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个兄弟的嘱托:谁要是活着回去,谁就要给西充人一个交代。
gnmpmnuy35327 发表于:2024-10-10 21:05:47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533
855个兄弟的嘱托:谁要是活着回去,谁就要给西充人一个交代。

1937年8月28日,四川西充县。





晨光微熹,县城街道上已是人头攒动。856名青年壮丁整装待发,准备踏上万里征程。他们神情坚毅,目光炯炯,胸前别着“为民前锋”的红绸带。送行的乡亲们挤满街道两旁,有人递上热腾腾的包子,有人塞来几颗鸡蛋。

鞭炮声中,队伍缓缓向东移动。父送子、妻送夫,依依不舍的身影一直延伸到城郊。谁能想到,这856名意气风发的青年,最终只有一人活着回来?

1945年冬,一个瘦弱的男子拄着拐杖,蹒跚走在西充县城的街道上。他面容憔悴,眼神却透着坚毅。这个人就是李宏毅,八年前出征的856名西充壮士中,唯一的幸存者。

街上的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不是老李家的娃娃吗?咋就剩他一个回来了?”也有人感叹“八年抗战,多少人去了,就回来这么一个。”





李宏毅走到县衙门前,看到墙上贴着的“抗战胜利”的大字报,不禁潸然泪下。他想起了那些再也回不来的战友,想起了八年前的那个清晨。

那时候,全国上下都在为抗日摩拳擦掌。西充县也不例外,街头巷尾贴满了抗日标语,茶馆里、庙会上,到处都能听到激昂的演讲。就连平日里最爱说闲话的大爷大妈们,也把话题转到了抗日上。

“听说日本鬼子在东北干的那些事没?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可不是嘛,咱们要是不抗日,迟早也会遭殃!”





就在这种氛围下,县里很快成立了“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开始动员青年参军抗日。当时的李宏毅才19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他听了何注江老师的动员,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既兴奋又忐忑。

李宏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莞尔。他想起自己是怎么鼓起勇气向母亲请示的,母亲含着眼泪说的那句“儿啊,去吧”至今还在耳边回响。

就这样,李宏毅和其他855名热血青年踏上了抗日征程。他们接受了短期训练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43军26师。1938年5月,在江西湖口殷家山,他们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交锋。

那次战斗,李宏毅至今记忆犹新。日军的进攻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而西充壮士们却像一堵坚不可摧的墙,死死地顶住了敌人的冲击。有人跳出战壕与鬼子肉搏,有人负伤后仍坚持战斗。这一战,西充壮士伤亡10余人,但也打出了名气。





从那以后,李宏毅和他的战友们转战赣江、浙江等地,在一次次血战中迅速成长为老兵。他们的英勇表现,赢得了长官的赞赏。不少人被提拔为班长、排长,成为部队的骨干。

李宏毅就是其中之一。他先是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任少尉排长,很快又升任中尉排长。每次立功,他都会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那面“为民前锋”的锦旗。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1944年夏,在浙江衢州的一场大战中,西充壮士遭遇了灭顶之灾。

那天清晨,第49军军长王铁汉下令第78团突围。团长于丕富带领1800多名官兵冲出城垣,却发现早已落入敌人的包围圈。





戈壁滩上,枪声大作,炮火连天。西充壮士在血与火中奋力冲杀,但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等到黄昏时分,才有两名幸存者从衢江漂流而下,带来噩耗全团覆没,尸横遍野,血染衢江。。。。。。

这一战后,856名西充壮士只剩下3人。李宏毅当时正在外地接收新兵,躲过一劫。当他闻讯赶回时,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的惨状。

最后的转折发生在1945年8月。在进攻浙江昌化的战斗中,剩下的两名西充壮士英勇牺牲。李宏毅在最后一战中身负重伤,被误认为已经牺牲。当他在担架上听到“鬼子投降了”“我们胜利了”的欢呼声时,才知道这是最后一仗。

至此,856名西充壮士,只剩下他一人活着。





8年抗战,350万川军奔赴前线,伤亡60余万。西充的“八百壮士”,只是这段悲壮历史的一个缩影。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了“为民前锋、抗战到底”的誓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壮歌。

有人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无数普通人用生命铸就的丰碑。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民族的觉醒,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写照。无论如何,这段历史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充, #四川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