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
掌舵的鱼1987 发表于:2020-7-26 13:13:2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40


图为营山县黄渡镇兰武村柑桔产业园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生命线。
  近年来,南充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专合组织”的“五位一体”模式,通过共建脱贫奔康产业园,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据悉,目前,全市1290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奔康产业园全覆盖,贫困群众通过土地出租、就近务工、收益分红等,收入有了稳定保障。

A 抱团发展 建设产业基地

4月13日上午,记者在营山县黄渡镇兰武村看到,一棵棵柑桔树整齐划一排列在村道路旁,数名工人正手持铁锹、锄头等工具,对柑桔树实施除草、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工作。
  “2017年,村里建起2000余亩晚熟柑桔产业园,全村400余户村民入园发展。2019年,产业园实现试挂果,生产柑桔超过2.5万斤。”兰武村党支部书记陈方国介绍,村民可自愿入园管育柑桔树,并按40%的比例分红所管育柑桔树的柑桔销售收入。2020年,预计入园发展的村民能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
  针对贫困群众大多存在致富无门路、手上无资金、自身无技术、销售无市场的现实情况,南充市提出在贫困村创建脱贫奔康产业园,通过产业向园区集中、贫困户向园区集中、政策资源向园区集中的思路,组织贫困群众入园发展、抱团取暖、走集群集约发展之路,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专合组织”的“五位一体”模式。
  据初步调查统计,在全市1290个贫困村中,已建有脱贫奔康产业园1751个、产业扶贫示范村230个,建成农业产业基地360万亩,带动近9万户贫困户入园发展,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初步形成生猪、水果、有机粮油、蔬菜、小家禽、食用菌等扶贫支柱产业。

B 引进业主 发挥带动作用

走进阆中市河溪街道慈云村脱贫奔康产业园,但见4幢整齐排列的板房,房内,一只只肉兔正在铁笼中悠闲觅食。
  “兔子一身都是宝,就连排出的粪便都能废物利用。”慈云村脱贫奔康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慈云村建成13亩脱贫奔康肉兔养殖场,不仅卖兔肉,还将肉兔粪便作为产业园果树、蔬菜的肥料。目前,慈云村养殖肉兔6000多只,年产兔粪400多吨,能满足当地及周边2000多亩果树、蔬菜施肥需要。2019年,慈云村出栏肉兔3万只、收获水果万余斤,总产值达130余万元,全村97户贫困户共分红10余万元。
  南充市突出招大引强、扶优做强,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专题招商活动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近年来,招引培育杨氏果业、海升果业、大北农、温氏集团、绿科禽业、百科公司等国省农业龙头企业67家;在贫困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25家、家庭农场1643家,流转经营土地面积167万亩,75%以上贫困户进入扶贫产业连片覆盖区。
  据悉,仅2019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社320个、新增家庭农场550个;组织贫困地区20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交会、农博会等大型展会活动,达成协议销售额30亿元以上,地方、业主、村集体、贫困户多方共赢格局加速形成。

C 保障要素 夯实发展基础

鸟鸣啼春,桃红柳绿。行走在南部八尔湖畔,湖面波光粼粼,湖中的多个绿岛宛若宝石闪亮夺目。
  “如今的八尔湖镇,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通过开办农家乐、土地出租、园区务工等,我家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当地村民王政润一笔一笔向记者算起收入,脸上绽放幸福的笑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八尔湖5000亩水面是最好的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旅游扶贫的路子,当地开发农旅项目10余个,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民宿客栈等新型业态200余个,解决300余名贫困人口就地脱贫、带动8000余人创业就业。
  近年来,南充市加大基础设施及产业建设投资,形成政策投入、业主投入、金融投入、社会投入“四位一体”投入机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全市产业扶贫累计完成投入73.5亿元,撬动其他社会资金44.1亿元。此外,南充市全域指导产业扶贫规划,制定完善县、乡、村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及因村施策发展方案3671个,确保1290个贫困村,村村有脱贫思路、户户有致富门道。目前,全市依托产业扶贫脱贫人口45万人以上,产业脱贫人口达到脱贫人口总量的65%以上,实现人均年增收2100元。

(来源:南充日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