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部驻村“方妹子”:挂职不是挂“名”,做事不是做“客”
寒郁轩良 发表于:2021-12-23 09:18:3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20


方若水在村办公室完善相关资料。 张良 摄

中新网成都12月22日电 题:四川南部驻村“方妹子”:挂职不是挂“名”,做事不是做“客”

作者 李果 张良

“初秋的风带着桂花香,在青山绿水间流转。我们在崎岖的山路引领下,一路略微颠簸来到宝马寺村……”方若水用文字记下初到宝马寺村的印象。

方若水,2019年入职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办公厅,2020年9月被委派至南部县三官镇宝马寺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一年中,她用笔细细镌刻下在宝马寺村脚踩泥土、鞋挂露珠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了该村的发展变化。

“静下心来,沉下身去,把青春播撒在宝马寺村的大地上。”工信部派驻南部县挂职干部方若水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驻村日记,扉页上写着这样的座右铭。

宝马寺村距南部县城30公里,有802户2975人,2013年被评定为贫困村,2020年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方若水走访农户算收入账。 张良 摄

“方若水同志今天到我们村工作。国家工信部的,从北京来的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方德荣向干部群众介绍。

“‘工信部’‘北京’‘大学生’这些词语,让我觉得有了更多含义。”方若水内心有些许忐忑。“挂职不是挂‘名’,做事不是做‘客’。要学有所获、干有所成。”当天晚上,方若水躺在村民为她精心布置的房间里,辗转反侧,她反复问自己:一年时间,能给村里留下什么?

到村后,方若水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语言不通。村民礼貌不失尴尬的笑脸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她给自己定下第一个目标———尽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变成他们的“自己人”。



方若水查看柑橘长势。 张良 摄

“蒲家6口人,儿子儿媳在外地务工;张家2017年脱贫,有2头猪5亩田……”方若水走遍村里每一片土地,访遍86户脱贫户,说得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村民也再不觉得她是一个外来人,对她的称呼从“方书记”变成了“方妹子”。

“党群服务中心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天花板漆都掉得差不多了,且软件硬件都不达标。每次开会,很多党员只能站着参会。”干部就是干事,修缮党群服务中心是方若水想为村里做的第一件事。“有好的阵地,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广泛凝聚人心,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但钱从哪儿来?看着忧心忡忡的村民,方若水站了出来:“我也是村里的一份子,修缮党群服务中心的钱,我来想办法。”第二天一大早,方若水便坐着摩托车到镇上,再赶车到县城,向工信部派驻干部、南部县委副书记雷文汇报,获得了雷文的支持。随后,她又向“娘家人”工信部办公厅汇报。

如今,面貌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里,卫生室、广播室、图书室、会议室、办公室一应俱全,还增添了常用药品、包裹寄存、手机充电等贴心服务。

一直以来,宝马寺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方若水带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挨家挨户听想法,了解到村民发展产业最大的顾虑是缺少两条路:进出路和产销路。

“进出路不畅,我们争取资金推动土坯路尽快硬化;产销路不通,我和大家一起跑市场、跑企业。”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后,方若水和同事们组织有能力、有想法的村民实地参观学习临近村好的做法,邀请农业种植专家到该村指导。经过研判和讨论,决定发展柑橘和花椒产业。

在工信部党建组团帮扶小组的支持下,方若水争取到资金,硬化产业路,打通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在南部县农业农村局、832扶贫平台的帮助下,方若水联系到几家花椒深加工企业,一有时间就跑到企业洽谈收购花椒的事情,打开了产销路。

“村里有了产业,村民就有了收入。”村民们说,最该感谢的就是方若水。

一年的驻村时间很快就到了,到了方若水和宝马寺村说再见的时候。方若水的日记里写道:“从‘这个村’变成‘我们村’;从‘方书记’变成‘方妹子’;当初见我汪汪叫的狗,现在不仅‘狗不叫’,我还能‘叫出狗’……离别之时无语凝噎。”

方若水说,虽然离开宝马寺村,但还会常回“家”看看。无论身处何处,她都会挂念着这一方亲人,挂念着这一片热土。(完)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