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苏氏族谱
123456809 发表于:2020-6-8 01:38:0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991
南充苏氏族谱

源流迁徙--四川省眉派蜀派南充苏氏族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中原河南一带——眉山(眉派)I——巴蜀(蜀派)——南充 I——福建(闽派)——台湾






南充苏氏族谱
《苏氏家规》

凡为子孙,内外有别。士农工商,各守一业。 费用必俭,为官必廉。非义不取,救死扶贫。 违者劝诫,不改不仁。 父慈子孝,老小有序。夫正妇顺,举动必端。 不近声色,邻里必和。奸诈勿为,众与绝之。 礼义廉耻,兄友弟恭。和善心正,言语谦让。 不贪势力,待人以诚。盗偷必忌,恶毒不交。 凡吾子孙,须讲文明。为人豪杰,处事必公。 敦亲睦族,敬老尊贤。承先启后,必遵家规。 光宗耀祖,世代昌荣。



南充苏氏族谱
先祖:苏鸣龙

“迄今日市立鸣龙”

《新编苏氏总族谱》第4分册(共26分册)第073页记载:

明末清初,各地集市极少,先祖鸣龙公(轼公第二十七世孙)为繁荣农村经济,使子孙衣食有余,永不虑匮乏,始于各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一时颇为兴盛。遂在今鸣龙镇所在地建立集市。因其地与西充南部、盐亭三县接壤,丝绸业日益繁荣,成为三县丝绸集散之地,素有“小成都”之称。集市之名,遂以鸣龙公之名名之。为纪念此一创举,后刻有一黑漆捶金楹联悬挂于集镇“四海居”中央。其文曰:“我祖实东坡后裔想当初玉殿对诏炬锡金莲伟矣两宫殊遇;此地属西南边陲迄今日市立鸣龙山横伏虎巍然一座雄关”以垂永世。鸣龙公无子,为纪念其功绩,仙逝后葬于集市文庙后,墓底陈放墓志一块,泐石叙其来历及立市之经过。



南充苏氏族谱
长期以来,在中国苏学(苏轼、苏颂等)研究的学者中,有多数人认为眉山三苏在四川“已无后人”或“无回蜀者”。事实上,史籍、近代考古与学术研究等,都发现这一观点有误。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宋史翼》载,苏轼之嫡孙苏符(苏轼长子苏迈之次子)“十三年(1143)知遂宁府。十六年(1146)二月复敷文阁待制,乃还蜀。二十五年(1155)正月乞祠,高宗以为苏符‘不肯复出蜀矣’”。20世纪70年代在眉山城南修文乡苏坟园出土(1983征集为文物)的《苏符行状》墓碑,为苏符之子苏山“泣血书”,记有苏符“遇靖康兵祸,先夫人与七子俱没虏中,山独后死,得忍以奉薨葬。”,苏符“晚归蜀,父老皆欢呼前迎。依西山松楸以居,幅巾杖履,日与田父野僧游”。

这说明,苏符晚年归蜀,有子苏山在膝前尽孝并在苏符身后安埋了父亲。即便如此,苏山的事迹与后世也都无从稽考,但并不排除苏山及其后人在眉山老家定居。而且,苏符还有曾“俱没虏中”的另外六子,是否也归蜀定居,也是历史之谜。当然,此六子不大可能夭折于“靖康之祸”,否则《苏符行状》就该另写成“俱殁虏中”了。

三苏后人,主要以其父辈、祖辈为官之地,即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定居,各地都有宗亲会,很多地方也都留存有历代所修之《族谱》。尤其是2012年,由旅居海外的苏氏族人提议和资助,由北京大学管成学教授任执行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苏氏总族谱》发行,其中详尽地记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苏姓脉衍分支。

西充县鸣龙镇聚居了大量苏姓居民,其年长者都知道在当地李桑坝曾建有苏姓大祠堂,而且在解放前,每年的清明节都要举行祭祖仪式(俗称“清明会”)。包括分迁到西充双洛、青狮、仁和、双凤、罐垭川井坝、鼓楼等乡镇的各支族人,在解放前也都执掌有《苏氏族谱》。但这些族谱,相继遭遇土改、破四旧和文革,都被焚毁,无一幸免。

1986年,苏姓后人根据其儿时记忆,有“千秋俎豆绍眉山”之联语,判断鸣龙这一支苏氏宗亲是由眉山迁来,但不足为凭,于是下决心重修《苏氏族谱》。经多方寻旧谱不果后,不得不从查文献、访长者、谒祖茔开始寻根问祖。前去眉山三苏纪念馆拜访,负责人告知:“眉山苏氏族谱与有关碑石,同遭文革厄运。只是在开宗亲会时,曾有人问及迁往梓潼一支人下落,但无回应。”访长者时,有族人记得苏氏祖茔墓志有“金、银、凤、集四祖初迁梓潼城,再迁川北跑马坪,以滤布纺织为业”的记录。进一步去梓潼县访问,得到了在苏家湾立有一方“苏家支派碑”,上有“大明以前居此土”的记载。也有族人提供苏家在鸣龙镇中修建的大茶铺“四海居”,正厅中悬挂有木质黑漆捶金楹联:“我祖实东坡后裔想当初玉殿对诏炬锡金莲伟矣两宫殊遇;此地属西南边陲迄今日市立鸣龙山横伏虎巍然一座雄关”。此联虽用了《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的才华与能力受到当朝先皇、皇帝、皇太后特别器重之典故,可仅此仍不能证明西充鸣龙一支确系苏轼之后裔。

1987年,偶然获悉鸣龙老家有总祠正厅金字大匾,因改作门扇而幸存下来,匾上还刻有“眉山一脉”四个大字和若干小字。也因木工嫌其太长,已经将末尾的“脉”字锯掉了。经拍照和制作拓片,送三苏纪念馆鉴定,几位负责人见后均表示“确系轼公子孙无疑”。匾额右侧刻有文字四行,文曰:“我祖三苏,昔居城都眉州,自宋由元及明,迁居川北白马铺鹁鹄嘴李桑坝。远祖凤山公后裔嘉祯子仕英孙正还偕胞弟正权、正元、正林,自圣朝康熙二十二年卜居於西乡万张沟,至今传十一世矣,而合族建祠于兹。恐代远年湮,数典忘祖,特竖匾额,以溯其本源云。”

至此,“大明以前居此土”、“自宋由元及明”、“远祖凤山公”、“金、银、凤、集四祖初迁梓潼城,再迁川北跑马坪”形成了一条完整而清晰的脉络,足以证明鸣龙苏氏为三苏后裔。

苏符“乃还蜀”、“不肯复出蜀矣”在南宋,因时局不稳,战事频仍,祖辈、父辈及自身做官又屡遭坎坷,悲情厌世而亲近田园之情不难理解,其后世不鸣,甚至不求仕途、隐姓埋名亦在情理之中。但在封建社会,家族世系异常严格。苏符(及其兄弟)子辈为“山”字派,始迁鸣龙镇的“金山、银山、凤山、集山”正好为“山”字辈。由此可以判断,鸣龙苏姓很可能就是宋苏符定居四川之后,所失传六子中四人之后代。



南充苏氏族谱
苏平 推荐



投稿方式 微信号:QsgrQ138033389 邮箱:138033389@qq.com纵览天下苏氏资讯,尽在天下苏氏信息平台!欢迎您的关注和分享至朋友圈和群! (更多精彩请关注)推荐您添加苏家人的微信公众号: TXSS138


天下苏家古今事,尽在苏氏信息台。欢迎投稿、阅读、写留言、转发…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