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营山:建设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
luly靓 发表于:2020-4-26 13:32:1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15
石小锋 冯林驩 吴波 刘德华







“休养好了再出去,现在多学点法律知识,外出打工也能保护自己。”每周,四川南充营山县城南镇云雾村的村民活动室,都会播放营山县检察院远程视频法律教育相关内容,村民郭忠建是忠实观众,也是直接受益者。

“如果没有视频接访,没有检察官提供的法律咨询,我不可能依法维权。”2016年11月,正在广东一工厂打工的郭忠建被一辆叉车伤到腰椎,工厂老板以他刚进工厂处于试用期为由,拒绝支付医药费。回到家乡后,得知可以通过视频向检察院进行法律咨询、控告举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求助,没想到检察官给了他中肯建议,最终帮他维护了合法权益。

“这是把检察院建在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啊,太感谢了!”谈及当时场景,郭忠建依然激动。

建设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不仅是为了群众的“口碑”,更是营山县检察院在始终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营山县检察院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将公平正义放在群众手心头”作为重要工作要求,以打造智慧检察为重要抓手,构建智慧检察新模式,把检察工作延伸到巷尾街头、院落村头、田间地头,实现了检察工作与群众工作的深度融合,赢得各方肯定,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家门口的检察院”。

创新视频接访“全覆盖”,打通群众诉求“绿色通道”

营山县城南镇云雾村村委会,有一台安装了摄像头的电脑,村民打开营山县检察院的官方网站,点击“视频接访一键通”就可以远程与检察官对话,表达诉求。这套设备,村党支部书记蔡国生用得非常熟练。

当郭忠建拖着受伤的身体从广东回到家乡时,心想自己这个哑巴亏吃定了。“进工厂才一周,工友也不熟,没人愿意给我说话。”郭忠建向蔡国生抱怨道。

“咱们找检察官,让他给我们撑腰。”蔡国生建议完,就搀扶着郭忠建来到村委会,坐在了电脑前。检察院视频接访员了解了郭忠建的诉求后,马上通过呼叫系统请来了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任专详,他详细为郭忠建答疑,并通过类似案例说法,给他指明了依法维权的方法。

“像云雾村这样的视频接访平台,我们已经建成近600个。今年10月将在全县建成729个接访咨询平台,让检察力量覆盖基层。”营山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杨鸿介绍,建立覆盖全县基层组织的视频接访平台,是营山县检察院在全省检察系统中的一项创新。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掌心里就能办成事、办好事?营山县人民检察院谋定了科技创新这条路。

营山县人民检察院创造性地在全县乡镇、社区、村建立729个接访咨询平台,由专人负责维护和接访,并统一汇总、分流和归口处理。该系统是由独立专线建成的检察院和老百姓互连互通的视频接访通道,实时在线接待群众,突破了传统的接访模式,能够通过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双向同步传输与交流,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举措,不仅能有效减轻当事人信访诉累,提高接访效率,而且实现了上访群众和检察官“面对面”交流,这样法律咨询、视频控告举报、视频控告申诉、律师预约、案件信息查询、处理答复当事人等诸多功能,就都能实现了,切实畅通老百姓的诉求渠道,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提高检察信访工作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司法公信力。

同时,该院还利用已建成的数百个远程视频咨询接访PC终端,结合微信公众号手机视频接访,以及视频咨询接访中心与法院、纪委、信访局、扶贫局等机关单位互联互通的条件,将群众诉求及时分流和转接相关单位处理,变上访为上网,变来访为来网。利用村级远程视频平台进行公开听证,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刑事申诉和涉法涉诉信访等,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利用广电教育平台、网上直播法治讲座,让群众知法守法,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沐浴法治阳光。因此,该院连续4年实现涉检信访遗留案件清零目标。

强化主动服务“零距离”,打造群众信得过的“检察蓝”

7月2日,周日,在营山县小桥镇场镇路口,76岁的张明珍(化名)翘首等待,她手里拿着刚买的西瓜,准备给自己的“干孙女”解暑。

营山县检察院未检科检察官罗畅下了乡村巴士,出现在老人的视野中,张明珍脸上露出笑容。

这是两周一次的家访,罗畅要看望的是张明珍的孙子李亮(化名)。17岁的李亮因参与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查获,目前正处于帮教观察期。在检察官的帮扶下,如今,他正在青少年观护基地营山职业高级中学学习汽修,他的人生在检察官帮扶修正后再次焕发光彩。

“检察官是真心在帮孩子,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来家里关心他,还带娃娃参加公益活动。”张明珍说,她对外都喊罗畅“干孙女”。

受益的不仅是李亮一个人。针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新特点,营山县检察院在县里的中学、企业建立青少年观护基地,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平等保护的机会,为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共青团开展监督考察、观护帮教工作提供场所。

与此同时,营山县检察院以未检干警为核心,以社会力量为支撑,建立了包括检察官、教师、心理辅导员及社会志愿者在内的200余人“知心姐姐”团队,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救助受害的未成年人。“知心姐姐”工作室开通了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微信圈。此外,每周星期五下午,就有一位“知心姐姐”会通过视频与营山全县的中小学生“见面”,除了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普法讲座,还可以为未成年人随时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和社区矫正。今年5月,一种名为“蓝鲸”的游戏在世界各地悄然蔓延。这个来自俄罗斯社交网站的游戏,运用心理学原理鼓励玩家完成各种自残任务,甚至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中国网络管理部门也联合互联网企业行动起来,迅速对相关信息和组织活动进行排查防治。“知心姐姐”则开始认真反思,如何从心理上阻隔“蓝鲸”的侵袭。“知心姐姐”罗畅立马查阅资料,分别针对中学生和小学生制作了专题课件——抵制“蓝鲸”游戏。课堂上罗畅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孩子们谁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绝对相信自己,战胜自己内心的黑暗,用积极、正面、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不如意的事,“记住,在生命面前,再大的事,也是小事。”

三年来,该团队开展各类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宣讲53场次,覆盖人群近5万人,为78名涉罪未成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对115名涉案未成年人进行了帮教。

“我们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让检察力量沉下去,让‘检察蓝’看得见、用得上、信得过。”营山县检察院检察长罗伟说,服务群众要做到“零距离”,建设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

就拿青山乡凤王村的村民来说吧,在他们眼里,检察官就是村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伞”。2014年12月29日,因怀疑村道修建中存在腐败行为,李建林(化名)和几名村民一起来到了营山县检察院回龙检察室,向派驻该乡的检察官黄术琼反映情况。最终,此案在检察官的缜密侦查和调查取证下,涉及职务犯罪的青山乡有关人员被依法严惩。

“我们信得过检察官,他们不怕打击报复,维护百姓的公平正义。”李建林说,群众身边的检察室,就是群众的“保护伞”。

为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营山县检察院在社区、企业设置“检察官法律服务站”,每一个服务站设置举报箱、征求群众意见箱、检察官服务站牌和检务公开牌,同时实行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满足群众的不同要求,实现了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受理群众举报、控告、咨询,搜集职务犯罪线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等多项职能。

破解案多人少“老大难”,科技强检提升司法保障能力

庭审中,法官、原告、公诉人、被告及辩护人、旁听群众“六方参与者”身处不同地方,却通过视频出现在一个大屏幕上,而涉及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各方无异议,很快就完成了法庭程序。这样的庭审在营山县将成为现实。

“案多人少是检察机关的老大难问题,比如一些能够快速审理的轻刑案件,占据了公诉人大量时间和精力。”杨鸿介绍,该院研发的远程视频庭审系统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提升司法效率。犯罪嫌疑人不用出看守所,在驻所检察室就能参与庭审,摄像机会自动跟踪庭审中各位发言人,举证也将更便捷,通过屏幕,法庭各方都能直观看到。目前,该系统正在试运行。

“基层院是司法服务群众的最直接窗口,司法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提高司法保障能力,科技强检是必由之路。”罗伟介绍,在营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营山县检察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建设,着力提高检察队伍信息化素养,努力推动信息化与司法办案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我们以‘一个中心,六个平台’为框架,打造了兼具侦查指挥、公诉远程支持辅助、检委会会商、信息查询研判等功能的法律监督中心,规范了办案区,建立了举报线索、侦查信息数据库,实名制快速查询平台,技术实验室等。配备了无人机、心理测试仪、电子取证、跟踪监控等高科技侦查设备。”

2016年,该院就利用无人机勘验现场,迅速获取虚报种植林木面积3000余亩,贪污项目资金27万余元,以及监管渎职致千亩林场被滥伐的视听证据,破获一起林业系统领导干部7人贪污和渎职的案件。

检察直通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在营山县广大乡村,这已不是新闻。营山县检察院的检察直通车,实现了预防讲座、信访接待、案件办理等功能集成化,可以随时在各种环境下开展巡回工作,将检察工作普及到田间地头,实现送法上门。

营山县检察院还在全县53个乡镇安装了网上服务大厅,涵盖了检察机关日常窗口服务的全部内容。与此同时,正在内测阶段的营山检察APP将更加便民:网民只需拿起手机,轻点屏幕,就可及时了解各项司法服务。“我们还自主研发掌上管理系统和涉案财物管理系统两个软件,构建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为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罗伟介绍,掌上管理系统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内部应用及后台处理和移动OA办公平台,实现自动抓取各类数据信息,自动分配案件,将“事前监督”“事中评价”“案后评查”有机结合,及时向社会各界传递“阳光检察”正能量,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廉洁。涉案财物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涉案财物出入库进行现场动态管理,每一件赃证物都有独立的身份编码,通过交接视频全程录制、法律手续拍照录入等,使各类涉案财物信息更加丰富和立体,以“一物一码”电子记录方式,有效提升检察机关涉案财物管理和监督水平。管理人员通过物品编码、物品名称、受案号等多条件组合查询,可快速找到相应物品。

着眼全域强化“大宣传”,筑牢脱贫攻坚“防火墙”

“罗书记、罗书记,在办公室没有?我们有个事要问一下你。”8月15日早晨,罗官意、顿跃先等几位村民手摇蒲扇,刚一走到六合乡村营平村村委会办公室外,就开始扯起嗓子叫喊着。

“老罗,你们来了啊!”听到群众的叫喊声,营平村第一书记罗鹏赶紧起身走出办公室,招呼几位村民,并询问大家前来是有什么事。“罗书记,我们村里脱贫奔康产业园的瓜蒌已经有小碗口那么大,眼看着就要成熟了,我们几个就是想来问问村里的扶贫资金到底怎么用的,我们几个入了股的贫困户到时候该怎么分红?”罗官意率先发话。听完几位村民的话,罗鹏笑着对大家说:“莫着急,大家进办公室,我找个人给你们详细说明情况!”

走进办公室,罗鹏打开电脑,连线到营山县检察院的远程视频咨询接访中心。“老罗,你们现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向工作人员咨询了!”村民们立马围坐在视频前,向工作人员询问他们在扶贫资金、扶贫政策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工作人员通过“精准扶贫”检察数据库,调取了该村扶贫资金账户,逐条给村民们解释扶贫资金流向,并解释了扶贫政策、年底分红情况。得到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后,罗官意、顿跃先等村民频频点头表示满意。

营山县检察院检察长罗伟说,今年以来,为找准服务“精准扶贫”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该院利用“互联网+检务”建成涵盖扶贫移民、危房改造、征地拆迁等内容的“精准扶贫”检察数据库。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精准管理,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清,确保涉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目前该院已经建立了全县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数据库、贫困人口区域分布数据库、扶贫项目清单和扶贫资金安排数据库、预防联络员和第一书记信息库、督查记录数据库、风险信息库、网络线索和走访线索数据库等,为开展精准预防提供了数字化平台。

7月7日上午,六合乡梨坪村文化活动室、办公室座无虚席,挤满了前来听讲座的村民。在活动室的电视机上、办公室的电脑上都在直播着一场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宣讲教育讲座,营山县检察院干警罗畅以《筑牢预防那道屏不让扶贫成浮云》为题,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职务犯罪预防宣讲课。

在讲座中,罗畅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结合近年来营山检察院查办的涉农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例,深刻阐释了职务犯罪的危害、特征、原因、心理和误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在听完讲座后,村民们纷纷表示,“今天听了检察院的讲座,感触很深,很受启发,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我们相信,我们村的村民在检察院的帮助下,共同努力,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我院利用互联网+宣传教育,让宣传平台多元化。丰富网络宣传平台,让扶贫工作人员多渠道、全方位接受廉政教育。”罗伟介绍说,“该院在全县53个乡镇和200辆出租车安装LED预防宣传显示屏;通过互联网定期在各大电视平台播放廉政短片;组织观看精心拍摄的《黑手》《预防也出生产力》《拆掉的人生》等微电影;与营山县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以案说法”“以案明纪”栏目;定期对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开展扶贫廉政法规介绍和反腐政策宣讲。让扶贫政策和预防成效传导到基层,深入到群众。该院利用“互联网+检务”,在全县安装729个视频咨询接访终端,挑选全院法律理论功底扎实、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富有经验的干警对全县扶贫干部进行远程视频预防宣讲,打好拒腐防变的阵地战。目前,通过远程视频咨询接访平台和党员远程教育网接收廉政教育的党员干部达3000余人。

同时,营山县检察院专门派人参加纪检、审计、涉农资金主管部门为主的监督检察队伍,网上、网下定期对涉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强化监督机制,堵塞漏洞,使涉农干部远离职务犯罪。对可能存在职务犯罪隐患的环节进行重点排查,对群众通过远程视频咨询接访平台举报的线索,实地走访,查验账目,进行精细化初查,保证每一个案件线索都“逐案核实、件件落地”,以“零容忍”的态度,确保涉农惠民资金精准到位。目前,该院在涉及乡镇领导、村社干部等一系列涉农惠农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上下功夫,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营山县检察院正以大数据、信息化应用为引领,以“智慧检务”建设的成效,不断深化司法公正,更好地服务人民,真正实现“将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将公平正义放在群众手心头”。

(文稿统筹:石小锋 冯林驩 吴波 刘德华)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营山, #四川, #南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