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 提升四川玉米竞争力
海田1 发表于:2020-8-8 20:47:2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59


本报讯(记者 阚莹莹)“1000 亩玉米的秸秆,销往遂宁等地的奶牛场用作青贮饲料,亩产值能达到 1000元。”8月4日,在南充嘉陵区举办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玉米体系)川东北丘陵区玉米竞争力提升行动现场会上,玉米种植户、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建华说。

与其他玉米种植户不同,唐建华卖的是玉米秸秆。从2007年开始,在玉米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团队专家何川研究员的技术指导下,唐建华种植青贮饲用玉米,“合作社在3年前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和粉碎,成本约每吨100元,比人工收割粉碎能降低一半以上。”唐建华说。

2007年,为破解玉米生产需求与科研脱节、资源配置重复、产学研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四川有育种、栽培、植保和机械 4 名岗位科学家,成立了南充、绵阳和西昌三个综合试验站,以及15 个示范县组成的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体系,全省共 80 人的产业链大团队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幅提升了玉米种植效益,农民种植热情提高,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了科技力量。”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山地栽培岗位及专家组组长刘永红研究员向记者介绍。

延长玉米产业链、推动秸秆饲料化,只是玉米体系在我省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以南充综合试验站为代表,专家组在集成并推广玉米种植机械化和绿色增效技术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化肥农药双减,产量效益双增中,我省玉米竞争力不断提升。

8月5日,在西充祥龙乡的示范基地内,来自示范县的农技专家和专合社代表参观了丘陵区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及配套新产品新机具。

据介绍,川东北丘陵区在玉米体系专家组的技术支持下,玉米机械化从无到有,再到部分地区机耕机收机械化率超50%,极大提高了当地的种植效益。“玉米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技术体系,将传统丘陵旱地套作三熟改为宜机械作业的净作模式,选用耐密宜机优良品种,筛选出了适宜丘陵旱地生态特征的播种施肥一体机。”现场会上,玉米体系农机岗位专家张黎骅介绍道。据了解,全程机械化后,每亩节本增效平均达280元~300元。

发展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是玉米体系专家团绿色增效技术模式的核心:玉米秸秆为养殖业提供饲料,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又可作为种植业肥源。“根据试验测算,每吨动物粪便养分含量相当于 20~30 公斤化肥,施用到玉米地改良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36%,相比于农户传统20公斤的化肥施用量,种养循环模 式 能 实 现 化 肥 减 施50%。”何川说。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化肥农药处了解到,今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2785万亩,比去年增长13万亩左右。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