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四川方言其实是西南官话,今天说说四川境内的非官话方言
们至熟两创 发表于:2021-12-2 08:47:2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70


四川境内的非官话方言主要包括客家方言、湘方言及个别地方话中的赣方言,尤以客家方言为最重要。主要以方言岛的形式散布在四川各地,且多在乡间。

其中客家方言的语言特点仍和其来源地粤北、粤东的客家方言相当一致,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不少相同之处,彼此通话无困难。但也有一些四川话的影响。如[n]、[l]不分。



湘方言岛则受四川话的影响较多。但有的有一套浊的塞音、塞擦音声母,有的古全浊声母字不分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有的把知、章组字读成舌面音,这些都显示出湘方言的底层。会东县大桥镇的江西街街上有数千居民,原是明代入川军人的后裔,他们称“老乡”为“老表”,称“妻子”为“老板娘”,反映出赣方言的某些特点。

一、客家方言岛

客家方言岛指被大片性质不同的其他方言所包围的小片孤立的客家方言区。客家方言民间俗称“广东话”、“土广东话”。主要集中在沱江流域,成都市郊的东、北两个方向及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州、温江、双流、新津、仁寿、简阳、乐至、安岳、威远、资中、内江、荣昌、隆昌、富顺、泸县、合江、宜宾、仪陇、巴中、通江、广安、西昌、三台、德阳、绵竹、梓潼等30余个县、市。说客家方言的人一般在乡间,少数在城镇。通常以成都市龙潭寺客家话为代表。词汇、语法方面也保留不少广东客家话的特点,如人称代词“我”、“你”、“他”说“偔”、“你”、“佢”等。由于受四川话包围,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有一些四川话的影响,产生某些变异。

客家人多会客家话和四川话两种方言,对客家人说客家话,对非客家人说四川话。但一些城郊的小孩、年青人往往已只能听而不会说客家话。一些人数较少的客家方言岛有趋于消失的迹象。四川境内的客家方言以成都市龙潭寺客家话为代表。龙潭寺客家话是明清之际客家移民从广东带入,有声母22个(含零声母);声调6个:阴平45,阳平13,上声31,去声53,阴入1,阳入5。主要语言特点:以客家方言特点为主,也有四川话的影响。有一些特殊的词汇、语法现象:“食饭(吃饭)”;一些事物名称与成都话相同,而和闽粤客家话不同,如“插秧”说“栽秧子”,“水蛭”说“蚂蟥”,不说“湖蜞”;同成都话一样,重叠构词方式比较多,如“沟沟(水沟)”、“竿竿(竹竿)”、“尿片片(尿布)”、“酒窝窝(酒窝)”等。

二、湘方言岛

湘方言岛指被大片性质不同的其他方言所包围的小片孤立的湘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中部,散布在沱江、涪江、嘉陵江和长江沿岸。现已查明全省有44个点:江油、安县、绵阳、绵竹、三台、德阳、广汉、什邡、中江、金堂、简阳、仁寿、乐至、安岳、资阳、资中、威远、内江、隆昌、宜宾、南溪、纳溪、合江、古蔺、雅安、荣昌、永川、大足、潼南、遂宁、蓬溪、仪陇、南部西充营山蓬安、广安、邻水、达川、开江、开县、梁平、犍为、天全。

明清之际,湖广行省(今湖北、湖南省)湘语区居民大批移居四川,他们一般散布在乡间,且聚族而居,使得其湘语的特点能够长期保存,形成许多湘方言岛。

根据其语音特点,又分三派:

一是老派湘语,主要集中于中江、金堂、简阳、乐至四县相连的浅丘地带和安岳、乐至、资阳、资中相连的浅丘地带,营山也有分布,以中江、金堂的“老湖广话”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字今天仍保留了一整套或一部分浊声母念法;

二是新派湘语,主要分布在达川、开江、开县、梁平和乐至的中部,以达县的“长沙话”和乐至的“靖州话”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的,不论平仄一律为不送气清音;

三是川派湘语,保留了一部分新派湘语的特点,如“永州腔”,主要分布在仪陇、达川、开江、广安、邻水等地,大足、隆昌也有讲“永州腔”的。湘语入川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变化,其某些特点仍能在湘方言岛中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老派湘语保存得最多。另一方面由于受四川话包围的影响,湘方言岛语言特点不断向四川话靠拢,尤以新派湘语、川派湘语为甚,后者已很接近四川话。现在,湘方言同四川境内的西南官话、其他官话方言、客家方言等互相交融,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一)老派湘方言岛(以“老湖广话”为代表)老湖广话又称“死湖广话”或“宝老倌话”(即湖广宝庆府人说的话),也有人称“苕腔”(即土俗的土话)或“邵腔”(即湖南邵阳腔)。属老派湘语。主要分布在沱江上游的中江、金堂、简阳、乐至四县相连的丘陵地带,广汉、资中、内江、德阳、绵阳、遂宁、蓬溪、蓬安、宜宾等地也有分布。以中江的永兴话和金堂的竹篙话为代表。同四川话相比,同大于异,特别是韵母和声调基本一致。

老湖广话是湖南湘语区的移民从家乡带到四川的。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演变,在同四川话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现在这样既有湘语底层、又有四川话特点的情况。

(二)新派湘方言岛(以达县的“长沙话”和乐至县的“靖州腔”为代表)

1.长沙话主要分布在达川、开江、开县、梁平等地,以达川的安仁乡为中心。既有湘方言的特点,又受四川话的某些影响。主要语言特点是: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字,不论平仄,一般念不送气清音,有一些特殊的词汇、语法现象,如“日光(太阳)”、“月光(月亮)”、“包面(馄饨)”、“萝卜(白薯)”、“新妇(媳妇儿)”、“崽(男孩儿)”、“细崽(小孩儿)”;第三人称代词说“佢[t#i],人称代词复数用原词加上“里”表示,如“我里(我们)”、“你里(你们)”、“佢里(他们)”。

2.靖州腔主要分布在乐至县县城附近的文峰、新乐、宝石、劳动、童家5个乡的10个村,人口约1000余人。明清之际,湖南省西南地区靖县和会同县(即原湖广的靖州府)居民移居四川时带来。其主要语言特点是: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今不论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如“爬”、“穷”、“洞”,声调平声不分阴、阳,共有平声、上声、阴去、阳去四类。今能说靖州腔的人口少且多年近半百,且会两种方言,对年轻人或外乡人说当地的乐至话(他们称“贵州腔”),只在他们内部使用“靖州腔”。靖州腔有趋于消亡的迹象。

(三)川派湘方言岛(以“永州腔”为代表)主要分布在仪陇、达川、开江、广安、邻水及大足、隆昌等地,以达川为中心,分新、老两派。新派永州腔已混同于四川话,老派永州腔还有新派湘语的部分特点。主要语言特点(以达川老派永州腔为代表):古非组中一些字今读[p]或[p‘],不读[f],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者,不论平仄一律不送气,古知、章组字有读舌面音的。

一度以为广汉方言中的方言岛是他们自称的“湖广话”,看来应该是属于“土广东话”。

广汉绝大部分区域都是说的和成都话口音相近的四川话,但也存在部分个别小方言岛,以小汉镇以及原新华镇新兴场车站周边等(现都合并入小汉镇了)为代表。

他们的湖广腔把“湖”发音为“无”,“讲”发音为“港”,“话”发音为“挖”。比如他们说“我讲湖广话”,发音是“我港无广挖”。

他们管“吃午饭”叫“掐洒午”,管“吃晚饭”叫“霄丫”;管“我们”叫“我滋”,管“你们”叫“嗯滋”,管“他们”叫“及机”;管“昨天”叫“灿嗯”,管“今天”叫“今嗯”,管“明天”叫“绵嗯”,管“晚上”叫“丫ga”。



称呼爷爷为“公”的方言点



称呼玉米为“玉麦”方言点,有些地方还称为“苞谷”。



“上面”说“高头”的方言点,里面,不少地方称“吼头(头发偷音)”

还有黄、王 不分的,黄瓜说王瓜。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