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文家桥(文家桥故事之一)
风来时狂放 发表于:2020-8-26 15:01:2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66
作者:我and你

据一位姓毛的好友说,营山毛氏家谱有一段关于文家桥的记载:……乾隆十五年……應(应)禄、應(应)贵在营山县西路文家桥落业……。我翻了很多文史资料,没有文家桥的记载。据我所知,营山县城的西南方向井镇有一座文家桥。







文家桥

为了一探究竟,2020年7月20日下午雨过天晴,我和一位对文史有研究的朋友相约来到了位于营山县渌井镇香积村四社(原渌井镇双河村四社也就是原来的渌井镇11大队4队,现在的渌井高速收费站附近),看到了传说中的文家桥,文家桥从远看普普通通的一座小桥。历经百年沧桑,经过数次维修,至今文家桥在发挥它的作用。我不由得佩服修建文家桥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我们寻访了附近的村民,大家都说这里就是文家桥,但有一位姓毛的老人却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看到这座桥写了彭家桥(音)。为了解开疑惑,我在桥的四周仔细查看。my god!我惊奇的发现在桥洞的左侧藤条遮盖下一块石头上有文字。古代是从右往左读,拨开藤条虽然有几个字被苔藓和泥土遮住了,仍然依稀可见几个字:

……脩(修)……仁……率子先

庚、哲、烈、脩(修)

經(经)理信士 张星華(华)

匠师 唐永裕

大清宣统二年歲(岁)次庚戌仲夏……立。




清宣统二年是1910年,宣统(公元1909年-1911年)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清宣统二年距今110年了。从毛氏家谱来看,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之前,文家桥就是此地的地名了,由此可见文家桥在乾隆年间之前就存在了,宣统二年(1910年)是补修或者重修文家桥。




据我多年的了解,渌井镇文家桥附近的村民基本是“湖广填四川”来的,这附近的毛姓、张姓、唐姓、邓姓等姓氏的村民是清代康熙到乾隆年间从湖南永州迁移过来的,他们部分保留了原籍的乡音,大家称之为“永州腔”。“彭家桥”用永州腔来念,是不是被大家误听为“文家桥”?我从小熟知的经典永州腔段“赶茶盘场,卖丫丫柴,买猪儿。”,用永州腔来念,别有韵味,用四川话或者其他话,是念不出那个韵味。




从地图来看,标识的是文家桥。那么文家桥是不是曾经叫彭家桥?我询问过很多本地人,无人能解答。我发现有意思的是,文家桥附近的原住村民有毛、张、唐、邓、李、王、朱、喻、苏等姓的人,居然没有文姓和彭姓的人,带着诸多疑问,我将抽时间再访文家桥。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营山,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