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激励老区跨越发展
干将发硎鞘 发表于:2021-11-16 08:57:4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04


红色精神激励下,革命老区营山城乡实现大发展。图为营山县城。杨汉国 摄



营山经开区一角。杨汉国 摄

●彭杰

营山,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杨伯恺等革命先烈创立了中共营山支部,营山成为四川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之一。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发起“营渠战役”,解放营山全境,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王定国、李布德等15800余名营山儿女参加红军及地方革命武装……

9月2日,四川省在营山县召开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座谈会。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市(州)及83个革命老区县(市、区)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营山县委书记罗明远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在与会者中引起共鸣。

初冬时节,笔者踏访这块红色热土,不仅感受到营山红色血脉的赓续和敢为人先的勇气,更触摸到营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劲脉动。

A打造红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

10月28日,营山县化育中学运动场,一场“传承红色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活动在此举行。该校近3000名师生认真聆听了营山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宁幼康所作的“学习老红军当好接班人”主题宣讲。学生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传承红军精神,坚定信仰,不畏艰苦,听党话、感党恩,励志学习,担当强国重任。

近日,笔者在营山县城北门河畔看到,一座实腹式钢筋混凝土拱桥静静地矗立在波光潋滟的北门河上,桥的中央,一颗红五星熠熠生辉。这座桥名为红军桥。踏上红军桥,桥栏上镌刻着“1933年红军来到营山”“杨伯恺留法归国传马列,农运燎原冠全川”的字样,桥两边青石栏板上6幅浮雕再现了当年营山父送子、妻送夫参军报国的真实场景。

拾级而上,来到红军纪念广场,一座漫卷红军军旗造型的石碑,形似火炬,上面记载了1933年营渠战役打响和红军解放营山县城的历史。广场的灯柱上雕刻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的名言警句。相距不远的亲水广场,一棵象征红军精神的黄桷树根深叶茂。

“为传承红色文化,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建红军纪念园,该园由红军桥、红军树、红军广场等系列红色景观组成。”营山县住建局局长李剑峰说,“铭记历史、激励后人”是规划建设红军纪念园的初衷。

据了解,营山以“营渠战役”“反围剿战斗”的主要线路、战场、人物等为历史线索,有序推进红色资源调查、收集、整理、申报等工作,初步确认红色遗址13处、红色文物147件。战斗遗址纪念碑、骆市陵园、新店红九军政治部旧址、县档案馆等红色遗迹成为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等群体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该县还组织编纂《营山英烈》《永恒的怀念》《致敬!抗日老兵》《营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书籍,举办《百岁老红军王定国》专题展等展览,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营山把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精神力量。

B发扬奋斗精神推动乡村振兴

一条条水泥路挤破满山葱茏,蜿蜒向前延伸;一座座小洋楼瓷砖嵌面,凸显川北民居特色;一片片茶树林层层叠叠围绕在连绵起伏的山间,显得生机勃勃……近日,笔者来到营山县明德乡原明昌村(现并入石狮村),见到这样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同行的石狮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全感慨道:“昔日的红军战场,今朝满山栽着生态茶树。”据悉,原明昌村是全县1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干部群众“挂图作战”,攻坚克难,修建村道水泥路、产业路10.2公里,整治山平塘、修建蓄水池18口,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通信网络、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等公共服务全覆盖。

2014年,全县共有1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24243户82010人,贫困发生率10.5%。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营山干部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倾注“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集中力量全面破解深度贫困问题。组建脱贫攻坚“尖刀连”“尖刀班”,专啃脱贫领域“硬骨头”,形成了“水紧鱼跳”的脱贫攻坚态势和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广大群众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奋斗精神,与贫困抗争,同落后较劲,战天斗地,披荆斩棘,使昔日贫困山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019年4月,营山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75%”的优异成绩,一举摘掉贫困县帽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营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光深知责任重大,“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构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努力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

目前,营山正严格落实中央“五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优化帮扶政策,适度扩大政策普惠范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重点加大对已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常态化监测力度,持续改善路、水、网、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精品村。

C赓续红色血脉谱写发展新篇

营山是红四方面军战斗过的地方,红军留下的战斗足迹和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在革命老区人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面临发展仍相对滞后、重大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营山人民赓续红色血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书写了老区振兴发展新篇章。

7年接续奋战、7年连续攻坚,营山县“嘉引”工程于2020年9月17日竣工通水,日输水量可达10万立方米,能保证县城在未来30年内、人口40万时的用水量。先天缺水的营山不再为水所困。

近年来,营山大力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铁路、公路、航空“三箭齐发”,项目攻坚气势如虹。营山开通至成都、重庆始发动车,争取成达万高铁过境并设营山西站,南大梁、巴南广、营达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升级改造国省干线168公里,新改扩建县乡干道35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增至6918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达100%。

目前,营山“两铁四高一机场”大通道初步形成、“一国道六省道四快速”主干线加快打通、“二环两翼五通道”转换体系加快构建,川东北综合交通次枢纽地位不断凸显。

过去,工业是营山经济发展的“软肋”。如今,营山经济开发区面积拓展至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6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户。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55.4亿元,基本形成了机械汽配、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产业“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投资100亿元,实施南门河棚户区改造和综合整治项目,昔日臭水河将成为城市“会客厅”;投资50亿元、占地6700余亩的芙蓉水镇文旅产业园,将成为营山文旅融合、产城一体、乡村振兴的示范之作;引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资源,与县人民医院建成“领办型”医联体,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营山人凭借胆识气魄、凭借思维智慧、凭借苦干实干,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没有办成的大事、实事、难事。红色精神,成为激励营山人民再接再厉、一路向前的力量源泉。

笔者获悉,营山依托红军激战马深溪遗址、骆市陵园、新店红九军政治部旧址等旅游资源,聘请专业机构高标准制定红色景区景点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全力谋划打造营山红色旅游名片。把拥有红色文化遗产和旅游发展潜力的8个乡镇(街道)纳入红色旅游发展对象,积极探索“红色+民俗体验”“红色+生态农业”“红色+户外拓展”等模式,规划打造精品线路,研发包装文创产品,推动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营山大力发扬革命传统,持续开拓革命老区的振兴之路,大力实施经济体量倍增、美丽家园建设、卫教实力跃升、要素保障提升“四大行动”,朝着建设实力、活力、魅力“三力营山”,全面开创川渝合作示范县建设新局面的目标铿锵前行!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营山, #四川, #成都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