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回民禁忌语初探
风吹吹蛋蛋疼风w 发表于:2020-6-16 09:48: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43
四川阆中回民禁忌语初探

蒲 洁

摘 要:通过对四川阆中回民禁忌语的调查,分析回民禁忌语的特点,讨论回族禁忌语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阆中;回语;禁忌语



一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作为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回族有其特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回族语言的来源复杂多样,在历史上,回族的先民曾讲过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等。后与汉族频繁接触,回语中吸收了不少汉族词汇,这样一来回族语言变得更加复杂了,也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语言系统。目前我国回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甘肃、宁夏、陕西、云南以及四川等地。在四川境内,回民主要在广元,松潘,阆中等地生活。其中,阆中的回民尤具有代表性。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部分回民自陕西随李自成入阆,此后又有零星回民陆续从陕西、甘肃来到阆中,定居于现在阆中城内的礼拜寺街;部分回民从湖广迁来,定居于现在的文成区,形成了现在的博树回族自治乡。众所周知,回族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又有不同的教派及分支。阆中的回民属于嘎德林耶教派,这是四大门宦之一——苏非门宦的分支。“嘎德”乃是这一分支的创立人。“耶”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规则和原则。康熙23年沙特阿拉伯麦加人华哲阿卜董拉西开始在广东,广西,云南和甘肃传教。他是第一位将嘎德林耶派传入中国内地的人。1689年,华哲阿卜董拉西在阆中逝世,并葬于此地。人们为了纪念他,在阆中建造了著名的巴巴寺。此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享有“东方的麦加”之称。阿拉伯语中,“巴巴”意为“祖先,祖师”之意。俗语说“国外朝麦加,国内朝巴巴”,巴巴寺已经成为嘎德林耶教派回民的圣地了。这也成为选取阆中为调查对象的基础。

在回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它时时刻刻在制约、规范着回民的行为举止。除了伊斯兰教,回族的语言文化也受到了其他一些宗教的影响。由于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发迹,阿拉伯半岛上贝都因人的拜物教或多或少对它有些影响。后来伊斯兰教来到中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教、佛教思想在其语言中也有体现。要研究回族人民的文化,最直接最便利的是研究他们的语言。

二 回族语言简介

要研究回族语言,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回族语言的发展史。从回族先民进入中国开始,至今回族语言历经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指从西亚以及中亚迁移到东亚的回族人民。在14世纪早期,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战争后,随着大批军队撤回的还有大量的回族人民。当时的回民并不全是穆斯林,他们不全都信仰伊斯兰教。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主要使用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印度语以及波斯语。

第二个阶段是指回族人民来到内地后语言使用上的“混合语”阶段。虽然语言来源复杂,但是这些迁移到内地的人被统称为“回族”。为了在日常生活中更顺利流畅的与其他人交流沟通,他们必须要选取一种语言作为通用语言。当时波斯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于是波斯语占据了语言上的主要地位,成为交际的主要使用工具。

第三个阶段是重要的“双语”阶段。虽然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回族人民都弃用波斯语而选用汉语,但是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回族同胞开始使用汉语。这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代表各民族的交流和沟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汉语通用”阶段了。至此,具有独特性的回族语言系统形成了。随着回汉人民的频繁接触,波斯语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以及日常生活的障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回族人民在日常的交流中开始使用大量的汉语,夹杂一些波斯语以及阿拉伯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语言。也有一些国外的学者把这个时期看作是回族正式形成的标志。

从多语言,双语到通用汉语,回族语言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的语言特殊性是由回族来源的复杂性引起的。可以说,“回族是中国国内及国外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时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

虽然现在回族人民选取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但是他们使用的汉语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回族人民吸收不同的外来文化,给回族语言增添了新的特色和亮点。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过程与其语言的变迁过程密不可分。而禁忌语(taboos)是一个民族语言系统中特殊的语言材料,是民族习俗、传统、宗教信仰的“活化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但又因时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容。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禁忌语将语言与宗教紧密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回族语言中的禁忌语,分析禁忌语的特点,将语言事实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来探究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来影响回族人民的信仰、伦理观以及各民族相互的文化交流等问题。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体系不断变化,它始终能折射出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民族心理,给我们提供重要的研究素材和线索。

三 调查研究及分析

作者对阆中清真寺,巴巴寺的阿訇进行了采访,记录下了他们日常所使用的一些禁忌语,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如下。

(1)回族不说“杀鸡”“杀猪”“杀牛”“杀羊”,他们用“宰”字代替“杀”字,或说请人来“交换”。

(2)对于宰牲人回族不叫“屠夫”,而称其为“赶刷卜”(音译)。

(3)回族吃饭时不说“吃”“请”,而说“口到”。

(4)回族语言中也禁忌说“死”字,年纪稍长的人说“归真”“无常”“口唤”“亡故”“昌提”,年纪轻的人说“毛悌”。(音译)

(5)回族禁止说“断气”只能说“咽气”。

(6)回族最大的禁忌是“猪”。猪肉是不能吃的,连“猪”这个字也要尽量避免说。比如回族称“猪”为“哼热儿”,猪肉称为“大肉”,“猪油”称为“大油”,甚至在属相上也要忌说属“猪”的而要说“属亥”的。(音译)

(7)虽然“肥”和“壮”在意义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回族语言中只能说“壮”而禁止说“肥”。

(8)酒是回族的大忌,被称为“害穆儿”。(音译)

(9)屁股不说“臀部”而叫“肚拨儿”。(音译)

(10)回族在祈求真主时不能说“老天爷”只能说“胡达”“安拉”。

从这些语料来看,回族语言中的禁忌语都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丧葬方面。回族人民一生中奉行“清”“真”二字,即“一清二白,一生无染”“真真不假”。穆斯林的一生不管是活着还是逝世都要追求清净,拒绝污秽的东西。其次,由于回族有六大信仰,即信真主,信圣人,信经典,信天仙,信前定,信后世,回族人民用“口唤”代替“死”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每个穆斯林都应该诚信凡事都是真主的前定,信奉真主会做出最公平的审判。人的死亡并不是最终结束,每个人还要接受真主最后的检验。

二是饮食方面。回族人民认为饮食为养身宜性的,如果我们吃的食物性善,纯洁,那么就会增益我们的性情;反之,也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伊斯兰教的经典写道:“食犯禁的饮食,所发育之身体不得进天堂。”回族人民为了避免受到惩罚所以特别慎重的选择食物。猪是回族自古以来最严格的禁忌。猪身上的一切都是不可食,不可用的。至于烟和酒,也是严格被禁忌的,这在回族经典《古兰经》中是被称为“恶魔的行为”,因为它们都是乱人性情,磨灭人意志的。

随着回汉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之间的交流以及日常生活的互动,回族人民生活中的一些禁忌也发生了变化。

(1)有些以前很严格的禁忌现在已经能够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做些改变了,除非在非常正规的场合比如说宗教活动时才需要严格的遵循。回民在日常生活中同汉族一样,与汉族朋友见面打招呼时还是说“你好”,在遇到回民同胞时就亲热的改说“色俩目”;平时将“星期五”就称为“星期五”,只有在进行正规的宗教活动时才称为“主麻,聚礼”。这些称呼的改换,一来可以表现其受汉文化影响之深,二来可以作为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的发展变化,很多禁忌的词汇已经不再使用了,另外一些禁忌语的使用频率增加。比如“昌提”表示“死亡”,现在的回族已经很少使用这个词汇了,多使用的是“口唤,无常,归真”。

(2)虽然随着语言的交流,生活中的频繁接触,各个回族聚居区的回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汉化,但是对于某些禁忌他们是严格遵循的。如果不了解或者是无意冒犯了还会影响民族感情。首先是“猪”的禁忌。即使回族人民放宽了一些生活中的禁忌,但是这一条是必须严格遵循的。另外用“宰”代替“杀”也是必须遵守的,用“杀”字使人联想到“凶恶,残忍”,这明显与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相悖了。

(3)回族语言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反过来汉语也受到回族文化的影响。一些词语被汉语吸收了并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比如“油香”“清真”。人们习惯上将完全用牛,羊肉做成的食品称做“清真”食品;人们不仅常常使用“油香”一词,这种食品更是大受欢迎。这些都是回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结果。

四 结语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是调查分析四川省阆中市回民禁忌语的特点。虽然调查阆中回族具有地方性,但是在比较禁忌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上仍然具有代表性。另外,研究回族禁忌语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使我们对回族语言、宗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回族文化底蕴深厚,从禁忌语入手可以探究回族语言与宗教的关系,由小见大,帮助我们了解回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传统;二是有利于促进民族沟通,维护民族团结。语言禁忌在回族人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不小心用错语言,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伤害民族感情,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了解回族同胞的禁忌语,尊重回族人民生活习惯,避免回汉交流出现障碍,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uranti,Alessnandro.Linguistic Anthropology.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2.

[2]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金泽.宗教禁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李生信.回族语言民俗[M].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马坚译.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马尚林.四川回族语言及其文化属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

[7]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8]张维鼎.语言文化纵论[M].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Class No.:H2 Document Mark :A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