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杰/文
连接巴蜀和中原的古蜀道,在巴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有着重大影响。而在所有蜀道中,金牛道、米仓道、利阆道可以说是进入巴蜀地区后的三条主要通道。这三条通道代表着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以广元、苍溪至阆中的利阆道言,对于川北重镇的巴西郡——盘龙郡——保宁府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促进作用。但在研究利阆道千多年来的情况中,首先对阆中古城到苍溪下五里子(今属云峰镇)这一段官道的走向路线有一些需要重新认识的地方。
广元风光
苍溪风光
阆中风光
苍溪境内有两个五里子。一个是与阆中北部接壤的叫下五里子。而距下五里子往北50千米(今五龙镇)叫上五里子。这两个场镇都是利阆道上的重要驿站。而从下五里子到阆中古城,曾有过5条路可通:
旱路:阆中古城到五里子的陆路官道先后有4条。
1、阆中古城-玉台观-漏风垭-一碗水-檬子垭-布施梁-永鸿寺-仙鱼铺(双山垭)-曹家店(土地关)-尖山塘-柏树垭(苍溪)-下五里子;
2、阆中古城-巴巴寺-姜家拐-二道沟-任家山-仙鱼铺(双山垭)-曹家店(土地关)-尖山塘-柏树垭(苍溪)-下五里子;
3、阆中古城-沙沟子(江边)滴水关-红石岩儿-磨刀沟儿-高家濠口-任家山-石子梁-何家山-小土地关-九幢埝-下五里子;
4、阆中古城-沙沟子(江边)滴水关-红石岩儿-磨刀沟儿-上大石板(进沟)-(大山沟)三堆石-(翻大山)五家桥-石桥子-张家碥-下黄家坝-三星桥-上黄家坝-郑家山-青包山-油房梁-大坪山儿-柏树垭-五里子。
水路:从利州坐船,两日可到阆中。
可以看出,旱路无论是走玉台观-布施梁,还是走滴水关-任家山,或走二道沟,到下五里子。
这几条陆路官道在下五里子相汇后,继续北上,经苍溪烟峰楼、上五里子(今五龙)、永宁铺、上元坝子(今广元元坝区)直到利州。
利阆古驿道早在唐宋时就已形成。有杜甫诗《放船·送客苍溪县》中 “直愁骑马滑”句,说明当时就有官道可骑马通行,只是下雨路太滑,只好坐船回阆中。而最后作为入川的主要通道应是明末清初。
利阆道的形成的原因,应为蜀汉以后,先是金牛道因剑阁栈道长年失修,毁坏严重而不能通行,至汉末到晋代,形成了入川通道——米仓道。而米仓道过于崎岖险峻,也逐渐荒废。尤其清时白莲教横行川陕“米仓道”,祸害百姓,荼毒四方。
为避战火,民众流离失所,使米仓道几为断绝。于是从利州经阆中至成都便成了中原入蜀的主要通道。从利州可以坐船直下阆中,十分快捷方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清初时,因战争之乱,阆中当时又是临时省会。朝廷官员入川必须到阆中也只能走利阆道,文人雅士,行商贩夫都常年往来于此。
清朝官员出巡
阆中到利州驿道尽在峰岭乱山间穿行。利阆道全路铺设石板,成为一大奇观。虽不算坦途,但一般坡坎不大。而阆中人一直把这条路叫“梁子”。这条路上沿途有很多官设驿站、乡场,其中还有很多重要关口。
一出阆中城向北,过滴水关,上今阆中石子场任家山、发马坡、何家山、小土地关到五里子。这是古代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人们首选沿江河边开辟通道的原因。且有滴水关口,说明是北边随时有人通行或预防敌方进攻之需要。足以证明此道应是较早开发的。
同时,今石子场曹家坎上有地名“发马坡”,据传朝廷来往官员在此换马,是坐轿到阆中城或回程回轿之处。再向北就是小土地关。这里应是阆中在当时最前沿的关口(今穿洞子)。
利阆道从阆中城向北,上玉台山-漏风垭-一碗水-檬刺垭-周家湾-布施梁-接官亭-引鸿寺-仙鱼铺,再北上五里子。这条通道过去一直为人们所忽略。近年来,在四川省旅游资源普查中,我参与了沙溪街道的此项工作,经实地考察,证明这条驿道的存在。
今沙溪街道盘龙山社区原盖元村,有地名“布施梁”和“接官亭”。乡民现今仍能指认。布施梁为官府灾荒年月开稀饭厂救济老百姓的地方,所以叫“布施梁”。其地为一山间平台,广可数千平方米。接官亭为一开阔平地,毁于清末民初。当地一富豪人家霸占其地修建坟茔。1949年后,富人遭枪毙,坟茔被拆除。大集体生产时,生产队在此修建晒坝和集体保管室。这条官道的形成应是相当早的。
据传,当年张郃进犯阆中,是沿广元至阆中的“梁子”一路下来,最后驻兵于五里子柏树垭大坪山,因此,镇守阆中的张飞不得不从瓦口隘出兵相抗。所以这条道路也应该是三国时张飞上瓦口隘之通道。
民国四川古驿道上的行商走卒
当时由二道沟上瓦口隘,山高路陡,车马难行,是不可能的。只能走较平缓的玉台山上瓦口隘这一条道。延至明清,从所设接官亭和布施梁遗址来看,近千年间,这条驿道一直都存在。尤以阆中古城北门的迎恩街为当时皇帝圣旨到达阆中迎接的地方。按照方位来看,朝廷官员带着圣旨到阆中也应该是走的这条道路。
清末,由于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乡村道路不断开辟。于是原从玉台山上仙鱼铺改走二道沟上仙鱼铺。但二道沟山高路陡,来往行走困难,更重要的是民国初年,二道沟曾发生过强盗打劫。官府只好在半山腰一峭壁刻上标语:“此处荒山,恐来匪人,来往客商,不可夜行。”以此作为警示。于是,到五里子的官道全部又改为从滴水关上发马坡再上五里子。直到60年代中期,来往公文递送、狱犯押解、商贾小贩基本上都是走里。
从阆中古城走大山沟过黄家坝,旧时也是一条阆中通五子的一条大路,但后来除偶尔有行商走卒由此上柏树垭到五里子,便成了人们记忆中的一条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