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平‖红军渡口忆初心
刘金栋 发表于:2021-12-9 10:15:2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66


红军渡口忆初心

杨正平

我常常自以为荣——老家门前有条小河沟,河水清澈,常流不断,儿时总爱下河游泳、捉鱼、放牛;读中学走出小山沟,遇见一条河叫鱼洞河,是广元南河的上游、嘉陵江的支流,古称“汉寿水”;参加工作后,走近广元嘉陵江,生活和工作在南河与嘉陵江交汇的城市,几乎每天触摸柳堤、绿道、芦苇和江水,与嘉陵江结下不解之缘。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秦岭代王山,流经陕西、甘肃、四川,在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沿途山势陡峭,深壑峡谷,水流湍急。全流域有很多渡口,其中不少也是过去的水驿站,渡船是两岸来往的重要通行工具。

红色血液浸透千里沃土,嘉陵江记载着一个个英勇的故事。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陕南向四川东北部挺进,与四川邓锡侯敌部展开一次又一次激战,在旺苍设立红四方面军指挥机关,相继解放川北各县。红军反“六路围攻”取得胜利后,红四方面军接到中央“集中兵力,向嘉陵江以西进军,配合红军北上”的电令,发出“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战斗号令,强渡嘉陵江,实现红军长征的重大战略转移。

红四方面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据守的嘉陵江防线,西进与中央红军汇合北上,军委总部于1934年中下旬在苍溪永宁殷家角老房子召开筹划渡江的军事会议,决定择时在苍溪及上下的广元和阆中江段的各渡口强渡嘉陵江。

鸳溪渡口居苍溪城北之上。对面是剑阁鹤龄,江边荆棘丛生、江水流速缓慢、河面较窄,被选定为首次渡江渡口。红31军从三个团挑选120余人组成渡江突击队汇集在树木,整装待发。1935年1月24日晚深夜,指挥员下达命令,首批38名勇士分乘3只木船,从石桥河口出发,在茫茫夜色中划破江水,冲向嘉陵江对岸。上岸后,迅速隐藏在灌木丛中。第二批船刚一出发,被敌军发现,顿时机枪炮弹一齐发射,后续部队受阻,已渡江的战士浴血奋战,与敌军展开生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突击队除两人幸存外,其余36人牺牲,致使鸳溪渡江失败。

时值冬季,天气寒冷。红军总部认真总结鸳溪首次渡江惨遭失败的教训,重新部署兵力,组织红军驻扎在嘉陵江两岸,深入了解敌情,训练水兵,制造船只,做好集中渡江的充分准备。红军指挥部深入进行政治动员,在旺苍东河展开紧张的水上练兵。担任突击任务的220名水兵战士,不顾刺骨寒风,在江水中训练划船,手中的茧疤浸进冰水,裂开道道血痕,疼痛难忍,仍然坚持训练,没有任何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一人借故退却。

过去的嘉陵江没有桥,码头渡口的渡船被川军西逃时掠走或破坏。红四方面军总部动员一切力量,自己动手建造一批船只,选择在嘉陵江支流的东河王渡场附近山林里,秘密建起造船厂。苏区干部群众积极支持红军渡江作战。造船没有木材,当地群众主动运来;没有船钉,四处收集废铁敲成碎块,自建火炉熔炼成铁打造钉子;没有造船师傅,川陕省委从苍溪、阆中、南部、巴中挑选有名的木工和铁匠,背着干粮工具,从大巴山昼夜兼程赶来;没有漆料,老百姓把自家点灯和漆嫁妆用的桐油省下来送到工地。红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和省苏维埃副主席余洪远等同志现场领导,苍溪县委书记陈子谦走乡串户动员群众支援红军。军民齐心协力,经过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终于造出百艘宜于渡江战斗的“毛蚌壳”和“五板船”。

嘉陵江广元至南部沿岸,系川军田颂尧和邓锡侯两部52团兵力集中把控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自率领有关人员,沿江勘察地形及水文情况,拟定周密的作战计划,选择渡江地点,决定集中主力,占领嘉陵江对岸地区。

一切准备就绪,渡江战役即将展开。嘉陵苏区和嘉川苏区的造船工人,也在猫儿跳(今虎跳镇)和永宁铺等地的树丛林里隐蔽造船,为渡江红军作战使用。1935年3月27日,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红军组成抬船队伍,趁天黑秘密行走四五十里山路,把船抬到指定地点。各级地方党政机关还广泛动员群众为红军筹集粮食,运送武器弹药和药品,有力地保证了部队渡江作战的所需物资。

强渡嘉陵江战役3月28日开始。红军指挥部设在塔子山下的谭家大院,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30军政委李先念亲自指挥战斗。当晚9时许,红30军88师263团两个营和总部教导营,在塔子湾附近神速秘密渡江,直逼对岸。渡江战斗展开后,红军架设在塔子山的数十门火炮和几十挺重机枪立即向敌猛烈射击,掩护突击部队胜利登岸,歼敌1个营,击毙1名敌团长,又击退左右两翼敌人的反击,巩固了塔子山对岸的杜里坝、老君堂、胡家场一带的滩头阵地。29日凌晨,红88师后续两个团秘密渡江,攻占飞虎山、高城山、万年山等制高点,并击溃阆中后撤之敌第2师第5旅。就在同一时间,红31军于苍溪城北的鸳溪口强渡成功,迅速攻敌险要阵地剑阁鹤龄火烧寺,激战6小时,歼敌1个旅、200余人,俘敌400余人,敌旅长开枪自杀。这一重大胜利为夺取剑阁县城开辟了道路。红30军、31军、9军主力于苍溪涧溪口及阆中境内的沙溪河、南津关、塔子湾、河溪关、茄子渡等渡口顺利渡过嘉陵江,31日攻克阆中;红9军一部在红4军一部的配合下经阆中南下,于4月2日攻占南部县城,歼敌3个团。驻广元江东沿线的红军,分3路从红岩寺至青牛庙百余里长的几个渡口过江。红93师某团用事先准备好的船只、竹筏、纤绳,连夜在猫儿跳王爷庙河湾至对岸的熊家坝之间架起一座长200多米浮桥,30日凌晨源源不断过江;驻旺苍坝、永宁铺、元坝子、大石板等地的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供给部、31军军部、医院、妇女独立团、儿童团以及抬送伤员的担架队、驮着辎重的马队,也陆续汇集到猫儿跳罗家渡口,有的坐船,有的走浮桥,浩浩荡荡跨过嘉陵江。至此,强渡嘉陵江战役取得圆满胜利,为突破嘉陵江防线,攻打剑门关,相继解放剑阁、江油、平武、青川全县,赢得时间和战机。为有力配合中央红军转战川黔滇边区,巧渡金沙江,实现红军北上会师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嘉陵江,水之绿、山之青,水是金、山是银。滔滔江水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勇往直前。嘉陵江今非昔比,新中国成立至今,广元、南充广安和重庆区域内,已建起无数座大桥和梯级电站,昔日的码头、纤夫、船只及船工号子声,早已消失在巍巍群山之中。如今的嘉陵江不仅是一条普通河流,还是集发电、灌溉、防洪、生态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我与嘉陵江有缘,我爱我的母亲河。我在苍溪县龙隐村扶贫期间,专程去嘉陵江鸳溪渡口探寻当年红军渡江的英勇和惨烈,听老人讲述有关红军的故事。龙隐村位于五龙、鸳溪与浙水3镇的交界地带,距嘉陵江仅半个小时路程。午时,我顶着烈日,踏上船板,遥望四周青山,抚今追昔,心潮起伏。昔日渡江的渡口与江面已改变模样,被苍溪亭子口电站而形成的亭子湖淹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碧波荡漾的宽阔水面。在鸳溪乡石板村还保留一个渡口,有一艘铁板船,每天定时航运通行,不久也将被新建竣工的跨江大桥所取代。龙隐村3组今年92岁的韩秀林老人讲述,过去鸳溪口上下有小浙河、石锣锅、鸳溪寺3个渡口,红军首次渡江是石锣锅渡口。红军第二次大规模渡江在3个渡口同时展开。她说,那时她只有七八岁,但印象很深,龙隐寺山上到处有红军。渡江前几天晚上,当地群众参与红军抬船、扛竹筏、背半桶、背木板,灯笼火把连成线,通宵不停。龙隐村退休干部薛太平和李正荣两位老人,花费几年时间,自费收集红军故事,走访当地几个乡镇尚还健在的老人,编写《红色龙隐》资料,将出版成书,宣传龙隐村,宣传红军精神,传承教育后人。据《红色龙隐》介绍,龙隐寺附近曾发生过四坪战役、玄都观战役、尖山子战役,流传着红军女子宣传队、乡苏维埃游击队、红军兵器厂、老中医救红军、三天三夜抬渡船、严惩恶霸地主等革命故事。五龙中学退休老校长牟伦德筹集资金在青凤村建修烈士陵园,作为本地红色教育基地。

苍溪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在苍溪转战近两年时间内发生战斗百余次,有3万人参加红军。在建军60年之际,苍溪县人民政府在嘉陵江东岸的塔子湾原址建成一座“红军渡”雕塑。正面“红军渡”3个大字由徐向前元帅题写,3名红军战士和2名赤卫队员的半身塑像,高大威严,怒目圆睁,机警地注视前方。我已记不清多少次走进红军渡,每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收获。4月下旬,我们单位开展“学党史、忆初心、担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再一次来到红四方面军强度嘉陵江战役纪念地,瞻仰历史遗址,缅怀英雄功绩,寻求革命真理。红军碑林前,忆初心、讲传统、听党课;纪念馆内,参观历史图片展览、观看《强渡嘉陵江》影视片;雕塑下,重温入党誓词、齐唱革命歌曲、诵读毛泽东诗词。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回到那风烟滚滚的革命战争岁月,仿佛看到英勇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隆隆炮火,飞波逐浪、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一段江水一段故事,一代人的牺牲换来万代人的幸福。离开时,我在手机里记下《参观苍溪红军渡有感》:

明理增信重力行,红军渡口祭英魂。

石刻碑廊思前贤,渡口雕像忆初心。

曲曲颂歌献给党,首首史诗荡激情。

崇高理想大于天,不负铁肩担使命。

嘉陵江水千古流淌,红色故事千古流芳。嘉陵江上已经消失了昔日的渡口,也很难见到一只木船。青山常在,涛声依旧。当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英勇场景犹在眼前;红军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永远放射出不败的时代光芒;一个个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战士,永远铭刻在青山绿水之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