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东 衡立峰 杜明权 ‖ 北宋南部县籍政治家文学家陈尧佐
123456865 发表于:2020-6-7 09:14:0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00
陈尧佐画像(莫小东 供图)

陈尧佐(963年—1044年),字希元,北宋利州路(公元1001年前为峡西路)阆州新井县(今南部大桥镇)人。北宋政治家、水利专家、文学家、书法家。近日,陈尧佐入选四川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持编纂的《四川历史文化名人百人画传》。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叶齐榜(或者程宿榜)进士,任魏县尉,中牟尉,知朝邑、真源县。累迁太常丞,知开封府录事参军,用理狱有能绩,迁府推官,以言事切直,贬通判潮州。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自潮还献诗数百篇,而大臣亦荐其文学,得直史馆。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知寿州。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任两浙路转运使,后徙京西、河东、河北三路。

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迁工部郎中,纠察在京刑狱,出使契丹正旦使。

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任考官失职,责起居郎,监鄂州茶场。

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起复滑州,治水。

南部县城柳林公园“陈氏三状元”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宋仁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徙京西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副度支,修《真宗实录》。

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加兵部员外郎。拜知制诰。

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同知贡举,迁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

宋仁宗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徙并州。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权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

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拜龙图阁学士,升枢密副使,加给事中,其年八月,改参知政事。

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加礼部侍郎。

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罢为户部侍郎知永兴军,徙知庐州。

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徙同州。

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复徙永兴军,又徙郑州州。

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四月,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三月,拜淮康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判郑州。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五月,以太子太师致仕。

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十月,以疾卒于家,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后来,朝廷又追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封郑国公。

陈尧佐是“三陈”(“三陈”指北宋左谏议大夫陈省华的三个儿子,即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在南部县民间俗称“三状元”)中最先入仕者,也是从政经历最丰富的一个。

南部县“陈氏三状元”图(图片来自网络)

陈尧佐“十典大州,五为转运使”“居官无大小,所至必闻”。知潮州时,潮州有恶溪,溪内鳄鱼食人,不可近。尧佐命人捕得,鸣鼓于市,以文告而戮之,其患屏息。潮人叹曰:“昔韩公谕鳄而听,今公戮而惧,所为虽异,其能使异物丑类革化而利人,一也。吾潮三百年而得二公,幸矣。”

在潮州,尧佐修孔子庙,建韩公祠,率其州民之秀者,就于学。尧佐知寿州时,遭受饥荒。他自出米为糜以食饿者,吏民以公故,皆争出米,共救活数万人。

尧佐为两浙转运使时,钱塘江堤,以竹笼石,而潮啮之,不数岁辄坏。他不顾参知政事丁谓反对,不计贬黜,易以薪土,堤坚且久。(前两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考古学家在钱塘江江岸发现了陈尧佐当年筑就的堤岸,依然十分牢固)

尧佐任河东转运使时,河东地寒而民贫,奏除石炭税,减官冶铁课岁数十万以便民。太行山当河东、河北两路之界,他在河东,开凿泽州路。后徙河北,又凿怀州路,而太行之险通,行者德公以为利。

尧佐知滑州时,河决滑州,水力悍甚,每埽下,湍激,并人以没,不见踪迹者不可胜数。公躬自暴露,昼夜督促,创为木龙,以巨木骈齿,浮水上下,杀其暴,堤乃成。又为长堤以护其外,滑人得复其居,相戒曰:“不可使后人忘我陈公。”因号其堤为“陈公堤”。

陈尧佐少时读书的漱玉岩(莫小东 供图)

尧佐知开封府时,治以诚信。原来每岁正月夜放灯,则悉籍恶少年禁锢之。尧佐则召少年,谕日:“尹以恶人待汝,汝安得为善;吾以善人待汝,汝其为恶邪!”因尽纵之。凡五夜,无一人犯法者。故欧阳修在《陈公(尧佐)神道碑并序》中赞道:“陈氏载德,显晦以时,其畜厚来远,故能发大而流长。”

同陈尧佐的政治地位交相辉映的是他的文学才华,尧佐好古博学,读书不辍,以文学见称。“故事,知制诰者常先试其文辞,天子以公文学天下所知,不复命试。自国朝以来,不试而知制诰者,惟杨亿及公二人而已。”

陈尧佐碑刻墨迹(莫小东 供图)

尧佐著述丰富,奏疏尤多,与修《真宗实录》,又修《国史》。有《文集》三十卷,又有《野庐编》《潮阳编》《愚丘集》,多慕韩愈为文。古诗文网收录其诗歌55首、词1篇、句15句。又于其他史料上零星收集其诗歌30多首,文20多篇。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赞:“陈文惠公(尧佐)诗意清远,以功名著,故不称耳。”其《吴江》诗:“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杨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豪而不粗、放而不肆,读来神清气爽、满口生香。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说:“此诗曲尽东南之美,后之作者无复措手。”这首诗后来成了陈尧佐诗歌的代名词,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中记载:“陈文惠公尧佐能为诗,世称其《吴江诗》”。而后范仲淹的《松江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与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后来,宋熙宁年间,吴江知县林肇取作者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而筑“鲈乡亭”。其《游湖上昭庆寺》诗:“湖边山影里,静景与僧分。一榻坐临水,片心闲对云。树寒时落叶,鸥散忽成群。莫问红尘事,林间肯暂闻。”

清李允修《三瑞笋》诗刻(莫小东 供图)

浅尝似淡,细斟慢酌,始得其醇。首尾出奇,对仗工整,动静结合,前后照应,暗用典故,一如己出,反问作结,力沉韵远。

正所谓“意若贯珠,言如合璧。其贯珠也,如夜光走盘,而不失回旋曲折之妙;其合璧也,如玉匣有盖,而绝无参差扭捏之痕。据《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七记载:“清代政治家、文学家纪昀(晓岚)称其诗‘三、四自然,五、六亦萧散有致,惟结恨浅直’。”清代文学家、教育家许印芳称其诗:“‘湖’、‘山’总起,中间分承,结句拓开,章法极老成。”

除了写诗,陈尧佐的书法也很出名,尤其是八分大小的古隶,人称“堆墨体”,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其题刻、书宝,今也屡见不鲜。

陈尧佐书法作品(莫小东 供图)

“状元,科第之极选;宰相,人臣之极品。”对于这样一个“科第屡中、一门将相、伟其声名、天下所向”的“陈氏”家族,不仅家庭教育典范长存,其德行业绩永垂不朽,文学成就也彪炳史册,仲子尧佐,尤为杰出。欧阳永叔(欧阳修)称赏于前,司马君实(司马光)颂赞于后,韩持国(韩维)书其祠,吕公著题其额,曾子固(曾巩)传其事,陆九渊序其谱。仰止趋尚,亦可知矣。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