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博士诠释“努力终有所成”
和你相伴1 发表于:2021-4-30 19:41:0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53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2017届博士毕业生黄国平的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络刷屏。他回顾了自己从山坳穷学生到计算机博士的艰辛历程,说多次因现实压力快扛不下去了,最终因“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信念而坚持下来。

这篇《致谢》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首先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有多么悲苦。如果说人的出身就代表了拿到一副牌,出身好的人如同拿到一副好牌,那么命运则给了黄国平一副极坏的牌。12岁,母亲离家;17岁,父亲去世,同年,照顾他10余年的婆婆离世,下葬时仅有一副薄薄的棺材;家徒四壁、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夏天光着脚、冬天穿着破旧衣服,雨天屁股后面还有泥巴;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来赚取一点微薄的收入,但上课的时候还是因为拖欠学费被老师叫出教室去谈话……

命运给了一个少年远远超出他承受范围的贫穷、孤独与苦难。如果是其他人拿到这样的牌,可能早早地就向命运交出筹码。黄国平也并非没有想过放弃的时刻,“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但这一路,“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

因此,这篇《致谢》之所以感人至深,更根本的原因是,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最深的苦难里的坚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再到现在任职于国内某著名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黄国平在他本没有光亮的人生里,一点点地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并最终散发光。诚如他在《致谢》里说的,“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他非但没有被生活打倒,反倒活出潇洒无畏的姿态,并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回馈社会。

在论文走红后,黄国平在给网友的一封信里,祝福网友“努力终有所成”。事实上,他的经历就是“努力终有所成”的最好体现,是“读书改变命运”的生动案例。它粉碎了“读书无用论”,也是对一有困难就自怨自艾、甘于沉沦的态度的有力回击。他是所有青年都应该学习的榜样。

黄国平说:“作为众多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我才能走到今天。”寒门学子能够改变命运,既离不开个体的奋斗,也离不开国家与社会的支持。我们应该想到的是,一个黄国平走出来了,但千千万万“黄国平们”是否也被社会看见?在他们无数个想要放弃的时刻,来自政府的兜底性救助以及社会上的援助,是否及时将他们晦暗的前路照亮?不得不承认,成功的黄国平是“幸存者偏差”,也有许多寒门子弟在命运的碾压下,早早辍学,人生之路也坎坷得多。

因此,我们还应该继续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改革,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学子的扶持力度,让寒门学子也能够拥有良好的教育条件,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整个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也让更多寒门子弟在政策之光的照耀下,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仪陇, #大寅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