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营山:太蓬山层峦叠嶂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翻山铰子气势奔放凉面劲道顺滑
唰唰冷呵映 发表于:2020-6-9 00:11:1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82
CCTV-10

2020.6.8 23:0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四川营山

营山篇 预告片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建立不久的唐王朝于今天县治所在设置朗池县,以临古朗池而得名。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因县城周围山丘起伏好似营垒,故而更名为营山县。




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营山形成了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传统。历经几百年修建的文庙、学宫、文塔、书院和考棚,构成了营山一条长盛不衰的文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科举仕进之路。在宋、明、清三朝科举中,这里共走出过57位进士。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营山知县杨尚容主持修建了一座31.2米高的九层“回龙塔” ,白塔门联处镌刻着“砥柱回澜波澄朗水,奇峰拔地秀启绥山”,它至今仍矗立在县城以东的梅家梁上,彰显着营山的赫赫文运。










太蓬山层峦叠嶂

太蓬山,又称绥山,因其形状如同“海中蓬莱”而得名。隋唐以来,这座海拔731米的蜀北名山,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文化意象与峨眉齐名,素有“太蓬仙迹”之称。










太蓬山成于地壳隆起,山势四周陡峭,岩壁如削,峰顶平旷。诸峰环抱,神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65%,平均气温15摄氏度,海拔落差在420米左右。这样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奇特的小气侯,形成低海拔云雾、云海等气象景观。







蜿蜒的山路是古代关中通往蜀地,连接黄河、长江流域文明的古道——米仓道。







古时米仓道上文化、军事、商旅活动十分繁忙,沿途集中了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摩崖造像和石刻题记。太蓬山石刻群中一处巨大穿岩石穴,洞穴高约三米,径直穿过山腹数十米,可一眼望穿,故名“透明岩”。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太蓬山森林公园于2017年通过评审,正式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1933年,红军为扩大根据地、巩固红色政权,发起了营渠战役。在红军激战营山的众多战役中,“马深溪激战”的故事至今仍为当地群众所传颂。

1933年9月24日,红九军、红三十军乘胜追击,追敌至地势险要的马深溪。




马深溪战斗遗址

坐落在蓬溪村马深溪上的“红军桥”,它刚好扼守于通往营山县城的咽喉要道上。




这座桥本修建于清乾隆年间,在马深溪战斗之后,人们便改称其为“红军桥”。马深溪一役告捷后,经过大小激战,杨森部败退,红军占领营山县城。10月6日,营山县苏维埃政府正式建立。










2017年,一位红军老战士度过了104岁生日,她叫王定国,出生于营山县安化乡的一个贫农家庭。在苏维埃政权建立的这一年,她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在1935年随部队走上了长征之路。




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斗争中,营山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3800多名营山儿女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家乡人民为纪念革命烈士修建了骆市烈士陵园。今天,陵园已成为南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翻山铰子气势奔放

“离了和尚不念经,离了铰子不送亲”,这是营山当地一句耳熟能详的民谚。“川北翻山铰子”是一种流行于四川北部的民间舞蹈。在营山,每逢婚嫁、寿诞等喜庆的日子,邀请铰子队前来助兴已是流传久远的乡俗。




这种舞蹈与古巴渝舞同出一脉,起源于“傩戏”。舞者手中的铜质小镲俗称“铰子”。表演的时候,铰子上下翻飞、左右敲击,如同翻山越岭,因而得名“翻山铰子”。







翻山铰子以打、擦、翻、转四种方式构成,并形成了四十多种舞蹈套路和特技。主体动作通过两面铰子翻来覆去的相互击打形成循环往复的动律。这种特有动律总是沿着“8字形”运动,起到动作间连接、重复、变换和过渡的作用,具有圆润、流畅的美感,动作粗犷,气势奔放。













改革开放以后,“翻山铰子”得到空前发展。其技巧难度和动作观赏性大大加强,伴奏乐器也从单一的击铰,变为多种乐器合奏。2006年,营山与渠县、平昌三地的翻山铰子同时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营山县城守二小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表演的舞蹈《金铰娃》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使娃娃们的表演更具灵性与活力,从而一举夺得一等奖。




竹编技艺 精工细作

渌井镇天平村翠竹茂密,四季长青。竹制背篼、箩筐、扇子等日常用品在乡间十分盛行。







名为《吴彩鸾跨虎入山》的竹编扇制作耗时八个月,是用3500条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而成。其扇面薄如蝉翼,手感如丝如绸。正对扇面时,图案荡然无存,而当扇面与光线成30度角,图像则跃然眼前。







这把扇子曾荣获“百年经典作品”金奖,扇子的制作者就是生活在天平村竹海中的村民何启荣。他制作的扇子被誉为“蜀中一绝”,而这样的认可则源自制作者的精心与耐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深受何启荣竹艺魅力感染,主动登门拜师学艺。




营山凉面 色香味俱佳

营山凉面历史悠久,是鼎鼎有名的传统特色小吃。其面条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素以色香味俱佳而闻名遐迩。







营山凉面与其它凉面的区别不仅在于味道和口感,更在于凉面的颜色。




在春节短短的7天假期里,营山人就能吃掉凉面3万余公斤。红油是营山凉面的必备调味料,特别在正月初一当天,吃一碗火辣、通红的“全红油”凉面,则预示着红红火火,平安长寿。




2018年,南充市第十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营山县第三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当天,营山新时代广场上14800名志愿者共同参与了“万人同吃营山凉面”活动,这项活动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世界基尼斯之最”。







创新机制 多元发展

2017年以来,营山县委、县政府将花椒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脱贫奔康的先导产业。经过精心规划和大力推进,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大片区”“全面覆盖”的发展格局。







2009年,“营山黑山羊”以肉质鲜美和板皮优良的特性正式进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录。




依托“双百羊果产业环线”建设,营山县政府积极推行黑山羊规模化养殖,注重种养循环、林畜兼顾。







2017年12月,营山举办第二届黑山羊美食文化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宾客齐聚营山。文化节开幕当天的推介会上,签约资金达15亿元。




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生机勃发。依靠“精明增长”“生态宜居” “产业兴城” “综合治理”的理念统领建设,保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2018年,营山国际马拉松和中国环四川(营山)国际自行车联赛赛事先后在营山鸣枪,各国运动员在宽阔大道上奋力角逐的身姿展现着新时代的营山魅力。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营山篇》

播出时间:6月8日23:06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蒋张妍(实习)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营山, #四川, #南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