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有学生心中有教材
123456825 发表于:2021-6-28 15:52:0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1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金台小学送教下乡教学反思


3月,蒲公英为飘飞的梦想积存力量,柳絮纷纷扬扬,在春日的甜雨中,我跟随工作室来到金台小学,与2.2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独立完成一个教学设计,对现阶段的我来说是一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设计在郭老师的指点下前前后后修改了三次。从教学设计到磨课到最后的执教,整个过程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美读诗歌,螺旋上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语言浅近明白,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生动描绘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在我的第一版设计里有解诗题、明作者、知诗意,背诵古诗等教学环节,对诗歌的内容上有很细碎的讲解。后来经郭老师指点和仔细研读教材,我明确了二下的古诗应该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在美读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于是,我以教材为基点,以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为量标,设计了多种形式,呈螺旋上升的朗读。古诗朗读应该有读准音—读通顺—读熟练—读流利—读出停顿与节奏—读出滋味的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生感受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我设计了多种朗读形式:生自由读、个读、听配乐朗读、男女合作读、师生承接读、导语引读。通过一遍一遍不同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沉浸在优美的读书声中,完成诗歌教学的第一步。







搭建“活动”支架,想画面,明诗意


事实上,通过郭老师的指导以及在工作室的短暂学习,我明白课堂应该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围绕着主问题,设计教学活动。用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避免一问一答,师问生答式这样机械的、无趣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被老师牵着走,对文章没有整体的概念,只有琐碎的理解。时间一长,学生只能碎片化地理解问题,没有整体意识。但是,古诗教学我从未曾尝试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板块教学,因此起初非常迷茫,走了弯路。第二版教学设计即使降低了难度,改成以朗读为主,并简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但依然有老师讲解过多、过于琐碎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师问生答,没有学生活动。我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明白了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要性。除了设计教学活动,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二年级的孩子还处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语言发展阶段。如果我们过度拔高,只会让孩子们力不从心、望而却步。为了降低难度,我们必须搭建支架。












在郭老师的耐心指点下,第3版教案里我们设计了三个活动,搭建支架让孩子们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给图片配上相应的诗句(图配诗);师说诗句的意思,生猜是哪句诗(猜一猜);古今文对照朗读(师生合作)。整个课堂因为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三个挑战活动变得活泼有趣,孩子们也兴致盎然。


重积累,向课堂要质量


语文的教学最终应该落到实处,没有语言积累的语文教学就如同空中楼阁。背诵不应该只是一项家庭作业,而应该是一手抓孩子的记忆规律,一手抓如何设计能让背诵也变得有意思。在这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3个层层递进的背诵活动。一是填空背;二是导语引背,三是看插图背诵。在实际教学时,填空背、导语引背结束后应该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最后再看插图背诵。背诵要尊重绝大部分孩子的记忆能力,而不是少部分孩子会背了,就错误地以为大家都会背了。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课堂上真真正正地解决背诵积累的问题。要做到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形成应该形成的能力,真正达成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教真语文,实语文,好语文。眼里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就是要抓准教材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要做到合适、合宜。教师要做教材与学生的桥梁,引发学生对课文及学习内容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此次执教,我意识到平时的教学应该做到三点:不断摸索与彻底尊重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根据教材与学情设计出主问题与教学活动,有板块教学的意识;有意识地搭建支架,降低学习难度。教学应该有两个出发点,不仅要从教材与教师的角度出发;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只有如此,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语文。







文稿:詹巧巧
编辑:曹书萍
审核:郭林芳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