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毛主席下令:将战士张思德遗体换上新衣运回延安,为什么?
和你相伴1 发表于:2021-8-19 10:54:1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33
1944年9月,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了他的前警卫战士张思德因公殉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主席和这个战士认识的时间不长,可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党员的高尚品质。

随后毛主席叮嘱要隆重筹办张思德的追悼会,并且他还要参加并作演讲。追悼会结束后,这篇演讲被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后来这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进了我们的课本

那么,张思德是谁?他做了什么事值得主席如此重视呢?



▲张思德剧照

1915年4月,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六合乡的一户人家里。那时候中国积贫积弱,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混战,张思德的老家四川更是战乱不断。

据不完全统计,只四川一省就有大小军阀上百个,军阀混战四百多次。他们割据地方,横征暴敛。有的地方竟然将税收收到了90年后,四川百姓生存在水深火热当中。

张思德出生在一个底层贫困家庭,他刚出生时母亲就染上了重病,在他7个月时就病逝了。随后他的大哥累死在地主家的田地里,他的二哥只能靠乞讨度日,不久也饿死在街头。

他的父亲张行品根本分不出身来照顾他,最后只能过继给自己的弟弟张行忠夫妻来抚养,这样张思德才得以活了下来。



▲民国初期的四川农民

张行忠一家的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因为常年给地主家干活,落下了一身病。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和妻子带着张思德和年幼的女儿去几百里外给人烧炭。虽然他们拼命干活,但一家人还是很少能吃上一顿饱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从小就比较懂事,尽可能地帮忙干活。11岁的时候,养父母将家里的猪卖掉,把他送到私塾里读书认字。

张思德学习非常认真,先生也很喜欢这个学生。可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家乡出现了灾情,而地主却趁机加租,张思德只能辍学回到家里。

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把他打倒,张思德自始至终都没有向命运屈服。在他14岁那年,全家赖以活命的水田被地主收回。一年后,他们全家只能搬到二十里外的六合场谋生,但是他的养父张行忠因劳累过度离开了人世。



▲民国农民家庭

面对着地主的压迫,张思德和六合场的乡亲们团结起来抗捐、抗税,虽然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但更坚定了他反抗压迫的信念。

不久,革命的烈火也烧到了六合乡。1933年8月份,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张思德奋不顾身地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很快就被任命为少先队长。

不久后,他就告别了家人,成为六合乡参加红军的第一人。

可是更大的苦难,再一次降临到这个本已不幸的家庭。当张思德跟随红军队伍离开家乡后,反动派再一次占据了六合乡。因为张思德参加红军的原因,他的生父张行品被杀害,养母遭到了殴打,最小的妹妹也被逼死了。

张思德得知这一切后,立刻准备返乡报仇。但指导员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就跟他促膝长谈。张思德指导员的教导中明白了,如果不推翻这一切,灾难还会重新降临到无数个家庭上。

从此以后,张思德便将革命放在了第一位,坚持为解放劳苦大众而战斗!



▲张思德剧照

11月份,他被编入了独立团,从此张思德拿起了枪,上了战场。在首次战斗中便因击毙敌人机枪手而立功受奖。就这样张思德靠着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多次顺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得到了多次表彰。

由于张思德的优秀表现,他很快便被送到列宁模范学校去学习。在此期间,他学习认真,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还热心地帮助其他同志。

那时的条件十分困难,张思德就用茅草做笔,用木炭调墨。战友们在他的带领下,进步很快。这段时间,张思德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1935年,张思德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他每次都冲锋在前,每碰到危险的任务,他都第一个冲上去。特别是在过草地期间,张思德虽然多次受伤,身体非常虚弱,但他仍事事争先。



▲长征剧照

那时候红军粮草耗尽,没有食物果腹。张思德每到吃饭时,自己寻些野菜充饥,把口粮尽量让给其他战士。

很快,队伍中的口粮就吃完了,首长甚至把自己的战马杀了让战士们充饥。为了自救,战士们就“尝百草”,但是草地里毒草丛生,分辨能吃的野菜并不容易。

战士们时常误食毒草而危及生命,为了减少其他战士的危险,张思德每次都奋勇争先。一次,一位小战士发现了野萝卜,说着就要送到嘴里。

这时张思德就抢了过来,自己先试,没一会儿他就头昏脑涨地呕吐了起来。在昏迷前还让小战士告诉大家不要吃,等到他醒过来时,又急忙地对身边战友说到:

“不要管我,赶快告诉其他战友不要吃野萝卜!”

到了延安后,张思德由于多次负伤,身体越来越差,可是他全然不顾一心投入到工作和训练当中。组织上为了他的健康,将其送到了荣誉军人学校去疗养。



▲延安影像记录

在这里,张思德不仅积极配合治疗,一有空闲还帮助大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比医务人员都要忙碌。由于他的优秀表现,在1937年10月张思德被批准加入我党,那时他刚满22岁。

1938年,张思德离开医院,本来他想再次进入野战部队的,可是这时他接到一个任务:成为八路军云阳留守处警卫连一排三班的副班长。

张思德无条件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他的想法就是: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到哪里去!

那时很多战友的衣服都打满了补丁,连鞋子都经常磨破,为了给战士们创造好一点的条件。张思德就把每次发的津贴积攒起来买一些针线、布头、麻绳之类的贴身带着,随时帮助战友缝补衣袜。

不仅对战友,对普通贫苦大众,张思德也是一样。每遇到穷人都倾囊相助,他时刻都是以一个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并激励着身边的人积极投入到革命中去。



▲剧照

1940年春,张思德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在一次传递信件中,遇到了滂沱大雨。为了信件的安全,他脱下两只鞋将信件夹在中间,自己光着脚丫跑了几十里地,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而他的双脚,却被乱石磨破了。

1942年,延安推行“精兵简政”,当了多年班长的张思德又成了战士。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并向首长保证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当好一名战士。

那么张思德和毛主席又是怎么认识的呢?那是1941年初,张思德等3人正在路上巡逻忽然看见有一辆汽车正在冰上打滑。

走近一看,原来是毛主席的汽车陷进冰窟窿里,张思德等人立刻上去帮忙。可是无论怎么努力,车轮只在冰上空转。

张思德见此情景,立刻跳进了刺骨的冰水里双手抱起大石头,将车轮前的冰坨子砸碎和战士们一起将车轮从冰窟窿里滚了出来。这件事给毛主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记住了张思德这个名字。



▲延安老照片

1943年初,八路军大礼堂在延安兴建,张思德参与了当时的劳动。有一天出现了工程事故,在上大梁时,忽然房架晃动起来。

张思德不敢危险立刻爬上去,固定住了大梁,保护了同志们的安全,自己却从架子上摔了下来。这一幕正好被毛主席看到,他立刻让在场的战士,把张思德送去治疗。

三个月后,张思德病愈出院,被调去为毛主席做警卫员。在这里,张思德除了做好每天的护卫工作,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志打扫卫生,并把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给垫平。

毛主席有时候晚上办公到天亮才睡觉,张思德为了让主席休息好,就悄悄地把主席窑洞附近的牲畜都赶得远远的。甚至连树上的鸟儿,都给赶走,只为了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

毛主席经常要到延安城里开会,坐的是宋庆龄捐赠的车,在车尾有专供卫士站立的踏板。这个位置最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也是最危险的,而张思德通常都是选择在这里护卫毛主席。



▲剧照

到了冬天,他的耳朵被冻坏了,毛主席让他进到车内,他不肯,又让他把棉帽耳朵放下来遮风,他还是不肯。因为他怕这样会影响听力,不好观察周围的动静。

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到安塞县的石硖谷参加劳动,后来他担任了农场的副队长。由于张思德小时候就有烧炭的经验,于是他就担负起了烧炭的任务。

烧炭这种活又脏又累,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张思德依靠自己的努力将原本需要十天的周期,缩减到了七天,而且每次出炭他也是抢先钻到窑洞里。

9月5日,为了多烧些木炭,张思德和一名战友正在挖新窑,但是窑洞出现了塌方。张思德在危机时刻将同伴推出了窑洞,而他自己却被埋进了土里,年仅29岁就壮烈牺牲了。



▲张思德与战友一起烧炭

毛主席得知后悲痛万分,并做了三点指示:

一,要把张思德身上清洗干净并穿上新衣,安排人为他站岗

二,买一口好棺木,将他的遗体运回延安

三,给他开追悼会,自己会去参加并讲话

9月8日,张思德的追悼会在延安的枣园后院举行。毛主席高度评价了张思德的革命精神:

“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主席的此次演讲更是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5个字的光辉思想从此传遍大江南北。



▲剧照

张思德从参军到牺牲,只有短短的11年时间,但他打过仗,负过伤,开过荒,烧过炭。他吃苦耐劳,从不计较个人名利。

不管是从战士到班长,还是又从班长到战士,他都以一个党员来要求自己,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一切的准则。直至牺牲,张思德也不过是名普通的战士,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值得大家铭记。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汽车, #仪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