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军之家 百年沧桑 (三)
小雨敲窗y 发表于:2020-8-20 20:46:2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57
鲜晓军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来源: 八一情怀



(五)戎马生涯融亲情




1949年,我的父亲母亲相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迎接全中国解放大军南下的战场上,湘西剿匪的枪林弹雨中结下战斗姻缘。据说当时军队干部结婚有个“二五八团”的规定(25岁,8年军龄或党龄,团职干部),1950年12月母亲在结婚纪念照片背后这样写到:在伟大的革命阵营里,我们相识了,在毛主席的旗帜下,在党的领导培养下,我们结合了,是的!我们应该在革命爱情的原则下,发扬互助互学互教互让的精神为党的事业努力为人民立功!







我的母亲陈中(曾用名陈厚菊),江苏扬州人。1930年10月14日(阴历)出生在上海,苏扬小巷书香门庭。未满周岁时外婆病故,后随外公北漂,在北京(北平)度过童年。12岁因病失学,14岁考入北京女子三中,因家庭困难勤工俭学,读考私立女子高中。




1949年3月8日,全国解放前夕悄然离家,在百里以外的河北固安县苏家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即随大军南下,参加了征粮,宜(昌)当(阳)战役,湘西剿匪等战斗。1950年加入共青团,1951年加入共产党。1952年底转业,1973年在沈阳总院病故。





1950年全国解放硝烟未尽,父母新婚七天,父亲即选入南京军事学院首期学习,后入朝作战。母亲随军南下先后在140师政治部宣传工作队,教导队,曾任女兵队区队长,419团及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后改称武汉八一小学)统计干事,南京军事学院随军负责家属工作。

1952年底转业到南京市总工会。




1955年1月,父亲奉命从朝鲜回国接收驻旅大苏军的防务。1957年妈妈带领我们三个孩子先后来到大连,结束同爸爸两地生活全家团圆在一起。那时爸爸经常出差,从小幼儿园住长托,后来小学寄宿的我们并没有"两地"生活的概念。巧合是当年曾在129师征战的父亲,在大连一二九街部队大院安下了新"家"。妈妈到大连后,先后在市总工会,西岗区九三小学和西岗区人委(区政府)工作。



1959年我上小学后全家利用爸爸在家的周日到大连军人俱乐部拍摄了全家第一张——全家福

1968年3月我应征入伍,父亲在百忙的工作午休赶到火车站为我送行,望着已经徐徐驶离站台的列车只能向车厢背影挥手告别。第二年我回家探亲,弟妹都已当兵,归队时只有小弟小华代表全家给我送行。两周以后,父亲接到命令开赴珍宝岛前指参战。在往返沈阳开会期间曾抽身看望小平所在医院的部队子女。我们在部队当兵的兄妹弟弟直到后来战斗结束后才知道爸爸参加了珍宝岛战斗。



常年出差的父亲从前线返回后调任外长山要塞区驻守海岛十年,母亲只身在市内工作,四个孩子兵分四地,在外地当兵的我和弟弟小东并不是每次探家都能见到爸爸。




这是1971年兄妹参军恰逢同时探亲全家在大连便装合影。

(六)传承光荣砥砺行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1978年, 年近60的父亲主动要求退居二线,接到命令后离开驻守十年的海岛,到旅大警备区司令部担任顾问职务。军人的职业离不开打仗,父亲跟作战、侦察,司令部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一军人的战斗岗位上。在担任顾问期间,坚持参加司令部工作各类会议,三级首长司令部带实兵现地演习等,并积极参加各类军事学术活动。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退居二线的父亲或许是职业习惯,把每天中央新闻广播和报纸摘要中前线战况,在家中墙上的全国行政地形图左下方位置上进行标图,并振振有词的念叨:这样的仗进展有些太慢了。果然一个月后,首轮越战结束,父亲的一副完整的对越作战地图也标绘完成。这也是父亲戎马一生,亲手绘制了最后一幅作战地图。







1982年父亲接到中央军委、总政干令字213号离休命令后,仍然坚持为军区学术委员会撰写城市要塞防御等军事学术论文,并接受各地史志人员采访,为全国各地和本市中共党史丛书撰写回忆文录。




1983年9月,退休之后的父亲欣然接到中国人民解解放军军事学院颁发的1954年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第一期毕业的大专学历证书。



常年出差的父亲受命驻守海岛,小华跟随登岛上学,一二九街9号这座空空的日式楼院,留下母亲最后只身生活在这里的悠悠记忆。亲爱的妈妈,你把我们抚养长大,眼看着一个个放飞,1973年自己却积劳成疾过早的离开了我们。







1988年6月中央军委颁发红星勋章的前两天,爸爸因病不幸也离开了我们。



旅大警备区机关党委、营山县委及爸爸生前部队老领导江拥辉、肖全夫、刘凯等全国各地老首长及干休所老首长、老战友,发来唁电和凭吊花圈。



解放军报社、前进报社先后发出讣告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00年来--父辈留下跟随毛主席他老人家开创新中国和保卫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奋斗一生的脚印,留下对共和国自强于世界未来的信心和期望从我们身边悄然走过…

我们豁然发现,父辈并没有远离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依然在我们身边。互联网百度百科词条上,能搜到父亲—“老红军战士鲜明”的生平简介。我们在整理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历史战斗总结和军事论文手稿。






北京广电系统工作的大舅陈厚瞬,细心地发现《星火燎原》全集第13卷有父亲的撰稿“小侦察兵”,《军事纵横》(94-4)期有父亲当年参加“接收苏军驻旅大防务纪实”的文学历史回忆。






三姨父张玉新在邮电总局史志中找到母亲在旧电信局打工时值机中没有听清新任伪局长的声音被开除的遭遇及大姨陈厚贞解放前夕在北京邮电局护厂迎解放的工运史料。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发掘,相继发现军队刊物《辽东半岛之春》、大连党史丛书有父亲历史照片及撰稿,中央新影1955年的纪录片《永远怀念苏军》中发现父亲的身影。



是的,父辈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万贯家财,但是为我们留下了为开创新中国和保卫中国革命建设艰辛光荣的足迹,这些无价之宝是父辈为我们留下最珍贵的红色历史传统教材和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央视新闻频道军事组记者通过解放军报社联系到我,专程来到大连采访老红军后代,采访中我们兄妹一起共同追忆父辈长征的故事。央视13频道播出了《追忆父辈的长征》专辑。

时光斗转星移,我们不会忘记父母双亲两家共有九位亲人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母亲家堂叔陈忠经还是共和国“龙潭后三杰”之一。我们全家有着共与祖国同行的红色光荣史。




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精选了100件人民军队的《红色传家宝》。我的大姨父老红军战士严成钦,写在军帽衬布上的家书(上图),被收录其中。当年随中央撤离延安时部队在前方作战,孩子母亲在后方撤退时翻车牺牲,3个月之后见到当时年仅3岁的女儿,只能匆忙在军帽衬布上写下告别信,含泪重返前线。

那些跨度近百年的红色传家宝,从“八一”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边境自卫反击,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背后每每都有一个真实感人的家庭故事。



北京的亲友最年长的三姨陈厚媛(右)小姨厚棣(左)大舅厚舜(左二)和小舅厚望(右二)一起到南京前来看望走过长征的老红军90岁高龄的大姨夫严成钦(中)。



老家陪伴爷爷、奶奶 的三叔、三婶和小儿媳)

父母亲很少跟我们讲起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家中的影集里我们才知道,父亲从参加革命之后仅回过两次老家。解放后通信得知爷爷携全家随红四方面军走完长征后由十八集团军介绍返乡,小姑姑长眠在雪山脚下, 二叔返乡后被抓壮丁,和父亲一起参加红军的舅爷、表叔失联。是三叔三婶一直守护在老家伴陪着爷爷奶奶。



家乡青壮年劳动力长年在地外打拼,我跟国民(三叔长子)2001年在南京相遇。




茅屋犹在今昔比。2006年三叔的女儿国清、儿媳华琼守护着三婶在营山小桥老家。



100年间,亲爱的爸爸妈妈,深信生日相同而一起携手走过了与共和国同行的普通人生。继往开来的我们——不会忘记初心,不会忘记长征的故事,不会忘记老一辈革命者开国创业的铿锵步伐。



多么想再聆听爸爸讲那过去的战斗故事...(照片中抱坐着我参加爸爸为旅大卫生学校共青团委讲传统)



妈妈生活中、舞台上、游泳场和运动场(市直机关运动会)上百米冲刺的音容笑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长江后浪追前浪,革命自有后来人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雕漆大师《北京美杯》工艺美术银奖为人民大会堂献艺品的小姨陈厚棣,为家人亲友奉献漆雕国礼盒。




请爸爸妈妈放心,革命前辈打下了红色江山,我们吃水思源不忘本。生活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不会坐吃山空立地吃陷。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会百倍珍惜,更将昂首阔步继续走在共和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康庄大道上拥抱未来。

中华巴山蜀乡亲,厚菊江南书香庭,

东海珠长江水,江水路融亲情。

我等后辈在与共和国同行的征途上继往开来,缅怀前辈不忘初心,一定将红军之家的光荣传统承前启后,弘扬世代,传承千秋!

2020年清明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营山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