位名将的爱戴。

从琐碎家事到精神信仰,阆中人都延续着传统。正因为如此,古镇的建筑、人与文化才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十分亲切。这种亲切感让游客不自觉地融入异于家宅的生活氛围,产生短暂的归属感,从而成为街道、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在我们看来,随着阆中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县,将原有的、独特的文化符号推为景点,使日常生活产品化,形成生活性与商业性的交互,是阆中特有的竞争力。

阆中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宋海全将旅游方式分为三个种类:体验式旅游、参与式度假和日常生活产品化。其中,日常生活产品化是指把日常生活的一些元素加入到旅游产品当中,形成特有的竞争力。

当然,在将日常生活产品化的过程中,商品性对审美的渗入是不可避免的。按此逻辑,考虑到景区的功能,适度的修缮和包装更能突出文化特质。

与艺术家王潮歌合作打造的大型移动实景演出《阆苑仙境》如今已经成为游玩阆中古城必看的项目之一。演出以南津关古镇实景为依托,根据游人的路线变化舞台场景,一会儿是熙熙攘攘的集市,一会儿又是风雅的贡院。游客参与演出,演员也是观者。演员的选用也与古建筑本身相结合,阁楼三门开,就有三位佳人来。主办方将演出设在晚间,让白日街道上的陈列品在夜幕下变成演出的道具,强化生活感和戏剧感。



《阆苑仙境》的实景演出

这样的产品是对传统生活的艺术加工。让传统的、现代的景观和后现代的观景方式交汇在同一时点,使表演者的审美和接受者的审美交融,完成对生活方式的、交互式的塑造。

除了实景演出,阆中还在开发一个伊斯兰特色小镇——博树。博树是阆中唯一的回族自治乡,该乡的党委书记杨君文说,现在博树的旅游项目还未形成产品,他们的想法是,把最具回族特色的居民生活展现给游客,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想象空间。

但在那里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并未见到身着民族服装的居民,人口也较为稀少,这未免让人疑虑。在民族文化交融的今天,居民本然的生活方式也随着时代演变着。想要呈现出的民族文化,与当地居民现有的生活方式是否已经存在一定差异?怎样将两者有机地、平顺地结合?阆中古城的活态化存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但远不是针对这一问题思考的全部,所以,对这个当地政府口中的伊斯兰文化特色小镇,我们还是继续期待吧。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嘉陵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